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應化所二維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13 手機光明網

  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以其獨特的平面限域結構和表面等離激元共振耦合效應,已成為納米電子學、能源催化和傳感檢測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由於缺乏對等離子體-電子耦合效應的深入認識以及電極界面和材料的精確構築方法,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和應用一直面臨著重大挑戰。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金永東研究團隊在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及其在納米電子學和電化學發光生物檢測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通過在金納米粒子表面包裹緻密的二氧化矽納米絕緣層來避免短路問題,並利用液/液界面自組裝的方式構建了新穎的二維Au@SiO2納米薄膜懸掛式納米電子學器件,成功揭示了傳統電子隧穿理論無法解釋的等離激元介導的長程電子(隧穿)輸運行為。

  在此基礎上,該團隊利用上述二維有序Au@SiO2納米粒子薄膜獨特的光電性能,構建了一種超高效plasmonic(金屬等離激元)電化學發光體系。通過精細納米調控,優化光子散射增強、「熱點」效應和能量共振轉移效應三者之間的協同增效作用,實現了電化學發光信號的1000倍增強。研究人員進一步構建了電化學發光免疫生物傳感器,實現了對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超靈敏檢測,其檢測限低至3fgmL-1。相關成果發表在iScience上(iScience, 2018, 8, 213-221,iScience, 2019, 17, 267-276)。

  上述研究為新型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及其在納米電子學和生化傳感檢測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以及中科院項目的支持。

二維Au@SiO2納米薄膜及電子學器件表徵

plasmonic電化學發光增強示意圖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 進展 | 二維金屬中奇異的等離激元
    等離激元極化激元在材料中產生和傳播的示意圖。二維材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平臺,在二維材料中,由於等離激元被限制在一個平面內,其衰減得到了極大的抑制。石墨烯作為的二維材料的典型代表,已經成為一個極其熱門的等離激元材料。然而,作為半金屬,石墨烯中載流子濃度較低,因此其等離激元的頻率遠低於常見的可見光區。
  • 物理所納米尺度上等離子激元傳輸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人們發現可以利用光子激發金屬自由電子氣的集體振蕩,即等離子激元,從而突破光的衍射極限,實現在納米尺度上對光的操縱,這為光學元器件和晶片小型化帶來了曙光。最近對等離子激元的研究迅速發展成國際上的一個新興熱點研究領域:Plasmonics。
  • 大連化物所發現等離激元光催化劑電荷分離的偏振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燦,研究員範峰滔團隊在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界面電荷分離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催化位點的電荷濃度與偏振角度的定量關係。金屬納米顆粒表面等離激元具有獨特的光學性質,如特定波段光吸收、光場局域效應等,在分析科學、納米材料、光電子學特別是太陽燃料合成領域受到關注。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二維範德華材料具有特殊的能帶結構可以支持豐富的極化激元模式,例如石墨烯中動態可調的等離激元、氮化硼中低衰減的聲子極化激元和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的激子極化激元等,為上述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選擇。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09-03 22:55:41 來源: 中科院之聲 舉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
  • 科學網—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衍生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 科學家發現二維金屬中的等離激元
    理想情況下,等離激元有著易於激發且不易衰減的特性。在傳統材料如金、銀等金屬中,由於強烈的朗道阻尼效應和等離激元與聲子散射作用,等離激元有著較低的空間限域性與極高的傳播損失率。這些問題使等離激元在電子信息、催化能源及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均受到限制。因此,製備和發現性能優異的量子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等離激元特性成為材料應用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長春應化所等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C-H鍵活化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研究領域之一。C-H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由於其具有突出的優點和巨大的挑戰性,一直以來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的關係,進而為新型、高效催化劑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多層範德華材料的彎曲》(Bending of Multilayer van der Waals Materials)為題,於9月9日作為封面論文、主編推薦論文,在線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肖建平、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 田中群院士團隊Matter:等離激元介導化學反應的研究進展和展望
    本文中,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團隊聯合加州大學Martin Moskovits教授團隊,回顧了近二十年來表面等離激元介導化學反應的重要進展,與熱化學和光化學進行了全面的比較,系統總結了表面等離激元激發與半導體激發的異同。
  • 物理所在三維納米結構的加工與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三維納米結構既可具有納米材料與結構所賦予的量子效應、尺寸效應與表面效應等新奇物性,又可通過三維幾何結構實現電聲子輸運與耦合、自旋極化、激子行為、波陣面調控等物性的協同調製,獲得平面器件不具有的功能。目前,三維納米結構的可控加工方法明顯不足,阻礙了三維納米器件的發展,並制約著高端納米產業化技術的形成。
  •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目前,基於模板法或微納加工(光刻、雷射直寫、離子束刻蝕或納米壓印等)手段的等離激元結構色的研發遇到瓶頸,主要是製備樣品面積小、垂直集成兼容性差、材料的應用價值與製備材料所需設備的價值不匹配等,新技術研發勢在必行。其中,採用直接生長法來構建等離基元結構色是有希望的新一代技術,能實現大面積製備,並能實現材料的垂直集成生長。
  • 綜述 | 新型等離激元光學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複合體系
    ,在納米光子學前沿基礎問題與納米光電器件設計中的研究進展。為了優化TMDs原子層狀材料的光捕獲能力以及自身響應頻譜可調諧能力,人們將其與微腔、超構表面、金屬納米結構等光學體系組合起來,定製一個特定的外部光學環境,實現其光學性能的調控。其中,構建金屬等離激元光學納米結構和TMDs的複合體系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