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設計」靶向AF9和ENL YEATS結構域的高效特異性多肽抑制劑設計

2021-01-09 DrugAI

YEATS結構域是新近鑑定出的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Kac)和巴豆醯化(Kcr)的表觀遺傳「閱讀器」。一些研究發現,YEATS–Kac / Kcr相互作用的功能失調與人類疾病(例如癌症)的發病機制有關。2020年12月11日,李海濤課題組與李祥課題組在J. Am. Chem. Soc.在線發表題為 「Selective Targeting of AF9 YEATS Domain by Cyclopeptide Inhibitors with Preorganized Con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個針對AF9 YEATS結構域具備高達38倍選擇性(相對ENL YEATS結構域)的環肽抑制劑,首次實現了在細胞內特異靶向內源AF9蛋白,為進一步探究二者功能異同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為YEATS結構域抑制劑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物學背景——

YEATS結構域是新近鑑定的表觀遺傳「閱讀器」,可通過保守的芳族「三明治」籠子識別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Kac)和巴豆醯化(Kcr)。人類基因組編碼的四個包含YEATS域的蛋白質AF9,ENL,GAS41和YEATS2存在於多種染色質重塑和組蛋白修飾複合物中,其中ENL和AF9的YEATS結構域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鑑於其在基因調控和染色質生物學中所起的關鍵作用,YEATS結構域被視為一類關鍵的新型表觀遺傳藥物靶點。

——研究回顧——

2016年,李海濤研究團隊首次發現AF9 YEATS結構域通過π-π-π堆積偏好性地識別組蛋白巴豆醯化的晶體結構。2018年,李海濤與李祥課題組聯合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首次報導了一類靶向AF9和ENL YEATS結構域的高效、特異性抑制劑,並證明其中一個選擇性靶向ENL YEATS的抑制劑具有細胞膜通透性並可以和溴域抑制劑(+)-JQ1協同作用降低白血病細胞中的相關致癌基因的表達。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從AF9 YEATS–H3K9cr配合物晶體結構中獨特的π-π-π堆積得到啟發。在這種結構中,共軛巴豆醯基插入由兩個保守的芳族殘基F59和Y78形成的芳族「三明治」籠中(圖1a)。作者認為用擴展的π系統取代巴豆醯基可以進一步增強相互作用。因此,作者選取了組蛋白H3(殘基4-13)的十肽進行改造,將Lys 9替換為有更大共軛體系的基團,設計和合成了一系列十肽——XL-01至XL-16(圖1e)。作者在多肽上加上光交聯基團進行競爭性光交聯實驗(圖1b和1d)從而對這些十肽進行檢測,發現帶有2-呋喃羰基側鏈(XL-07,圖1e)和5-惡唑羰基側鏈(XL-13,圖1e)的兩個十肽顯示出最高的抑制能力,IC50值分別為1.3和0.74 μM。

接下來,作者朝較短的長度和較高的效力優化已開發的抑制劑。在AF9 YEATS–H3K9cr複合物中,H3 Arg8和Lys9殘基為關鍵殘基。作者合成了帶有RK籤名基序的二肽XL-07a,並向其周圍添加一個殘基,以生成另外七個抑制劑。雖然二肽活性降低,但在N端回補胺基酸能提高活性,其中QTARK序列的五肽XL-07h表現出與XL-07(十肽)相當的活性,而RK基序的C末端殘基會產生負面影響。作者採用疏水性羧基苄基(Cbz)封端五肽XL-07h的N端得到更有效的抑制劑XL-07i (IC50 = 0.26 μM,Kd = 0.33 μM)。用5-惡唑羰基取代XL-07i中的2-呋喃羰基得到了另一種抑制劑XL-13a (IC50= 0.24 μM,Kd = 0.13 μM)。

