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
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
摘要:近日,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團隊和上海大學胡宏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靶向降解β-catenin的PROTAC多肽xStAx-VHL,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和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
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
最近幾年,PROTAC技術飛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具潛力、最有突破性的藥物研發技術之一。尤其是近期在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SCO)上,PROTAC技術大放異彩。美國Arvinas公司公布了首個PROTAC藥物的臨床一期數據——靶向雄激素受體的PROTAC藥物ARV-110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身上安全且有效。
Arvinas、Kymera、Nurix、C4 Therapeutics、Cedilla、Monte Rosa等PROTAC創業公司接連獲得巨額融資,BMS、諾華、GSK、默沙東、輝瑞、拜耳等國際製藥巨頭紛紛布局,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PROTAC技術極可能掀起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結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世界範圍內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症,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更多人飲食習慣偏重油鹽煎炸食品,以及飲酒等行為,在可預見的將來,結腸癌的發病率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在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表象之下,科學家們對於結腸癌發病分子機制的認識也更加深入,許多基因被發現在病人腸道腫瘤組織中發生了突變,例如APC、 TP53、 KRAS、BRAF、 PIK3CA、SMAD4和CTNNB1等,涉及RAS-MAPK、P53、PI3K、TGF-β和Wnt/β-catenin等信號通路。
在眾多信號通路之中,Wnt/β-catenin信號的過度激活對於結腸癌的發生發展是最重要的,超過80%的結腸癌患者腫瘤中出現了APC的失活突變或CTNNB1的激活突變,導致信使分子β-catenin蛋白在細胞中持續累積,最終導致Wnt/β-catenin信號過度激活和癌細胞的大量增殖。因此,通過抑制Wnt/β-catenin信號來達到抑癌作用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領域。
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成員主要包括分泌於細胞外的Wnt配體、跨細胞膜的受體複合物和細胞內的降解複合體,以及信使分子β-catenin。一方面,過去針對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抑制劑作用靶點絕大多數集中在β-catenin的上遊,不僅存在副作用,而且無法克服β-catenin的激活突變;另一方面,直接作用在β-catenin的抑制劑幾乎都是化學小分子,由於β-catenin並無酶活性和小分子結合口袋,與其他蛋白的作用界面都很大,互作蛋白種類多且複雜,因此這類小分子抑制劑很難對β-catenin的功能進行徹底的抑制
而多肽相比於小分子有結合面積大,特異性高等優點,過去有文獻報導訂書肽xStAx能夠在細胞層面通過結合β-catenin抑制Wnt信號,但是,在生物體內xStAx難以發揮作用。提高針對Wnt/β-catenin信號的多肽類抑制劑的生物活性,從而在生物體內發揮抑癌能力,成為一個很有應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近日,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和上海大學胡宏崗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 Cell Discovery 雜誌發表了題為:A PROTAC peptide induces durable β-catenin degradation and suppresses Wnt-dependent intestinal cancer 的研究論文。
在該論文中,研究者利用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在多肽xStAx基礎上,設計合成了新的嵌合體多肽抑制劑xStAx-VHL,這個嵌合體多肽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由於PROTAC分子都是雙功能分子,一端識別並結合靶標蛋白,另一端招募泛素連接酶促進靶蛋白的降解,研究者首先利用訂書肽SAHPA1(Wnt信號激活肽)和xStAx(Wnt信號抑制肽)作為特異性識別β-catenin的部分,然後選擇識別多肽ALAPYIP作為招募VHL泛素連接酶的配體,兩者之間用氨基己酸連接,經過化學合成,得到兩種PROTAC嵌合體多肽SAHPA1-VHL和xStAx-VHL。
多種結腸癌細胞系的實驗顯示,只有xStAx-VHL表現出對β-catenin明顯的降解能力。這說明嵌合體多肽xStAx-VHL明顯提升了先導肽xStAx的β-catenin降解能力和Wnt信號抑制能力,而SAHPA1-VHL並未逆轉SAHPA1對Wnt信號的激活作用。
在裸鼠皮下成瘤的實驗中,xStAx-VHL對結腸癌細胞的成瘤能力表現出明顯的抑制作用。
並且,在另外兩種小鼠模型(APCmin/+小鼠和Axin2LacZ小鼠)中,研究者將xStAx-VHL注射到小鼠體內,腫瘤數量明顯減少,並且證明了xStAx-VHL的抑癌能力是通過β-catenin的降解和Wnt信號的抑制得以發揮的。
最後,在小鼠模型以外,研究者利用結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培養出腫瘤類器官,再用多肽處理,發現絕大多數腫瘤類器官的生存受到多肽xStAx-VHL的明顯抑制,這證明了PROTAC多肽xStAx-VHL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第一次報導了靶向降解β-catenin的PROTAC多肽xStAx-VHL,該多肽不僅可以在細胞層面降解β-catenin和抑制Wnt信號,而且在生物體內也能發揮較好的抑癌作用。這個PROTAC多肽可以避免小分子抑制劑對β-catenin蛋白抑制能力不足的問題。
當然,目前的PROTAC多肽xStAx-VHL仍然存在作用濃度偏高等問題。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將從各方面對xStAx-VHL進行優化,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0-0171-1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World」(ibioworld)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有效抑制結腸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