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

2021-01-2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

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

摘要:近日,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團隊和上海大學胡宏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靶向降解β-catenin的PROTAC多肽xStAx-VHL,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和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

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

最近幾年,PROTAC技術飛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具潛力、最有突破性的藥物研發技術之一。尤其是近期在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SCO)上,PROTAC技術大放異彩。美國Arvinas公司公布了首個PROTAC藥物的臨床一期數據——靶向雄激素受體的PROTAC藥物ARV-110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身上安全且有效。

Arvinas、Kymera、Nurix、C4 Therapeutics、Cedilla、Monte Rosa等PROTAC創業公司接連獲得巨額融資,BMS、諾華、GSK、默沙東、輝瑞、拜耳等國際製藥巨頭紛紛布局,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PROTAC技術極可能掀起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結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世界範圍內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症,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更多人飲食習慣偏重油鹽煎炸食品,以及飲酒等行為,在可預見的將來,結腸癌的發病率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在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表象之下,科學家們對於結腸癌發病分子機制的認識也更加深入,許多基因被發現在病人腸道腫瘤組織中發生了突變,例如APC、 TP53、 KRAS、BRAF、 PIK3CA、SMAD4和CTNNB1等,涉及RAS-MAPK、P53、PI3K、TGF-β和Wnt/β-catenin等信號通路。

在眾多信號通路之中,Wnt/β-catenin信號的過度激活對於結腸癌的發生發展是最重要的,超過80%的結腸癌患者腫瘤中出現了APC的失活突變或CTNNB1的激活突變,導致信使分子β-catenin蛋白在細胞中持續累積,最終導致Wnt/β-catenin信號過度激活和癌細胞的大量增殖。因此,通過抑制Wnt/β-catenin信號來達到抑癌作用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領域。

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成員主要包括分泌於細胞外的Wnt配體、跨細胞膜的受體複合物和細胞內的降解複合體,以及信使分子β-catenin。一方面,過去針對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抑制劑作用靶點絕大多數集中在β-catenin的上遊,不僅存在副作用,而且無法克服β-catenin的激活突變;另一方面,直接作用在β-catenin的抑制劑幾乎都是化學小分子,由於β-catenin並無酶活性和小分子結合口袋,與其他蛋白的作用界面都很大,互作蛋白種類多且複雜,因此這類小分子抑制劑很難對β-catenin的功能進行徹底的抑制

而多肽相比於小分子有結合面積大,特異性高等優點,過去有文獻報導訂書肽xStAx能夠在細胞層面通過結合β-catenin抑制Wnt信號,但是,在生物體內xStAx難以發揮作用。提高針對Wnt/β-catenin信號的多肽類抑制劑的生物活性,從而在生物體內發揮抑癌能力,成為一個很有應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近日,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和上海大學胡宏崗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 Cell Discovery 雜誌發表了題為:A PROTAC peptide induces durable β-catenin degradation and suppresses Wnt-dependent intestinal cancer 的研究論文。

在該論文中,研究者利用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在多肽xStAx基礎上,設計合成了新的嵌合體多肽抑制劑xStAx-VHL,這個嵌合體多肽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由於PROTAC分子都是雙功能分子,一端識別並結合靶標蛋白,另一端招募泛素連接酶促進靶蛋白的降解,研究者首先利用訂書肽SAHPA1(Wnt信號激活肽)和xStAx(Wnt信號抑制肽)作為特異性識別β-catenin的部分,然後選擇識別多肽ALAPYIP作為招募VHL泛素連接酶的配體,兩者之間用氨基己酸連接,經過化學合成,得到兩種PROTAC嵌合體多肽SAHPA1-VHL和xStAx-VHL。

多種結腸癌細胞系的實驗顯示,只有xStAx-VHL表現出對β-catenin明顯的降解能力。這說明嵌合體多肽xStAx-VHL明顯提升了先導肽xStAx的β-catenin降解能力和Wnt信號抑制能力,而SAHPA1-VHL並未逆轉SAHPA1對Wnt信號的激活作用。