圖1

作者接著解析了AF9 YEATS結構域和五肽抑制劑XL-07i相互作用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且試圖將開發的抑制劑靶向其他YEATS結構域。AF9和ENL YEATS結構域之間具有高度相似性,並且ENL而非AF9通過「讀取」其YEATS結構域的組蛋白Kac標記參與了急性白血病致癌基因轉錄的調控。因此,作者用類似的手段設計了靶向ENL YEATS的抑制劑。由於ENL YEATS結構域對結合H3K27cr的親和力比H3K9cr高,作者基於K27位點周圍的胺基酸並在該賴氨酸殘基處加上了5-惡唑羰基π系統設計合成了肽。與AF9 YEATS抑制劑不同,僅帶有RK標誌基序的二肽XL-13l(IC50 =3.3 μM)顯示出比十一肽XL-13b (IC50= 6.9 μM)更好的效果。N端殘基的進一步添加得到了效果最佳的三肽XL-13m(IC50 = 0.56 μM)和四肽XL-13n(IC50 = 0.28 μM)。

由於兩種五肽抑制劑只表現出3-5倍的選擇性,而含AF9或ENL的複合物在特定基因調控事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尚不清楚。在最新的工作中,作者開發的環肽抑制劑實現了對AF9 YEATS域的選擇性抑制(選擇性最高的抑制劑JYX-3對AF9 YEATS的結合親和力比ENL YEATS高38倍)。

——實驗結果——

1、基於晶體結構發展高選擇性的環肽抑制劑

作者通過觀察此前的多肽共晶結構(AF9 YEATS–XL-07i)和組蛋白H3K27ac肽結合的ENL YEATS的晶體結構發現,儘管這兩種蛋白質的醯基賴氨酸序列結構相似性高(圖2B),但ENL YEATS表面Loop 8區域的L108和 N111側鏈與 XL-07i N 端羧基苄基(Cbz)衝突(圖2C)。相反,XL-07i的Cbz基團受到AF9 YEATS的青睞,因為它與AF9 H107和H111殘基的咪唑環形成不同的π堆積(圖2D)。值得注意的是,ENL的該區域中不存在π堆積。綜上所述,在YEATS結構域中,具有適當官能團且接近Loop 8區域的抑制劑應表現出在AF9和ENL之間的選擇性。

圖2

作者注意到,為了將其Cbz基團置於AF9 YEATS的Loop 8區,XL-07i肽採取了一種扭曲的構象用以在Gln側鏈的醯胺羰基與Arg的胍質子之間形成分子內氫鍵(圖2D)。作者認為,通過用共價鍵取代氫鍵將原始線性肽環化,可使抑制劑剛性化為AF9 YEATS有利的構型(圖2E)。根據XL-07i和XL-13a的結構,作者首先開發了四種在賴氨酸側鏈帶有呋喃或惡唑環的環肽抑制劑(JYX-1–JYX-4,表1)。去除了Gln的原始醯胺,並將烷基鏈共價連接至胍基。保留了胍,是因為它通過與AF9 D103形成電荷穩定的氫鍵而有助於YEATS與抑制劑的相互作用(圖1D)。JYX-3(IC50 = 0.41μM)和JYX-4(IC50 = 0.56μM)的效能較好。相比與AF9 YEATS,JYX-3和JYX-4對ENL YEATS的抑制活性降低了31倍和19倍,對EN9的AF9選擇性大大提高。進一步研究使抑制劑的共價鍵(JYX-5–JYX-8)多樣化,發現簡單的4碳鏈(如JYX-3)是所有測試鏈中最好的連接體。

