3D印表機技術突破未來可列印人體器官
據eurekaler3月12日消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3D印表機,它使用可見光和紫外光模式來決定兩種單體中的哪一種聚合形成固體材料,不同的光圖案提供了產生多材料部件所必需的空間控制。這項工作打破了大多數3D列印技術一次只能生產由一種材料製成的零件的局面。

我們回顧一下3D列印技術一路走來的辛酸路程
2013年哈佛大學詹妮弗.路易斯教授和她的學生證實,他們已經能列印出微觀電極等微型鋰離子電磁需要的部件。他們還會列印很多其他東西,例如,帶有傳感器的塑料貼。

在2014年初哈佛大學詹妮弗.路易斯教授所開發的3D列印技術,它的實際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可以製造出形態各異的產品,大多數時候,只能實用塑料類的素材。同年她的研究團隊首次列印出帶有複雜血管網絡的生物組織。

2016年哈佛大學詹妮弗.路易斯教授再次獲得重大的突破,她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論文,用人體骨髓幹細胞等多種材料作為「油墨」3D列印出帶有血管的組織,並且將列印厚度提升了10倍,列印的組織能存活6周時間,還在骨生長因子的作用下向骨細胞分化一個月。

3D印表機走過了8年的辛酸路程,列印電子設備與人體器官是詹妮弗.路易斯教授團隊研究的大方向。如果把這兩個方向聯合起來,能開啟前所未有的想像力……

目前的3D列印技術因為技術、成本等等原因還未真正意義上的普及大眾視線,據專家預測未來3D列印技術會得到廣泛使用,甚至改變局部的商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