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1日電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評獎委員會說,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死於癌症,這是人類最大的健康挑戰之一。今年的獲獎者「創立了癌症療法的一個全新理念」,「通過激發我們免疫系統內在的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他們的發現是「我們在與癌症戰鬥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
委員會成員愛德華·史密斯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今年獲獎研究的意義在於為癌症治療帶來「新風尚」。此前的治療方法集中在腫瘤細胞上,新的研究主要針對免疫系統,這提高了治療效率。
艾利森出生於1948年,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教授。他發現人體免疫T細胞表面有一種叫作CTLA-4的分子,對其進行「阻擊」會解除免疫細胞受到的束縛,從而全力對抗癌細胞。
艾利森在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他最初並不是想研究癌症,而是打算研究免疫T細胞的生物學機理,「我從沒想到我的研究會朝著(癌症治療)這個方向行進」,這是「基礎科學所擁有力量活生生的例證」,獲得這一獎項讓他「感到榮幸和謙卑」。
現年76歲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發現了另一個免疫細胞「剎車」分子PD-1,根據他的發現所開發的PD-1阻斷療法已被證實在對抗腫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
本庶佑在京都大學對媒體說,他是在和同事討論論文時聽到獲獎消息的,「完全出乎意料」,「我很高興,但也感到震驚」,「我想繼續我的研究……讓這種免疫療法能夠比以往拯救更多的癌症患者」。
兩名科學家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獎金。
▶▶ 相關連結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將宣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以下為近5年這一獎項的獲得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藉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4年,擁有美國和英國國籍的科學家約翰·奧基夫以及兩位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憑藉他們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細胞的研究獲獎。
2013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蘭迪·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託馬斯·祖德霍夫,憑藉他們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獲獎。
▶▶新聞深一度
癌症,你等著!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癌症免疫療法 今年第一個諾獎剛剛公布!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健康學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2018年10月1日,2018年第一個諾貝爾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布了!讓我們第一時間來了解今年的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2018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James P. Allison TasukuHonjo
獲獎詞: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James P. Allison以及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在腫瘤免疫療法中的卓越貢獻。
免疫療法指的就是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的療法。
很多國人聽說癌症免疫療法,可能還是因為此前令人心痛、氣憤的魏則西事件。實際上,真正的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有了超過百年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還有一位今年沒有獲獎的華人科學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免疫療法 一路走來19世紀末,美國骨科醫生WilliamB. Coley意外的發現手術後感染釀膿鏈球菌病人的癌症出現了緩解,第一次打開了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大門,他也被稱作「腫瘤免疫療法之父」
而在20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免疫學家Burnet提出的「免疫監視理論」,也成為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重要理論。
儘管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似乎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絲光亮,然而,如何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可以理解為攻擊細菌/癌細胞的「大炮」)來對抗癌症,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1987年,來自法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T細胞上的一個跨膜受體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這一蛋白是否會影響T細胞對癌細胞發揮作用呢?
James(Jim) P. Allison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和癌症的相互作用,特別是T細胞在癌症情況下的狀態,癌細胞似乎通過一種「剎車」作用,抑制著T細胞發揮作用。
1996年,JimAllison在小鼠實驗中首次發現,CTLA 4扮演的就是「剎車」的角色,抑制CTLA 4能夠激活T細胞持續的對癌症進行攻擊。
在隨後的人體研究中,CTLA-4抗體表現出色,為黑色素瘤患者帶去了希望。
2011年3月25日,CTLA-4抗體製成的藥物ipilimumab (Yervoy)經過FDA批准上市,用來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這是免疫療法的一次勝利。
儘管JimAllison不是第一個提出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人,但是Jim確實是將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並應用於CTLA 4的實踐中,也為後續的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說到CTLA4,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剎車」分子 —— PD 1。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學免疫學家TasukuHonjo本庶佑教授發現了另外一宗位於T細胞上的重要免疫抑制受體分子PD 1(programmed death 1)。
然而,真正將PD 1和免疫聯繫起來已經是7年以後了,這要歸功於耶魯大學著名的華人科學陳列平教授了。他們發現腫瘤細胞表面的配體分子PD L1會通過和PD 1相結合,從而抑制T細胞激活從而發揮作用,這對於後面使用PD 1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基礎。
2014年,PD 1抗體Pembrolizumab(Keytruda)通過FDA批准上市,除了在黑色素瘤上的出色表現,也其他實體瘤的治療效果,讓眾多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治癒癌症的希望。而2015年美國前總統卡特經過Keytruda免疫治療,腦內的腫瘤消失,則為PD 1療法增加了「明星效應」的光輝。
而201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了一位49歲的黑色素瘤患者在CTLA 4抗體和PD 1抗體的聯合使用3周後,轉移瘤出現消失。這不僅僅大大增強了科學家們通過免疫療法戰勝癌症的信心,也表明CTLA 4和PD 1通過協同作用,聯合抗癌。
那麼CTLA 4和PD 1的抗癌機制是否一致呢?JimAllison實驗室2017年發表在《細胞》雜誌的上的結果顯示CTLA 4抗體和PD 1抗體是通過影響不同類型的T細胞來進行抗癌的免疫反應。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發現過繼型免疫療法也能夠用於治療癌症。即體外培養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T細胞,使其能夠特異性識別和殺傷癌細胞,再重新回輸灌注到患者體內,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1989年,來自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的免疫學家ZeligEshhar開發了CAR-T即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給出了特異性免疫識別的重要思路。
在後續的臨床研究中,CAR-T療法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療上表現出了驚人的響應率(90% - 100%)。
201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基於CAR-T療法提出的CTL019通過FDA批准上市。未來的癌症治療 仍然是長路漫漫儘管免疫療法在治療癌症上取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們還需要清晰的看到,真正意義的上的治癒癌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管是CTLA 4抗體還是PD 1抗體療法,都存在副作用強(如CLTA抗體療法會引起結腸炎等),響應率較低,即並不是適合每一個癌症患者等問題。而過繼型療法的特異性識別問題以及癌細胞本身的異質性導致的潛在的復發風險,都是治癒癌症路上的一道道「鴻溝」。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