表1

2、AF9 YEATS的Loop 8區域的結構特徵是抑制劑選擇性的基礎

觀察ENL YEATS的Loop 8,整個結構被多個分子內氫鍵牢牢穩定(圖3),這使環太硬而無法容納任何需要構象變化的外來配體。相反,AF9 YEATS的Loop 8可能更靈活,因為它僅涉及一個氫鍵。當線性肽抑制劑XL-13a接近ENL YEATS時,該肽很容易採取構象變化,以避免Cbz基團與蛋白質Loop 8之間的直接衝突。環化後,抑制劑的構象已被固定,環肽和ENL YEATS的Loop 8的剛性最終導致其結合親和力大大降低,因此,增加了環肽對AF9 YEATS的選擇性。作者對AF9和ENL YEATS結構域Loop 8處第107位及第111位這兩個關鍵胺基酸進行了突變,獲得了相對應的雙突變體AF9NN和ENLHH。等溫滴定熱法(ITC)測量表明,JYX-3對AF9 YEATS(Kd = 0.37 μM)的結合偏好是對ENL YEATS(Kd = 14.1 μM)的38倍,而相同抑制劑對AF9NN和ENLHH的Kd值分別為6.04和1.52 μM (圖3B,C)。綜上所述,Loop 8區域的Cbz-His-His單元應是JYX-3對AF9 YEATS選擇性的主要貢獻者。

圖3

3、JYX-3破壞AF9染色質結合併下調 AF9靶基因的表達

接下來作者對JYX-3開展了細胞層面的活性研究。相比於線狀抑制劑,環肽抑制劑提高了細胞通透性以及穩定性。接下來,作者驗證了JYX-3與內源性AF9的結合。細胞核提取物中的下拉實驗和活細胞內熱穩定性遷移實驗(CETSA)中,進一步揭示了JYX-3特異性地靶向細胞內源的AF9而不會作用於內源的ENL蛋白。為了評估 JYX-3抑制 AF9染色質結合的能力,作者用轉染了全長 AF9與 GFP 融合的 U2OS 細胞,進行了螢光漂白恢復實驗(FRAP),證明了JYX-3能有有效阻止AF9與染色質的結合,而相應地對ENL卻沒有明顯作用。通過在 HeLa 細胞中進行染色質免疫沉澱和定量 PCR (ChIP-qPCR),作者檢測到在 JYX-3處理後,MYC 和 PABPC1上 AF9和 H3K79me3的豐度減少,而 ENL 沒有減少,這表明環肽可以中斷 AF9對其靶基因的 yeats 依賴性富集,並可以進一步阻止 DOT1L 的招募。

——小結——

綜上,該論文在前期工作的紮實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得到了針對AF9 YEATS結構域高選擇性環肽抑制劑,並闡述了環肽抑制劑高選擇性的分子機理,這離不開前期對晶體結構的認識和多肽抑制劑設計的發展。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策略,可通過以醯基賴氨酸結合口袋外的另一個位點作為目標,從而實現選擇性。

參考文獻:

1. Li, Y., et al. 「Molecular Coupling of Histone Crotonylation and Active Transcription by AF9 YEATS Domain.「 Mol. Cell. 62 ,2(2016): 181–193.

DOI:10.1016/j.molcel.2016.03.028

2. Li, X., et al. 「Structure-guided development of YEATS domain inhibitors by targeting pi-pi-pi stacking.」Nat. Chem. Biol.14,12(2018): 1140–1149.

DOI:10.1038/s41589-018-0144-y

3. Jiang YX., et al.「Selective Targeting of AF9 YEATS Domain by Cyclopeptide Inhibitors with Preorganized Conformation」J. Am. Chem. Soc. 142, 51(2020):21450–21459