在裸鼠皮下成瘤的實驗中,xStAx-VHL對結腸癌細胞的成瘤能力表現出明顯的抑制作用。

並且,在另外兩種小鼠模型(APCmin/+小鼠和Axin2LacZ小鼠)中,研究者將xStAx-VHL注射到小鼠體內,腫瘤數量明顯減少,並且證明了xStAx-VHL的抑癌能力是通過β-catenin的降解和Wnt信號的抑制得以發揮的。

最後,在小鼠模型以外,研究者利用結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培養出腫瘤類器官,再用多肽處理,發現絕大多數腫瘤類器官的生存受到多肽xStAx-VHL的明顯抑制,這證明了PROTAC多肽xStAx-VHL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第一次報導了靶向降解β-catenin的PROTAC多肽xStAx-VHL,該多肽不僅可以在細胞層面降解β-catenin和抑制Wnt信號,而且在生物體內也能發揮較好的抑癌作用。這個PROTAC多肽可以避免小分子抑制劑對β-catenin蛋白抑制能力不足的問題。

當然,目前的PROTAC多肽xStAx-VHL仍然存在作用濃度偏高等問題。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將從各方面對xStAx-VHL進行優化,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0-0171-1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ioWorld」(ibioworld)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有效抑制結腸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摘要:近日,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團隊和上海大學胡宏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靶向降解β-catenin
  • 水生所揭示Nanog控制母源β-catenin活性和保護胚胎發育的新機制
    研究表明,母源β-catenin在胚胎一側的少數細胞中激活誘導背側組織中心的形成。然而,如何精確控制非背側細胞中的β-catenin活性,確保胚胎背側體軸的正常形成,仍是學術界的難題。>β-catenin的活性(如圖)。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質通過共組裝形成的納米顆粒,由於病毒表面獨特的囊膜蛋白結構,使其能夠與宿主細胞受體蛋白進行靶向結合,實現對特定細胞的侵染以及遺傳物質的遞送。
  • 血根鹼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逆轉EMT現象從而抑制結直腸癌...
    with the inversion of EMT through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6]。大約90%的結直腸癌患者有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這種異常激活可以促進上皮向間葉細胞轉變現象(EMT)的發生,而EMT是腫瘤發生轉移的主要原因。本項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討血根鹼的抗結直腸癌轉移功能及相關的分子機制。 研究實驗包括為了測試是否血根鹼具有抗癌能力,進行了細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等體外試驗。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作用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 日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吳耀炯教授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巨噬細胞通過AKT/β-catenin
  • Cancer Res:β-catenin異常激活可穩定EZH2促進神經膠質瘤形成
    2018年1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Wnt/β-catenin信號途徑是一個高度保守的信號通路,在動物胚胎的早期發育、器官形成、組織再生和其他生理過程中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信號途徑的異常激活是導致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但是這種異常激活導致腫瘤形成的隱藏機制還沒有得到完全揭示。
  • ...經典Wnt/β-catenin信號途徑不依賴TCF/LEF也可調控靶基因表達
    經典Wnt信號是由β-catenin介導的Wnt信號途徑,在沒有Wnt信號的情況下,細胞內的β-catenin會被由Axin、APC、GSK3和CK1形成的降解複合體降解,Wnt配體能夠抑制β-catenin的降解導致β-catenin在細胞核內積累與TCF/LEF家族轉錄因子形成複合體激活Wnt靶基因的轉錄。
  • 王津團隊開發新型PROTAC,增強其細胞內積累和蛋白降解效果
    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最近幾年,PROTAC技術飛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具潛力、最有突破性的藥物研發技術之一。
  • 經典Wnt/β-catenin信號途徑不依賴TCF/LEF也可調...
    經典Wnt信號是由β-catenin介導的Wnt信號途徑,在沒有Wnt信號的情況下,細胞內的β-catenin會被由Axin、APC、GSK3和CK1形成的降解複合體降解,Wnt配體能夠抑制β-catenin的降解導致β-catenin在細胞核內積累與TCF/LEF家族轉錄因子形成複合體激活Wnt靶基因的轉錄。
