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1-22 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確認金屬—半導體界面可同時作為熱空穴的捕獲位點和水氧化的反應中心,並實現了可見光下水的完全分解。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利用光催化分解水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受到全世界廣泛的關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劑由於其具有拓展可見光吸收的潛力進而提高太陽能制氫轉化效率,近年來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過程中,水的氧化反應是瓶頸反應。因此,研究光催化的水氧化過程一直是重點和難點。然而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於表面等離激元產生的熱空穴用於氧化水的機理和反應中心並不清楚。 

 

研究人員製備了納米Au/TiO2表面等離激元催化劑,發現其水氧化反應受到二氧化鈦表面結構的極大的影響;通過表面光電壓譜(SPV)在單個粒子上的成像表徵,發現表面等離激元誘導產生的熱空穴主要分布在Au-TiO2的界面附近。進一步通過選擇性光沉積實驗並結合高分辨元素成像的表徵,清楚的表明Au-TiO2的界面是光催化氧化水反應的活性中心;理論計算的結果也表明Au/TiO2催化劑界面處的獨特的Au-O-Ti結構能夠有效的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是水氧化反應的活性中心。基於此進展,研究人員利用表面等離子激元催化劑構築了Z-scheme體系實現了可見光下水的完全分解反應。更重要的是,該研究團隊最近構築的全固態的Z-scheme人工光合體系同樣也實現了可見光下水的完全分解(J. Catal.)。

 

本項研究解決了長期以來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劑水氧化活性位點的疑難問題,並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催化劑實現了可見光下水的完全分解反應,為設計優化界面結構來實現高效表面等離激元催化劑水分解反應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Molecular Hydrogen Formation from Photocatalysis of Methanol on TiO2(110)」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上(J.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
  • 武漢工程大學在金屬納米顆粒及光催化應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數理學院馬良博士以武漢工程大學為第一單位,依託光學信息與模式識別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在等離激元耦合及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iedMaterials & Interfaces(影響因子8.758),
  • 田中群院士團隊Matter:等離激元介導化學反應的研究進展和展望
    本文中,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團隊聯合加州大學Martin Moskovits教授團隊,回顧了近二十年來表面等離激元介導化學反應的重要進展,與熱化學和光化學進行了全面的比較,系統總結了表面等離激元激發與半導體激發的異同。
  • 長春應化所二維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以其獨特的平面限域結構和表面等離激元共振耦合效應,已成為納米電子學、能源催化和傳感檢測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由於缺乏對等離子體-電子耦合效應的深入認識以及電極界面和材料的精確構築方法,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和應用一直面臨著重大挑戰。
  • 發現等離激元光催化劑電荷分離的偏振效應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高玉英)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範峰滔研究員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界面電荷分離研究上取得新進展,揭示了催化位點的電荷濃度與偏振角度的定量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大連化物所發現等離激元光催化劑電荷分離的偏振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燦,研究員範峰滔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界面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催化位點的電荷濃度與偏振角度的定量關係。金屬納米顆粒表面等離激元具有獨特的光學性質,如特定波段光吸收、光場局域效應等,在分析科學、納米材料、光電子學特別是太陽燃料合成領域受到關注。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增強紅外吸收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19年第12期出版香港中文大學王建方課題組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在紅外吸收增強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
  • 我國科學家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獲得新進展。光電催化分解水系統作為優良的太陽能轉化體系受到關注,然而,其轉化效率受到光陽極上氧化反應
  • 綜述| 超平整低損耗的表面等離激元貴金屬薄膜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19年第12期出版香港城市大學雷黨願和西安交通大學張磊課題組綜述文章,從製備、表徵和應用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介紹了當前超平整表面等離激元貴金屬薄膜的研究進展與前沿應用。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科研進展丨固體所在等離激元熱電子應用於傳感光探測太陽能轉化方面發表綜述
    Phys. 152,220901,(2020)),詳細介紹了表面等離激元熱電子研究的三個重要方面:(1)表面等離激元衰減、能級與時間尺度;(2)表面等離激元熱電子轉移機理;(3)表面等離激元熱電子在傳感器、光探測、太陽能與光催化應用中涉及的基本科學問題、器件設計原理以及重要進展。該綜述被選為期刊的「Featured」和外封面文章(圖1)。
  • 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12月2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trong Photon Energy Depen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