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科學家研發混合生物墨水,可3D列印取代人體關節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0 16:36:52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人類的膝蓋容易受傷或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磨損,往往最終需要進行手術。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創造了新的混合生物墨水,可以用來3D列印結構,以取代膝蓋中受損的軟骨。

半月板是在脛骨關節面上內側和外側的半月形狀骨,在膝蓋中形成C形緩衝,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半月板很容易受到運動損傷的影響,但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磨損,如果情況特別嚴重,有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手術切除一些受損的半月板。

在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3D生物列印的新方法,可以同時創建軟骨和支持結構。該團隊使用了綜合組織和器官列印系統(ITOPS),該系統在過去的研究中曾被用於列印複雜的組織,如骨骼、肌肉甚至耳朵。

這次,研究人員將幾種生物墨水一起使用,以交錯的交叉圖案逐層列印整個纖維軟骨組織。第一種是果膠和纖維蛋白原的複合墨水,這種墨水可以鼓勵人體自身的細胞重新繁殖。第二種生物墨水是一種絲纖維素甲基丙烯酸酯,它有助於保持結構的強度和彈性。

在使用豬細胞進行的實驗室測試中,該團隊發現,細胞能夠增殖並保持活力,而結構本身則保持了生物力學性能。後續實驗是將列印的結構植入小鼠體內,術後10周的觀察顯示,小鼠開始再生出自己的纖維軟骨。

研究小組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調查身體對植入物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是否能恢復關節的功能,當然結果是否能轉化為在人類身上進行。

該研究發表在《材料化學》雜誌上。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公司總裁:Erik Gatenholm核心技術: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生物3D列印是醫學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而其中的問題之一是對可用於生物列印的材料的研究進展緩慢。而現在,瑞典的初創公司CELLINK研發出世界上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這種墨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列印保真度,使列印複雜結構更簡單,可適用於多種應用。該公司的目標是減少研究機構或製藥公司在列印人體組織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經費。目前,該公司正在尋求投資以實現進一步發展。
  • 科學家將混合生物墨水用來3D列印結構,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膝關節軟骨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創造了新的混合生物墨水,可以用來3D列印結構,以取代膝蓋中受損的軟骨。半月板是在脛骨關節面上內側和外側的半月形狀骨,在膝蓋中形成C形緩衝,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在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3D生物列印的新方法,可以同時創建軟骨和支持結構。該團隊使用了綜合組織和器官列印系統(ITOPS),該系統在過去的研究中曾被用於列印複雜的組織,如骨骼、肌肉甚至耳朵。
  • 科學家將混合生物墨水用來3D列印結構 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膝關節軟骨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創造了新的混合生物墨水,可以用來3D列印結構,以取代膝蓋中受損的軟骨。半月板是在脛骨關節面上內側和外側的半月形狀骨,在膝蓋中形成C形緩衝,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半月板很容易受到運動損傷的影響,但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磨損,如果情況特別嚴重,有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手術切除一些受損的半月板。
  • 德科學家用明膠製生物「墨水」 可3D列印人體組織
    3D列印完整的人體器官是科學家一直以來的目標。近日,德國科學家朝這一目標前進了一大步,他們研製出了可3D列印人體組織的「墨水」。德國弗勞恩霍夫界面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稱,他們對明膠進行化學處理後,使其成為適用於列印人體組織的「墨水」。
  • 臺灣大學科學家研發出「生物3D列印友好型」生物墨水
    在構建所需三維支架的多種方式中,生物3D列印最具潛力。相較於其他傳統方法,其優勢在於,簡單、快速、容易滿足不同情況下的個體化需求等。   不過,在生物3D列印含細胞組織工程支架的過程中,選用合適的生物列印墨水是一大難題。基於傳統水凝膠的生物墨水存在擠出困難、可列印性差、力學強度不足、細胞長期活性難以維持等缺點。
  •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告了一項3D生物列印領域的最新突破:歐洲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包含細菌的「活墨水」,可依據所添加細菌的不同種類,形成各種不同的三維結構,未來有望用於皮膚和器官移植。皮膚和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患者,但這項技術存在來源不足、排異反應等弊端。
  •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或用於器官移植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加入不同菌種形成不同三維結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告了一項3D生物列印領域的最新突破:歐洲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包含細菌的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3D生物列印新突破:細菌墨水可列印任何三維結構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開發3D列印技術,隨著3D列印製造人類器官的實現,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用它列印出來了。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3D列印平臺,通過使用細菌墨水,可以列印出任何三維結構。
  • 可實現受損關節替換的軟骨再生3D生物列印
    在臨床實踐中,使用金屬及合成材料假體的全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取代患有關節炎的關節。因為目前關節假體還不能與周邊關節組織一起重塑,並且可能由於無菌性鬆動或感染而導致長期功能損傷,只能通過關節的生物性再生來解決。
  • 盤點:2018上半年3D列印人體器官!
    落實到產業層面,3D列印已被廣泛的應用到製造業、軍工、汽車、醫療等眾多領域當中。以醫療為例,採用3D列印技術研發人體器官已經成為未來3D列印行業發展的一大方向。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3D列印技術在醫療行業又生產出哪些新產品呢?這些產品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下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 科學家開發出用於生物列印的釋氧生物墨水
    近年來,生物列印領域經歷了多項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利用生物墨水和3D生物印表機生成生物組織結構的可能性。
  • 科學網—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不過,賀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很多人認為生物3D列印已經無所不能,甚至覺得很快就可列印心肝腎肺等器官,實現器官移植,然而,事實上生物3D列印還遠未達到我們最初器官列印的設想,體外列印能夠用於移植的活性器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 英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生物墨水可3D列印軟骨
    日前,英國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墨水,據稱這種墨水最終可能3D列印出可作為手術植入物的複雜組織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他們將會夥伴國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蘇州諾普再生醫學有限公司、北京大學積水潭醫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等醫療、研究機關和企業合作,在3D列印裝備製造,人體組織與器官列印技術,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臨床前試驗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並依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建立生物3D列印中心。
  • 新生物墨水讓人體內部器官3D列印不再受紫外線局限
    現今,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生物墨水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種墨水是由懸浮在凝膠中的活細胞組成的,這種墨水在人體內使用是安全的,可以幫助人體實現3D列印。醫生可以利用微創外科技術,通過小切口在病人體內製造出活體。這樣的選擇可能會比大手術更安全、更快捷。體內生物列印的一個挑戰是,目前的生物墨水通常需要紫外線才能固化,但紫外線會損害內臟。
  • 從形似到神似: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不過,賀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很多人認為生物3D列印已經無所不能,甚至覺得很快就可列印心肝腎肺等器官,實現器官移植,然而,事實上生物3D列印還遠未達到我們最初器官列印的設想,體外列印能夠用於移植的活性器官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 無交聯絲素−明膠生物墨水用於軟骨組織工程的生物3D列印
    軟骨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結締組織,由於缺乏血管、淋巴系統和低細胞密度,其自我再生能力有限,因此,該組織的任何損傷都會保留多年,進一步退化,最終導致退行性疾病,如骨關節炎,導致關節功能受損和生活質量下降。在功能組織替代物的製造方面,3D生物列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因為大多數生物墨水材料需要有毒的化學交聯,導致軟骨組織再造面臨巨大挑戰。
  • 科學家打造新生物墨水:讓人體內部器官3D列印不再受紫外線局限
    據外媒報導,雖然我們聽說了更多關於3D列印替代人體器官的前景,但這些器官需要通過相對較大的切口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