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把藥裝進「葫蘆」裡: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

2020-12-0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易宇副研究員、趙宇亮研究員與清華大學王華博士、張希教授合作,設計了葫蘆[7]脲(CB[7])與PEG的共聚物作為超分子多肽的新型輸運載體,再利用N-端苯丙氨酸與葫蘆[7]脲的強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原理,成功組裝成為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實驗研究表明,該策略不僅提高多肽藥物的穩定性並可以同時提高輸送治療效率。

多肽藥物以其高活性、特異性以及毒副作用小等優點,在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然而在生理條件下,多肽藥物穩定性差、易於被清除降低了其對腫瘤的治療效果,腫瘤部位富集能力差同樣制約了多肽藥物的臨床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易宇副研究員、趙宇亮研究員與清華大學王華博士、張希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治療策略用於腫瘤治療(圖1)。該策略基於多肽N端的苯丙氨酸與CB[7]較強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結合常數~106 M-1),在溶液中將PEG與CB[7]的共聚物Poly-CB[7]同N端含苯丙氨酸的多肽簡單混合,即可獲得極高包封率(>97%)的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

圖1 超分子多肽治療策略示意圖

首先,通過多肽固相合成在抗腫瘤多肽(KLAK)的N端引入天然胺基酸苯丙氨酸單元,製備了多肽藥物F-KLAK。值得注意的是,N端引入苯丙氨酸後,F-KLAK對HCT116腸癌細胞的細胞毒性明顯增加,半抑制濃度值相比KLAK減小了10倍,並且該殺傷效果對腫瘤細胞具有選擇性(圖2A、2B)。研究表明,苯丙氨酸為KLAK提供了疏水基團,使其更易於與細胞膜結合,增加了多肽藥物穿膜和破膜效率。隨後,F-KLAK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高效地被Poly-CB[7]包載,組裝形成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在細胞水平上維持了多肽藥物的抗腫瘤活性及選擇性(圖2C)。體內實驗表明,與單純多肽藥物相比,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在小鼠血液中循環時間延長,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量增加至2.8倍,並取得了良好的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圖2D、2E)。此外,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具有較低的血液毒性、肝毒性以及腎毒性,顯示了優異的生物安全性(圖2F)。

圖2 多肽藥物對HCT116結腸癌細胞(A)和NCM460腸表皮細胞(B)的細胞毒性;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對HCT116細胞的抗腫瘤活性(C),在血液中的代謝情況(D),在主要器官中的分布(E),以及腎毒性(F)。

可以預期,該超分子多肽治療策略不僅適用於本文介紹的在N端引入苯丙氨酸的抗腫瘤多肽,也將可能適用於多種原本在N端就含有苯丙氨酸單元的臨床多肽藥物,例如人胰島素、比伐盧定等,以提高它們的體內穩定性和治療效果。由此可見,超分子多肽治療策略有望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和蛋白類藥物的藥劑製備及其臨床轉化提供一個通用的、有潛力的方法。此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納米科技」重點專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並在官網」Just Published」上線。

文章詳情:

Supramolecular Peptide Therapeutics: Host–Guest Interaction-Assisted Systemic Delivery of Anticancer Peptides

Hua Wang , Ya-Qiong Yan , Yu Yi *, Zi-Yu Wei , Hao Chen , Jiang-Fei Xu , Hao Wang , Yuliang Zhao * & Xi Zhang *

Citation:CCS Chem. 2020, 2, 739–748

原文連結:

