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器官 萬億規模市場啟動

2020-12-05 人民網

  有消息稱,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2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利用牛耳細胞在3D印表機中列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於先天畸形兒童的器官移植。分析人士指出,3D列印將帶來工業的變革,改變傳統的製造方式,而人體器官列印更是能實現人類對健康的追求,甚至對人類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建議重點關注國內從事3D產學研的上市公司,如中航重機、海源機械、宏昌電子等。

  列印器官進美國總統國情諮文

  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2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利用牛耳細胞在3D印表機中列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於先天畸形兒童的器官移植。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快速旋轉的3D相機拍攝數名兒童現有耳朵的三維信息,然後將其輸入計算機,3D印表機會據此列印出耳朵模子。研究人員隨後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膠原蛋白凝膠,這種凝膠含有能生成軟骨的牛耳細胞。此後數周內,軟骨逐漸增多並取代凝膠。3個月後,模子內出現一個具有柔韌性的人造外耳,其功能和外表均與正常人耳相似。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表示,計劃建設一個包含15個創新中心的全國性網絡,希望專注於3D列印和基因圖譜等新技術。此外,英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以胚胎肝細胞為材料列印人體組織的技術。日前,英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專家已研發出3D列印技術,可用胚胎幹細胞製造人體組織。這種方法意味著病入膏肓的病人可輕易獲得肝臟、心臟和其他器官。

  據了解,目前科學家已用這種方法培育出骨髓和皮膚,但他們也開始努力研究可能變成一種新器官的更微妙的胚胎細胞結構。這些新的列印胚胎細胞保留了變成其他任何細胞類型的能力,可用患者自己的細胞來製造出可用的3D器官。這樣,需要更換器官的患者就不必苦等捐贈,也不會出現免疫抑制和移植排斥等問題。專家相信只需10年就能用上第一批器官。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表示,《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年內完成修改,我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這套系統包括受者管理系統、等待器官列表管理系統、捐獻者管理系統和器官分配/匹配系統等。另外,器官捐獻網絡也正在建設之中。

  3D列印市場規模超萬億

  東方證券研報認為,3D列印將改變傳統的製造方式,如果想製造一些物品,只需要一個3D印表機、原材料和控制印表機的軟體。用軟體畫出模型,把原材料加入印表機,然後點下列印,過一會兒就可以取出新鮮出爐的物品了。這就是3D列印的驚奇之處,它是一種更加低耗能、低汙染甚至無汙染的生產方式。當今的世界裡,大量的同質化的產品有時候不受歡迎,特別是當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3D列印量身定製時,傳統的製造方式將被逐步淘汰。

  未來每個家庭都有一臺3D印表機的時代將不太遙遠。就像電腦從學院、實驗室進入到家庭一樣,3D列印技術也將改變生活。和任何其他技術類似,3D印表機將迅速變得越來越便宜,而功能卻越來越強大,能列印生活中各種金屬、塑料材質的日用品和紡織品,同時價格也為小部分人接受。

  除了進入每個家庭,3D列印也將帶來工業的變革。目前建築和金屬製造的3D列印實踐證明能夠節省大量的原材料、人工和時間;「微型車間」的實現將顛覆現有的製造方式;而人體器官列印更是能實現人類對健康的追求,甚至對人類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東方證券認為,3D列印產業鏈貫穿原材料處理、設備製造以及列印應用與服務,將帶動製造業萬億規模的巨大市場。

  關注3D列印產學研個股

  投資者可重點關注A股中從事3D列印產學研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航重機、海源機械、宏昌電子等。

  中航重機(600765):2011年12月,公司參與組建的中航雷射公司完成工商註冊登記,以對王華明教授及其團隊多年研究的雷射快速成形技術實施工程產業化。雷射快速成形技術,是以鈦合金等金屬粉末為原料,通過雷射熔化逐層沉積「生長製造」,直接由零件CAD模型一步完成高性能大型整體結構件的「近淨成形」,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顯著優勢;該項目提出了零件晶粒形態、顯微組織及內部缺陷控制新方法,使雷射快速成形TA15鈦合金飛機大型整體主承力結構件綜合力學性能達到並超過鈦合金鍛件。本項目財務評價計算期為16年,項目投資利潤率預計為359.5%。項目2012年投產,2012-2015各年預計營業收入為1.74億元、2.32億元、2.9億元、5.8億元,2020年預計營業收入為23億元,2025年預計營業收入為40億元。

  海源機械(002529):公司公告,2012年12月24日已與清華大學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崑山永年先進位造技術有限公司籤訂了《建立「海源3D列印製造實驗室」合作意向書》,由公司出資建立所需的3D列印工藝試驗平臺,開展複合材料、陶瓷、矽酸鹽等材料3D列印製造工藝技術的研究。該股昨日盤中一度跌逾3%,尾盤快速拉升,截至收盤逆勢上漲2.31%。

