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所在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酶研究中取得進展
生物分子組裝的多級有序結構是生命體單元的本質特徵之一,實現了能量轉化、物質輸運和信號傳遞等重要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條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組裝體結構與功能關係,有助於在分子層面認識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指導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發。
-
化學所李峻柏課題組在利用短肽分子多級組裝模擬天然...
-11-21 19:48:46 來源: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1生物分子組裝的多級有序結構是生命體單元的本質特徵之一
-
自組裝構築首例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材料
但是,在環境升溫或pH波動時,隨著蛋白質的解摺疊,催化性殘基的空間排布發生改變,導致輔因子的移位、脫落甚至聚集,使得酶不可逆地失活。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起來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前期的工作中,研究者通過生物分子自組裝,構建了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 Eur.
-
生物分子馬達組裝及其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自然界的細胞生命活動主要是通過生物分子馬達協同運動來完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科研人員長期致力於ATP合酶分子馬達的分子組裝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底物不同催化模式也不相同——嗜熱菌蛋白酶對短肽的雙向催化研究
短肽自組裝水凝膠的製備主要有兩種方法:化學合成法和酶催化法。其中,酶催化誘導自組裝策略可通過選擇性的短肽催化反應,協助短肽分子合成及有序排列,從而對組裝過程產生高度控制。嗜熱菌蛋白酶(Thermolysin)是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金屬內肽酶。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研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 258;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CCS Chemistry | 底物不同催化模式也不相同——嗜熱菌蛋白酶對短肽的雙向催化研究
修飾的二肽,對嗜熱菌蛋白酶(Thermolysin)對短肽的選擇性催化作用進行了研究。短肽自組裝水凝膠的製備主要有兩種方法:化學合成法和酶催化法。其中,酶催化誘導自組裝策略可通過選擇性的短肽催化反應,協助短肽分子合成及有序排列,從而對組裝過程產生高度控制。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多個團隊合作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施興華、王會課題組和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劉冬生教授合作,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方面已經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 2018, 3, 258; Nature Mater.,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酶催化生物體內化學反應是維持生命代謝有序運轉的重要驅動力。傳統觀點認為,酶催化化學反應是非常精確專一的,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酶具有多種「兼職」功能,這種酶催化功能的非特異現象被稱為混雜性(Promiscuity)。
-
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體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分子馬達ATP合酶的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人工模擬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合酶)催化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效率是評價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參數。近年來,藉助天然ATP合酶的生物活性,構建能進行體外催化生成ATP的超分子組裝體系,成為化學、材料與生物科學領域交叉研究的熱點。
-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位仁、馬克思-普朗克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教授Schnegg合作,在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氧化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具有很高的驅動力,但需要克服氧分子從自旋三重態轉換到自旋單重態產生的高動力學勢壘。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研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 258;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等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在分子識別中十分重要,如主-客體分子識別、酶與底物的識別,以及適配體與靶標的識別等。納米粒子的形狀可以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
-
化學所在人工模擬葉綠體結構與功能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合酶)催化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效率是評價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參數。近年來,藉助天然ATP合酶的生物活性,構建能進行體外催化生成ATP的超分子組裝體系,成為化學、材料與生物科學領域交叉研究的熱點。
-
肽基組裝界面親疏水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內源性生物分子自組裝在生命體中普遍存在。肽、磷脂和蛋白等通過分子間作用能自組裝成各種有序結構,實現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的動態過程,能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進行各種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責任編輯:房家梁 中新網天津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新研究揭示酶引導自組裝實現單體和準分子轉變
新研究揭示酶引導自組裝實現單體和準分子轉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33:55 南方醫科大學的Yanbin Cai團隊和南開大學Zhimou Yang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
-
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具有非線性結構的天然拓撲蛋白質。它們通常具有與其拓撲結構相對應的功能優勢,在生命活動中行使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引起業內對蛋白質拓撲結構調控的廣泛興趣。近年來,發展拓撲蛋白質的製備方法,並探究其結構性能關係和相關應用,已經成為蛋白質工程的熱門方向。北京大學張文彬課題組近期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