  • Cell reports:科學家發現特異性激活WNT7/β catenin信號通路的新...
    2015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GPR124是大腦內皮細胞中WNT7-βcatenin信號通路的一個共激活因子 關於GPR124/WNT7的遺傳相互作用研究在體內證實兩者共同激活經典βcatenin信號通路 GPR124 C端的四個胺基酸和N端的富含亮氨酸重複結構對於激活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與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相比, PROTAC在靶向「undruggable」的靶點和克服小分子藥物耐藥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和優化開發了一類基於E3泛素連接酶DCAF15的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DP1並深入闡述了其在細胞和體內的降解活性,為設計基於DCAF15的新PROTAC蛋白降解劑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
  • 瑞金新知速遞 第三十七期|內分泌代謝病學科王計秋團隊揭示皮下脂肪體積調控新機制
    Mechanistically, β-catenin regulated the transcription of serum amyloid A3 (Saa3), an adipocyte-derived chemokine, through β-catenin–TCF (T-Cell-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 in mature adipocytes
  • 「多肽設計」靶向AF9和ENL YEATS結構域的高效特異性多肽抑制劑設計
    ——研究回顧——2016年,李海濤研究團隊首次發現AF9 YEATS結構域通過π-π-π堆積偏好性地識別組蛋白巴豆醯化的晶體結構。2018年,李海濤與李祥課題組聯合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首次報導了一類靶向AF9和ENL YEATS結構域的高效、特異性抑制劑,並證明其中一個選擇性靶向ENL YEATS的抑制劑具有細胞膜通透性並可以和溴域抑制劑(+)-JQ1協同作用降低白血病細胞中的相關致癌基因的表達。
  • 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團隊在靶向S蛋白的廣譜抗冠狀病毒多肽類...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團隊在廣譜抗冠狀病毒抑制劑的研究方面取得相關進展。2020年3月30日,研究成果以以封面圖片形式發表於國際知名綜合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研究團隊首先解析了新冠病毒S2蛋白上六螺旋融合核心束的晶體結構,為設計和優化靶向S2蛋白上HR1等區域,從而阻斷六螺旋形成的潛在抑制劑提供了蛋白結構基礎。
  • 《自然》: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實現慢阻肺損傷肺組織的再生
    基於這些已知的情況,德國科學家們決定試一試抑制LTβR,到底會對COPD的肺損傷進程有怎樣的影響。在香菸煙霧誘導的COPD小鼠模型上,研究團隊用抗LTβR抗體對小鼠進行治療,觀察了小鼠肺部的變化。對小鼠進行的握力水平測試,提示抑制LTβR有望逆轉COPD患者廣泛存在的肌肉萎縮和肌力減弱,恢復患者的活動水平。而在抑制LTβR延緩病理進程的同時,研究團隊也找到了肺組織再生的證據。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與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相比, PROTAC 在靶向 undruggable 的靶點和克服小分子藥物耐藥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近日,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 / 劉明耀團隊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雜誌發表了題為:In vivo target protein degradation induced by PROTACs based on
  • 清華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比較為人熟知的賴氨酸乙醯化閱讀器是溴域(Bromodomain),目前數個溴域靶向的一類新藥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發表在《細胞》上的論文首次證明YEATS結構域是一類新型組蛋白乙醯化修飾「閱讀器」。通過晶體結構解析,李海濤研究組在2.3埃解析度水平闡釋了AF9蛋白YEATS結構域特異識別組蛋白H3賴氨酸9位乙醯化(H3K9ac)的分子機制。
  • 湖北工業大學唐景峰團隊闡明生物細胞自噬膜融合新的調節機制
    同時,該團隊2020年7月29日在腫瘤學權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IF=15.3)發表了題為:LncRNA PVT1 promotes gemcitabine resistance ofpancreatic cancer via activating Wnt/β-catenin and autophagy pathway throughmodul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