DOI: 10.1021/jacs.0c10324

作者:許晗宇

審稿:熊若堯

編輯:卞薇潔

GoDesign

ID:Molecular_Design_Lab

相關焦點

  • 「多肽設計」靶向MDM2-p53相互作用界面的多肽類藥物設計
    p53在結構上是一個無序蛋白,N端是轉錄激活區,中間部分是DNA結合區,C端包括四聚體結構域和調控區。(圖二)圖二:p53與MDM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解析。A.yellow:p53,blue:MDM2;B.red:p53,blue:MDM2這一結構的解析為模仿其相互作用界面,設計多肽類藥物,競爭性抑制其相互作用的藥物設計策略提供了結構基礎。
  • 深研院化生學院李子剛/尹豐課題組利用穩定多肽在表觀遺傳學抑制劑...
    該論文報導了課題組成功研發靶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的穩定多肽抑制劑。相比於已上市的藥物SAHA,該多肽抑制劑表現出更好的體內抗腫瘤效果以及顯著提高的安全治療窗口。通過化學手段穩定多肽的二級結構,從而提高其生物學活性是構建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調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 上海科技大學免化所發現首個CRISPR-Cas9的天然多肽抑制劑
    實驗證明,這些Acr蛋白能通過時像調控增加CRISPR-Cas9靶向的特異性。同時,高通量篩選也鑑定了一系列具有CRISPR-Cas9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發現的絲狀噬菌體多肽,有別於此前報導的CRISPR-Cas9系統的小分子和蛋白質抑制劑,能通過變構調節來抑制Cas9活性,因此在已知的CRISPR-Cas9抑制劑中顯得尤為獨特。
  • ...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
    一方面,過去針對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抑制劑作用靶點絕大多數集中在β-catenin的上遊,不僅存在副作用,而且無法克服β-catenin的激活突變;另一方面,直接作用在β-catenin的抑制劑幾乎都是化學小分子,由於β-catenin並無酶活性和小分子結合口袋,與其他蛋白的作用界面都很大,互作蛋白種類多且複雜,因此這類小分子抑制劑很難對β-catenin的功能進行徹底的抑制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引言新興病毒如登革和寨卡等都可以引起大範圍的病毒傳播。作為絕對寄生體,所有病毒有共同的細胞途徑,這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提供了靶向宿主因子的可能性。人源DEAD-box RNA解旋酶DDX3X是病毒複製必需但同時對於細胞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抗腫瘤的潛在靶點。因此,開發具有抗病毒但同時不影響宿主細胞發育的高選擇性DDX3X抑制劑具有重意義。
  • 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團隊在靶向S蛋白的廣譜抗冠狀病毒多肽類...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團隊在廣譜抗冠狀病毒抑制劑的研究方面取得相關進展。2020年3月30日,研究成果以以封面圖片形式發表於國際知名綜合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研究團隊首先解析了新冠病毒S2蛋白上六螺旋融合核心束的晶體結構,為設計和優化靶向S2蛋白上HR1等區域,從而阻斷六螺旋形成的潛在抑制劑提供了蛋白結構基礎。
  • 非洲黑曼巴蛇毒多肽特異性識別並抑制疼痛相關人源酸敏感通道的...
    毒液中的多肽毒素能夠特異性作用於離子通道,細胞膜表面受體等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蛋白質。毒素與靶標蛋白相互作用所具有的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優勢使得毒素被作為分子工具,用來研究蛋白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並被開發成為治療疾病的藥物。
  • 多肽類藥物發展新方向——約束肽
    多肽是介於小分子與蛋白質之間的化合物,多肽也有多種結構,包括鏈狀多肽、環肽等。由於鏈狀多肽過於靈活,可以隨意扭曲和翻轉,使得它們過於鬆弛而不能很好地成藥。研發人員通過引入環狀結構,約束多肽的活動,增加多肽穩定性,使其表現出更優良藥理活性與穩定性,讓更多的多肽做成藥物成為可能。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質通過共組裝形成的納米顆粒,由於病毒表面獨特的囊膜蛋白結構,使其能夠與宿主細胞受體蛋白進行靶向結合,實現對特定細胞的侵染以及遺傳物質的遞送。
  • 多肽藥物高效口服吸收新思路——長鏈脂肪酸偶聯
