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10月1日,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通過抑制負免疫調節在癌症治療方面的發現」。
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斯德哥爾摩揭曉。圖自視覺中國
據悉,他們將分別獲得金質獎章和證書,並分享一筆由諾貝爾基金會決定的獎金(2017年,每個諾貝爾獎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694萬人民幣)。
2015年,詹姆斯•艾利森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圖自視覺中國
10月1日,日本京都,本庶佑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出席新聞發布會。圖自視覺中國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表示,癌症每年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是人類最大的健康挑戰之一。今年的兩位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為癌症治療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原則,即通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固有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
艾利森研究了一種名為CTLA-4的蛋白質,如果把免疫系統比作一輛汽車,那麼這種蛋白質就好比汽車的「剎車」。他發現,通過「鬆開剎車」,免疫細胞會得到釋放,從而攻擊腫瘤。基於這個概念,艾利森發展出一種全新的治療病人的方法。
艾利森的研究成果圖解。圖自諾貝爾獎官方推特
相似地,本庶佑也發現了一種作用於免疫細胞的蛋白質——PD-1,同樣是免疫系統的「剎車」,但作用機制不同於CTLA-4。以他的發現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在對抗癌症上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據《自然》雜誌報導,諾貝爾委員會成員、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免疫學家克拉斯•卡爾(Klas Kärre)在宣布獲獎者時表示,「兩人的研究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新的支柱,代表著與過去療法完全不用的新原則,不再基於打擊癌細胞,而是致力於研究人體免疫系統的『剎車』。這是在抗擊癌症上的範式轉移和裡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艾利森和本庶佑此前一同獲得過2016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
據復旦大學網站公告,表彰原因是:艾利森首次發現阻斷CTLA-4能夠激活免疫系統的T細胞攻擊癌細胞,同時研發出世界上第一種用於免疫-腫瘤療法的CTLA-4抗體;本庶佑首次發現PD-1是激活T淋巴細胞的誘導基因,其後續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應的負調節因子。
「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和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
詹姆斯•艾利森生於1948年8月7日,在德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霍維茨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本庶佑生於1942年1月27日,是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他因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京都獎以及華倫•阿波特獎等重要榮譽。
從本月1日至8日,2018年諾貝爾獎將陸續頒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諾貝爾獎只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以及經濟學獎這5個獎項,文學獎因性醜聞取消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