  宏昌電子(603002):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電子級環氧樹脂製造商,液態環氧樹脂通過雷射使樹脂硬化成形,是3D列印的主要材料。公司主營電子級環氧樹脂的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阻燃型、液態型、固態型、溶劑型和其他專用型五大類環氧樹脂,是國內主要環氧樹脂製造商之一。據市場資料分析,未來5年,我國環氧樹脂需求量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2015年消費總量將達到130萬噸左右,佔到全球環氧樹脂消費市場半數以上,「3D列印」帶來的潛在商機巨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3d列印的材料有些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有些即使存在,也很少運用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更不可能大規模的運用到3d列印中。
  • 3D列印能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嗎?|3d列印|移植器官|血管|3d生物...
    網易科技訊7月31日消息,《衛報》網站撰文指出,我們距離3D生物列印人體器官還有多遠呢?成立僅僅10個月,加藤霍爾姆便進入股票市場,在納斯達克First North市場掛牌上市。其IPO(首次公開招股)的超額認購比例達到令人膛目結舌的1070%。我在哥德堡會見加藤霍爾姆的時候,他似乎還在思考該如何利用公司新獲得的資金。Cellink的辦公室一片混亂:地上有塊鐵,釘上掛著西服外套,便於他出席臨時安排的客戶會議。他和32歲的馬丁內斯通常都一天工作16個小時。
  • 手機遙控食品3D印表機列印個性化食品 潛在市場10萬億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介紹精準營養與食品3D列印未來前景。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中式食品加工與裝備創新團隊研發的精準營養與食品3D列印技術將助推這一願景早日實現。3D列印技術在世界上已有30多年發展歷程,但與精準營養結合還是新鮮事。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泓介紹,該技術將健康大數據、營養大數據等核心資料庫與網際網路技術、基因檢測等相結合,設計基於3D列印的集成控制軟體系統。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我們是否能夠改造出適合體內移植的功能組織和器官?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其中3D列印人工椎體於2016年獲批上市,為世界首例獲批上市的3D列印人工椎體。3D細胞列印能夠為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幹細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為構建和修復組織器官提供新的臨床醫學技術;推動外科修復整形,再生醫學和移植醫學的發展;應用於藥物篩選技術和藥物控釋技術,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預見2021:《2021年中國3D列印材料產業全景圖譜》(附發展現狀...
    政策分析:政策助推市場規模隨著全球3D列印行業的日益發展,3D列印行業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而3D列印材料作為3D列印的先行行業,在推動我國3D列印整體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3D列印技術的一步步普及,對於材料的需求也在飛速上漲。據悉,目前3D列印材料在3D列印行業中的市場規模佔比約為24.1%,結合3D列印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可以測算出全球3D列印材料市場規模。2017-2019年,全球3D列印材料市場規模逐年上升,2019年全球3D列印材料市場銷售規模為28.8億美元。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獲批創新醫療器械中的生物醫用材料相關產品來源:火石創造整理二、市場規模與趨勢作為一種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高技術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近二十年來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持續增長。根據麥姆斯諮詢,2016年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為709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491.7億美元,2016~2021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6%,遠高於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8%的增長率。
  • 我們距離3D列印活器官還有多遠?
    2020年3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員可以列印出構成人體組織的細胞和生物材料,但要使功能齊全的器官能夠正常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多年來,科學家們預測一直被用來做玩具、房屋、科學工具甚至一個塑料小兔子的3D列印在未來某一天可能被用於列印活的人體器官來減輕捐獻器官的短缺。
  • 3D列印器官?!對,你沒有看錯
    以為3D列印只能列印文具、列印衣服、列印模具配件嗎?!NO,你OUT了!  3D列印器官,對,你沒有看錯!
  • 「無肉」的未來、器官可以列印,生物科技將如何改變生活?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傑︱上海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1期)2019年,「人造肉」概念吸睛無數,生物醫藥市場正迎來「黃金時代」,器官3D列印讓醫療進入個性化定製的時代……生物科技正在悄悄改變生活。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
  • 3D列印器官,重新定義「上帝之手」「星醫療」
    3D列印汽車、建築物等靜態物體已經不是新聞,但3D列印人體器官,您聽說過嗎?近期,Wake Forest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安東尼·阿塔拉(Anthony Atala)另闢蹊徑,將3D列印技術用於打造微縮版的人體器官,來進行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據介紹,他的團隊有能力在一小時內印製上千個微型器官。
  • 2020年3D列印產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汽車為第一大應用領域...
    3D列印服務規模大3D列印也稱為增材製造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上遊涵蓋增材製造原材料及零件如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中遊以3D列印設備生產廠商及列印服務為主,涉及的列印技術包括熔融成積成型FDM、光固化成型技術SLA等,下遊行業應用已覆蓋醫療領域、航天航空、機器設備、個人市場、汽車工業等各領域。3D列印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 3D列印顱骨、腦膜、血管……列印「器官」還有多遠?
    隨著技術的進步,甚至連軟性的腦膜、血管、整個的腫瘤,都能用生物材料3D列印出來,有的用於模擬疾病、培訓新醫生,有的用於術前規劃、術中導航,有的直接是可降解材料,可以被身體「吸收」,直接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時候等候器官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受益於3D列印,不需要苦等供體呢?
  • 3D列印再突破 器官移植指日可待?
    3D列印再突破 器官移植指日可待?然而,組裝出的土豆內的細胞雖然有很好的活性,但這樣的土豆種到地裡卻很難直接發芽(列印出的器官與體內器官從功能上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正是當下生物3D列印面臨的瓶頸之一。 據記者了解,要想列印出既在外形結構上相似,結構內的細胞又具有協同功能的組織器官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開發合適的活性「生物墨水」,還需要一臺能夠精準操控的3D列印設備。
  • 2017年全球3D列印材料市場現狀分析 PLA、ABS佔據主流
    隨著全球3D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對3D列印材料行業的需求不斷增加,3D列印行業技術的特殊性對材料行業的依賴性較大,使得3D列印材料行業的市場參與者逐漸增多,目前的行業利潤有所增加,且從事3D列印技術的公司和高校相關研究室正在積極的研發用途廣泛、成型更為簡便的新材料。未來3D列印材料的技術壁壘將進一步增加,材料的市場價格也有望下降。
  • 3D列印人體器官 可以自主「存活」了
    所以人工製造的人體器官已被視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列印出「自行跳動的心臟」  目前來看,實驗室裡已可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所需功能的細胞、脈管系統。這些人工培育的人體器官被許多人視為能解決上述這種移植器官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3D列印的進步大大地提高了這種活體組織構造人工培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