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
本站訊(記者劉曉豔)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合成非致病性、可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並被遴選為Inside Cover。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西北工大欽傳光教授團隊在多肽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合成載體(GPS),成功地實現了藥物分子普卡那肽(Plecanatide,商品名稱:Trulance)的液相全合成。由於TFP衍生物的載體輔助沉澱(SAP)作用,在不經色譜純化的情況下,通過快速沉澱和簡易過濾分離就可以收集多肽合成過程中的肽中間體。此外,TFP衍生物載體從目標多肽上被剪切下來後,可以直接循環使用而無需進一步再生。論文作者簡便地製備了所設計的TFP衍生物並應用於LPPS的創新和綠色化過程。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2】Chem Commun:新型多肽分子可用於治療胃腸道紊亂doi:10.1039/D0CC02321TFF1肽是黏膜保護和修復的關鍵參與者。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維也納大學化學系的Markus Muttenthaler領導團隊首次成功地合成和摺疊了TFF1肽。
-
中山大學程度副教授團隊在多功能基因編輯納米載體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山大學程度副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他們在多功能基因編輯納米載體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突破。目前,採用病毒載體傳輸基因編輯元件(編碼CRISPR-Cas9/sgRNA的DNA或mRNA序列)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面臨如何提高基因編輯特異性和多功能性的挑戰。非病毒納米載體具有易於大規模製備、易修飾和多功能化的特點,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有效手段。
-
淮安市一院納米藥物載體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實驗室人員以天然蛋黃中的脂質為基礎,製備了可有效遞送化療藥物、核酸製劑等的納米藥物載體(蛋黃脂質衍生的納米載體,EYLNs)。該載體大約50nm,可高效內化腫瘤細胞;因該載體代謝來源天然,不會產生機體毒性。
-
遼寧科研人員在病毒檢測、新冠肺炎預防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今年以來,在大連民族大學&34;建設目標的指引下,生命科學學院持續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克服新冠疫情給科研項目實施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科團隊勇挑重擔,逐步、有序地推動實驗研究復工,加快學術發展、提升學術水平,先後在生物工程學科領域內的頂尖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學院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
【研究進展】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D-阿洛酮糖是一種接近零熱量的稀少糖,對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幾乎無影響,但具有蔗糖的口感,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
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團隊在靶向S蛋白的廣譜抗冠狀病毒多肽類...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團隊在廣譜抗冠狀病毒抑制劑的研究方面取得相關進展。2020年3月30日,研究成果以以封面圖片形式發表於國際知名綜合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研究團隊首先解析了新冠病毒S2蛋白上六螺旋融合核心束的晶體結構,為設計和優化靶向S2蛋白上HR1等區域,從而阻斷六螺旋形成的潛在抑制劑提供了蛋白結構基礎。
-
蘭州獸醫研究所在口蹄疫VLP作為靶向載體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VLPs作為抗癌藥物的靶向載體,成功實現了腫瘤的體內外抑制。但與人/動物不易感的植物病毒VLPs相比,動物病毒的VLPs因其識別受體在人及動物細胞上超量表達,無需植物病毒VLPs額外連接特異受體靶標分子(如葉酸)的修飾,簡化了實驗步驟、避免了外源物質的副作用,充分發揮了VLPs的自然屬性,因此,動物病毒VLPs作為靶向載體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和潛在的應用價值。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靶向輸送後勁不足,納米藥物還是萬金油!
上周,以杜克大學醫學工程系主任Ashutosh Chilkoti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報導紫杉醇的又一個新型靶向製劑。這種以重組嵌合型多肽(CP)為載體的自組裝CP紫杉醇納米粒(CP-PTX)在多種腫瘤內的富集效應明顯優於紫杉醇(PTX)或白蛋白紫杉醇納米粒(Abraxane),比如CP-PTX在腫瘤的血藥濃度是紫杉醇的5倍,是Abraxance的2倍。
-
...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摘要:近日,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團隊和上海大學胡宏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靶向降解β-catenin
-
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在口蹄疫VLP作為靶向載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VLPs)作為量子點及磁性納米顆粒載體的研究基礎上,再次嘗試將VLPs作為抗癌藥物的靶向載體,成功實現了腫瘤的體內外抑制。病毒樣顆粒作為納米級生物載體,由於其形態結構與完整病毒粒子相似,並具有體表面積大、承載量高,生物相容性好、無副作用、表面功能基團易於修飾等優點受到廣泛關注。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基於天然蛋黃中的脂質製備納米藥物載體
> 化療仍然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腫瘤藥物研究的深入,抗腫瘤納米藥物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日漸成熟。納米藥物可在提升化療藥物腫瘤分布的同時有效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主要策略之一。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藥物遞送體系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藥物分子裝載在納米材料載體上,形成藥物-載體的複合體系。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智軍課題組在新型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