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但它似乎遺漏了一位華人科學家

2020-12-04 極客公園

北京時間 10 月 1 日下午 5 點 30 分,2018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揭曉。70 歲的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以及 76 歲的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享了這份殊榮。他們被授獎的理由是「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同時,他們將獲得 900 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 695 萬元)。

其中,詹姆斯·艾利森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作為癌症免疫療法先驅,艾利森博士已經把生理和醫學相關的獎項幾乎拿遍,唯一缺的就是諾貝爾獎。他 2014 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等大獎。2015 年,他因「發現並發展了一種單克隆抗體療法,促進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據了解,他對免疫抑制分子的發現一方面拓展對免疫調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極大革新了腫瘤免疫治療。

而本庶佑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本庶佑教授於 1992 年發現 T 細胞抑制受體 PD-1,2013 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也因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等重要榮譽。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後,學界歡騰,但也有媒體和學者質疑該獎項遺漏了「在該領域作出同樣傑出貢獻的華人免疫學家」陳列平。


諾獎看重「發現」而非「改良」

每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一份被認為有可能在各自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名單也會發布。這份全球唯一使用量化數據進行預測的「引文桂冠獎」名單來自分析機構 Clarivate Analytics,分析師基於研究者所發表研究成果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

2018 年的候選人名單在昨天發布,被選中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共有三位科學家。分別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Napoleone Ferrara、日本京都大學金久實(Minoru Kanehisa)和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 Solomon H. Snyder。

Ferrara 教授被選中的理由是發現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他的工作促進了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用於抑制血管生長的藥物的研發。金久實教授主要因為對生物信息學的貢獻,特別是對《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一書的完善與發展。而 Snyder 教授鑑定了許多神經遞質和精神藥物的受體,包括與鴉片製劑相關的腦感受器。他的見解已應用於許多常見處方藥的開發,例如用於控制疼痛的化合物。

自 2002 年開始,已經有 46 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而這一次,這份名單卻少見地無一命中。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周程認為,引文數量多的確可以說明研究結果的重要性,但還要考慮到研究的「原創性」。一般來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強調「發現」、「發明」,而非在原本的基礎研究上「改良」。比方說,金久實教授對《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一書的完善與發展就屬於「改良」。

原創性研究是創新而空前的。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這條原創研究之路上,還有一枚遺珠。


遺漏的名字

在 2018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結果出來後,有媒體和學者質疑該獎項遺漏了「在該領域作出同樣傑出貢獻的」華人免疫學家、耶魯大學腫瘤免疫中心主任陳列平。

陳列平教授 

艾利森博士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目前許多醫藥公司都在臨床進行了大量的病患治療和研究,比如 BMS 和默沙東都有自己的計劃,不管是 CTLA-4 還是 PD-1 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點位。」PD-1 受體則是由另一位獲獎者本庶佑教授於 1992 年發現,而 PD-L1 配體則由陳列平教授於 1999 年發現。

艾利森博士是癌症免疫療法的先驅者,被認為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概念的提出者。在上世紀 80 年代,艾利森博士在免疫 T 細胞上發現了一種被稱為 CTLA-4 的蛋白,它會幫助腫瘤細胞「逃離」T 細胞的攻擊。

PD-1 是 CTLA-4 的「後起之秀」,由本庶佑教授在 1992 年發現。但最初,這一發現並沒有為腫瘤免疫帶來波瀾,PD-1 這種程序性死亡受體在長達 7 年時間裡沒有被引起重視。直到 1999 年,本庶佑教授意外發現,敲除 PD-1 的小鼠都出現了明顯的關節炎。

同年,在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工作的陳列平教授獨立發現了 B7-H1(也就是現在為人所熟知的 PD-L1)可以抑制免疫反應。那個時候陳列平教授還不知道自己發現的 B7-H1 和本庶佑教授發現的 PD-1 是配體和受體的關係。後來本庶佑教授和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Gordon Freeman 證實了 PD-L1(即 B7-H1)能和 PD-1 結合,從而抑制 T 細胞的繁殖和細胞因子的分泌。

2002 年,陳列平教授將 B7-H1 應用在腫瘤免疫方向。他發現 B7-H1 充當了腫瘤細胞的「盾牌」,可以免於 T 細胞的攻擊。2006 年,陳列平教授組織開展了 anti-PD1/PD-L1 抗體途徑的首次臨床試驗。所以,學術界逐漸認同,本庶佑教授發現的是 PD-1,陳列平教授發現的是 PD-L1(即 B7-H7),兩人是獨立發現的。

陳列平教授在癌症治療中發現 PD-1/PD-L1 信號通路,2013 年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最為重要的科學突破。         

據了解,「癌症免疫療法」是通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而抑制 PD-1 則能夠活化 T 細胞,刺激生物體內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目前,抗 PD-1 癌症免疫治療已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獲得批准。這種治療革新了傳統的癌症治療,並被喻為感染性疾病中的青黴素。

很遺憾,雖然諾獎始終無法寫上所有英雄的名字,但科學家們為戰勝「眾病之王」癌症所做的全部努力,都值得為人們所銘記。


參考:

諾獎官網

Cancer immunologists scoop medicine Nobel Prize

Clarivate Analytics Reveals Annual Forecast of Future Nobel Prize Recipients

Should the Nobel Prizes be cancelled?

題圖:PBS

編輯:宋德勝

相關焦點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201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宣布後,人們發現其中一位醫學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在三天前去世了。諾貝爾基金會最終決定,斯坦曼應該獲得這個諾貝爾獎,這是因為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會宣布 201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時候,並不知道斯坦曼去世的消息。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公布
    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也說,在全球化時代,人類的命運是共通的,呼籲全球科研和醫務工作者以開放的態度和合作的精神,投入到傳染病防治中去。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Rice 和英國科學家 Michael Houghton,因為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所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lists/all- Nobel -laureates-in Physiology -or-medicine/ 最年輕的獲獎者 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弗雷德裡克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名科學家獲獎
    揭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至今,在其獲獎名單中,似乎能發現一部人類與傳染病的「戰鬥史」。瘧疾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如何降低肺結核死亡率?B肝疫苗是誰發現的?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日揭曉 今日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如今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獎,已經成為學術界個人的最高榮譽,是各界科學家都為之奮鬥的目標。諾貝爾獎得獎人數也常被用來評判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每年10月就進入了諾貝爾獎的開獎月份,這個時候世界的目光都會投向瑞典,矚目著到底會是誰摘得桂冠。2017年諾貝爾的開獎昨天(2日)已經正式拉開帷幕,生理學或醫學獎被三位美國遺傳學家獲得。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來源:網易新聞 / 中國醫學論壇報▍整理:賽柏藍器械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二者因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貢獻而獲獎。2015年10月8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女性。
  • 剛剛,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近五年來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如下: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16年9月21日,入選2016年引文桂冠獎名單。2016年9月25日,首屆唐獎生醫獎得主本庶佑獲獎。   今天,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也正式拉開了2018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中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米歇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瑞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美日兩名科學家獲獎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美日兩名科學家獲獎 2018-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根據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方面當天發布的消息,獲獎的兩名科學家是來自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來自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人因這一發現獲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為「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實現「零的突破」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   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至今,在其獲獎名單中,似乎能發現一部人類與傳染病的「戰鬥史」。瘧疾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如何降低肺結核死亡率?B肝疫苗是誰發現的?諾獎得主在其中的貢獻,不可小覷。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作者:梅進 馮麗妃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剛剛,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實現"零的突破"!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
    原標題: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   這是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展示獎盃和證書。   原標題: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學家及一名愛爾蘭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