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2020-07-09 中科院之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位仁、馬克思-普朗克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教授Schnegg合作,在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氧化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具有很高的驅動力,但需要克服氧分子從自旋三重態轉換到自旋單重態產生的高動力學勢壘。自然界中存在一系列金屬酶,能夠高效地活化分子氧進而將底物功能化,即使在室溫條件下該反應也表現出很高的效率。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反應歷程是分子氧與金屬酶的活性位點結合,使其進行單電子還原形成金屬超氧配合物中間體,並逐步還原為金屬過氧配合物、金屬端基氧配合物。儘管過去已有報導,如何實現金屬超氧配合物到過氧配合物的轉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這增加了對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的研究難度。

葉生發團隊與合作者早期研究發現,二價錳、鐵和鈷與分子氧的反應生成三價金屬超氧配合物,該轉瞬中間體可通過氫原子攫取(HAA)轉化為三價金屬過氧化氫配合物(J. Am. Chem. Soc.2016, 138, 8862-8874;J. Am. Chem. Soc. 2016, 138, 14186-14189;Inorg. Chem.2019, 58, 9756-9765.)。近期,該團隊採用共振拉曼、多頻率EPR、理論計算等手段,研究三價錳超氧配合物與Bronsted酸和Lewis酸的反應。研究表明,三價錳超氧配合物經過質子或金屬耦合的電子轉移分別轉化為四價錳過氧化氫配合物和Mn(IV)/Sc(Ⅲ)過氧配合物,證實了金屬超氧配合物的兩親性。該研究實現了利用質子或金屬耦合的電子轉移將金屬超氧配合物轉化為過氧配合物,為理解金屬酶和人工催化劑的分子氧活化和轉化機理提供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專項人才計劃A類項目的資助。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利用質子或金屬耦合的電子轉移實現超氧配合物到過氧配合物的轉化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研究員陳萍團隊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簇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江凌團隊合作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通過穆譜對芬頓反應過程中鐵物種循環的研究,發現Fe-Co PBAs金屬有機骨架中大量高分散水配位的鐵和晶胞空位的存在是其高活性的主要原因;通過與大連化物所503組研究員韓洪憲等人在EPR表徵解析上的合作,提出了單線氧作為直接活性物種的反應機理(Appl. Catal.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QM/MM酶催化反應機制研究
    酶反應機理研究是化學、生物學中的核心問題之一,長期以來受到廣泛關注。不過酶催化反應研究相當複雜,無論實驗還是計算模擬都充滿挑戰,這主要是因為酶反應過程的多尺度特性[1]: 如圖1所示,反應底物化學鍵斷裂與生成、蛋白局部胺基酸殘基的運動往往在飛秒到皮秒的時間尺度,若要描述溶劑分子例如水的動力學行為至少需要皮秒時間尺度,蛋白a-helix、b-sheet等二級結構運動周期在納秒級別,而蛋白(酶)摺疊等高級結構形成的時間尺度則更長,位於微秒到毫秒之間。
  • 大連理工大學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號:20676019,20972023,21076037,21231003)的大力支持下,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曲景平教授的「小分子活化與仿生催化」研究團隊,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設計合成了一類新型鄰苯二硫酚橋聯雙核鐵配合物,建立了雙鐵分子仿生化學固氮新的功能分子模型。
  • 一氧化碳氧化反應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作為重要的原型反應之一,一氧化碳(CO)氧化反應在多相催化反應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金屬-有機環狀超分子配合物激發態研究獲進展 —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 通訊員陳俊生報導】2013年5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韓克利研究員帶領的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與美國猶他大學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酶催化生物體內化學反應是維持生命代謝有序運轉的重要驅動力。傳統觀點認為,酶催化化學反應是非常精確專一的,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酶具有多種「兼職」功能,這種酶催化功能的非特異現象被稱為混雜性(Promiscuity)。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揭示真核生物tRNA加工成熟分子機制研究方面...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其中對納米碳催化反應機理本質的認識一直是該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齊偉研究團隊在Acc. Chem. Res.雜誌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在碳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方向的研究工作。   對碳材料催化活性中心的定性和定量是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的基礎和關鍵。近反應條件下的分子吸附熱和原位XPS表徵結果均表明碳材料表面親核性較高的氧物種對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貢獻顯著。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的反應具有不受反應平衡限制、無積炭、反應溫度低等優點, 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傳統的金屬氧化物具有較好的催化劑活性, 但容易造成烯烴的過度氧化而導致烯烴選擇性低. 硼基催化劑作為一種新型非金屬催化劑, 表現出顯著不同於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反應特性. 六方氮化硼(h-BN)被首次報導在丙烷氧化脫氫反應展現高活性, 隨後系列硼化物(SiB6、CB4等)以及負載型硼基催化劑相續被報導.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紀寶團隊一直致力於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轉化研究。最近,他們在前期研究惰性C-N鍵選擇性催化斷裂(Org. Lett. 2019, 21, 1226; Chin. J. Org. Chem. 2018, 38, 1949)的工作基礎上,實現了首例Lewis鹼催化(親核催化)的醯胺C-N鍵斷裂重組的聯烯胺-醯化反應。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06:4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課題組近日提出了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COF
  • 有機矽單體合成反應催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問題在於該反應在得到M2的同時,還會生成大量其他副產物,因此提高M2的選擇性和收率一直以來都是工業界和學術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然而,到目前為止,M2選擇性和收率仍不夠高,主要是由於關鍵催化劑——Cu基催化劑效果不夠理想。另一方面催化機理到迄今為止尚不明確,致使高性能Cu基催化劑的研製仍主要依靠工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