    隨著口服索馬魯肽的上市,口服多肽逐漸受到全球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廣泛關注(詳情請點擊:口服多肽,未來已來)。近日美國休斯頓衛理公會研究所的沈海法教授團隊發表了長鏈脂肪酸靶向分子促進多肽藥物口服吸收的相關文章,筆者將就文內核心內容做相應解讀。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高通量多肽陣列技術發展—博肽健諾威成功案例
    固相SPOT多肽合成是廣為人知的一種快速、靈活的膜載體上(尤其是在纖維素膜)製作多肽庫的方法,其也為蛋白質組研究提供快速、高通量且相容性高的研究方法。多肽陣列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學研究、藥物篩選、靶標確認、表位定位、疫苗開發、診斷試劑盒開發以及結構功能研究等多個領域。同時出於對多肽藥物不斷增加的興趣,這一技術也能滿足大量的製藥企業不斷增長地對多肽藥物研發的需求。
  • 基於結構的蛋白激酶抑制劑設計
    因此,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具有很大的新藥開發潛力。蛋白激酶的活性區域大多數激酶都是由至少兩個結構域組成,一個是催化結構域,負責綁定並磷酸化底物蛋白;一個是調控結構域,直接與輔助蛋白相互作用,這個輔助蛋白通過改變構象調整催化結構域的催化活性。催化區域的核心結構是由一個小的N端區域和一個大的C端區域通過一個鉸鏈區相連而構成。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三種已知的trefoil家族肽TFF1,TFF2和TFF3主要由胃腸道黏膜產生。以其三葉形摺疊結構命名。研究表明,這些肽是通過加速傷口癒合來局部抵抗炎症和胃腸道損傷的產物,它們具有治療胃腸道和其他黏膜疾病(如乾眼病和哮喘)的巨大潛力。Muttenthaler說:「迄今為止,市場上有兩種針對腸易激綜合症等疾病的口服肽治療劑。
  • 中大研多肽抑制劑治小腦萎縮症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首個由胺基酸肽合成的「P3多肽抑制劑」,有效抑制神經細胞退化,延遲六種類型的小腦萎縮症及亨廷頓症等罕見疾病的發病年齡。該抑制劑由蛋白質中13個胺基酸肽合成,較其他抑制劑毒性小,有望成為正式藥物。  小腦萎縮症屬於一種小腦細胞逐漸死亡的遺傳病,一般於20至40多歲發病,患者會逐漸步履不穩、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最終完全失去身體協調能力。
  • Chan團隊報導一種新型可抑制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多肽抑制劑
    Chan教授課題組最近研發了一種靶向SUMO interacting motif從而抑制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SUMO1蛋白衍生多肽。該研究為帕金森病和其他α-突觸核蛋白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2021年1月14日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
  • CCS Chemistry | 把藥裝進「葫蘆」裡: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易宇副研究員、趙宇亮研究員與清華大學王華博士、張希教授合作,設計了葫蘆[7]脲(CB[7])與PEG的共聚物作為超分子多肽的新型輸運載體,再利用N-端苯丙氨酸與葫蘆[7]脲的強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原理,成功組裝成為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實驗研究表明,該策略不僅提高多肽藥物的穩定性並可以同時提高輸送治療效率。
  • 多肽類藥物:來自「老毒物」 卻是「黃藥師」
    動物毒素多肽的分子量相對其他毒素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分子多樣性,由基因直接編碼,作用劑量小但毒性很強,是作用於目標生物體的關鍵生理成分。因此,動物毒素多肽作為藥物研發的天然資源被高度重視,大量來源於動物毒素多肽的藥物被FDA 批准上市,還有部分來源於動物毒素的多肽藥物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質通過共組裝形成的納米顆粒,由於其獨特的囊膜蛋白結構,能夠與宿主細胞受體進行靶向結合,實現對特定細胞的侵染以及遺傳物質的遞送。通過對病毒功能蛋白的模擬與仿生,可獲得非致病性、且攜帶基因藥物、並具有靶向識別特性的仿病毒納米顆粒。
  • JCIM:G3BP蛋白或有助於抗癌多肽藥物的研究
    高效特異的治癌藥物設計與合成是學術界公認的科研熱點和難點。近日,美國化學學會屬下的知名雜誌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以封面文章推出了高效特異性識別與抑制癌細胞的多肽分子新藥物。這是研究生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生崔巍同學與其導師計明娟教授等人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