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doi/10.31635/ccschem.020.202000283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把藥裝進「葫蘆」裡: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輸送及腫瘤治療策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超分子化療:一種基於超分子化學的高效低毒的化療新策略
    由於精胺等腫瘤標記物是癌細胞生長所必須的物質,在藥物活性恢復的同時,標記物的消耗可以進一步增強藥物的藥效,最終實現高效低毒的目的。2016年,他們首先以二甲基紫精作為模型藥物,驗證了「超分子化療」概念的可行性。如圖1 所示,他們採用超分子主體葫蘆[7]脲結合二甲基紫精,構築穩定的1:1主客體複合物。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CCS Chemistry | 「修」鈴還須「聚」鈴人——方法簡便,修復簡單的...
    近年來,在聚合物材料體系中引入可逆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或動態共價鍵成為構築自修復材料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已報導的研究中,構築高強度、高模量的自修復聚合物材料仍然面臨挑戰,可在常溫常壓下實現自修復的材料主要集中在柔性、低模量的彈性體或水凝膠材料。
  • CCS Chemistry | 遠離平衡態,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向「可控制備...
    超分子聚合物是單體通過非共價鍵作用自組裝形成的聚合物。與共價聚合物相比,超分子聚合物具有可逆、可降解、自修復、易加工、可再生等特點,在可循環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方面有巨大應用前景。過去三十年來,儘管超分子聚合物研究取得了很多進步,但如何可控地製備超分子聚合物仍然是個巨大挑戰。超分子聚合通常自發地向熱力學平衡態進行,這一過程不易可控。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什麼是超分子化學
    超分子化學(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後期
  • 武漢科技大學在超分子化學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武漢科技大學「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梁峰教授課題組立足自身特色,與納米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合作,在刺激響應性導電水凝膠、二維材料、腫瘤精準診療等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 未來的智能材料——超分子材料
    J.)三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作為獲獎的原因,萊恩提出的超分子(supermolecular chemistry)概念終於來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並且廣受關注。與此同時,克拉姆提出的主-客體化學理論(host—gust—chemistry)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一大批新型的具有自組裝識別能力的冠醚出現在了科技的飛速進步中。
  • 人民日報:天津大學「彩虹色套裝」可成就更廉價簡便的生物成像
    該專欄每周從ACS旗下所有67種期刊中選擇3-4篇最新發表的論文(cutting-edge chemistry research)並專題推送,論文的成果,在生物成像與檢測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然而,對於非生物學背景研究者,GFP使用技術要求較高、操作複雜,價格昂貴,因此科研工作者仍在致力於尋求更為廉價且使用簡便的生物成像螢光分子。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分子自組裝是化學發展的新層次,有望通過分子的有序堆積獲得新材料。圖3綜上所述,作者報導了在機械壓力下,包含有序分子域的凝結沉澱物的結塊導致了尺度跨度的分子自組裝,這將無定形沉澱物轉化為整個透明的超分子膜。
  • 葫蘆「8, 10」脲助力催化蒽衍生物的光化學反應
    受自然界酶在微觀尺度表現出的高效催化性能的啟發,諸多具有納米尺度空間的體系被廣泛開發用於催化反應。大環主體如環糊精、杯芳烴、葫蘆脲、柱芳烴和納米分子籠等分子容器,由於具有限定的空腔以及特殊的分子識別性質,可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使反應底物呈現「反應預備」狀態(局部高濃度或有效取向),並且/或者能極大的穩定反應中間態和活性中間體,從而提高反應選擇性和/或反應速率。
  • CCS Chemistry | 新發現:MonM,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酶
    利用MonM的催化特性,張琪課題組開發出一種溫和高效的多肽抗生素螢光標記方法。南京大學梁勇課題組通過DFT計算,解釋了烯丙基轉移反應更具優勢的化學機制。這表明MonM是一種新的α-N-甲基轉移酶。進一步實驗表明,除了天然底物S-腺苷甲硫氨酸(SAM)以外,MonM還能有效地利用SAM結構類似物ethyl-SAM和allyl-SAM,催化乙基轉移和烯丙基轉移反應。與乙基轉移反應相比,烯丙基轉移反應更為高效。
  • 南開大學楊志謀團隊 Adv.Mater.綜述:多肽的酶促自組裝和凝膠化
    因此,自組裝可以使超分子納米材料具有多種功能,是一種製造複雜生物材料的通用平臺,在生物醫學和生物材料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超分子材料的性質與其分子構築單元和製備方法密切相關。在眾多的構築單元中,短肽由於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具備很強的發展潛力短肽本身具有低穩定性和在體內易被酶降解的缺點,阻礙了其進一步轉化為藥物或診斷工具。短肽自組裝成的超分子材料,能夠延長其體內半衰期和提高其生物活性。
  • 武漢科大在超分子組裝及分子識別與精準測量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該團隊基於葫蘆脲分子與金屬和客體分子的結合特性,將客體分子引入葫蘆[7]脲(CB[7])與金電極構建的「分子結」,發展了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拉曼信號和隧道電流信號研究新方法。該方法為研究缺少錨定基團分子的電信號檢測和表徵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也為實現分子電路的高效電子傳輸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之前我們介紹了小分子靶蛋白降解藥物、偶聯藥物、多肽類藥物、大環小分子藥物,以下介紹超分子化學藥物,為我們的藥物研發策略選擇和新藥研發項目立項決策提供參考
  • ChemSusChem:供體-受體氰基咔唑類超分子用於高效的可見光產氫
    超分子通過不同的分子自組裝方式形成晶體,具有靈活可調的結構。這使得更容易構建電學和光學性質可調控的光敏超分子材料,從而提高載流子的傳輸、分離以及擴展光響應。然而,目前報導的超分子光催化劑非常稀少,卟啉、苝二醯亞胺和螢光素要麼金屬成分限制其進一步應用,或能帶位置不適合制氫。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我們結合今年9月在長春舉辦的超分子國際香山科學會議及部分國內外同行的研究結果來介紹超分子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基本問題,供國內同行參考。 1 層狀超分子組裝體 生物膜是細胞的關鍵組分,又是高效、神奇的超分子體系。它的模擬物就是層狀組裝體(包括單層膜、多層膜、複合膜等)。
  • 多肽藥物高效口服吸收新思路——長鏈脂肪酸偶聯
    相較小分子藥物,多肽藥物在蛋白質相互作用靶點及G蛋白偶聯受體靶點結合方面有著獨特優勢,並且多肽藥物分子量遠小於各類單克隆抗體或蛋白類藥物。隨著口服索馬魯肽的上市,口服多肽逐漸受到全球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廣泛關注(詳情請點擊:口服多肽,未來已來)。近日美國休斯頓衛理公會研究所的沈海法教授團隊發表了長鏈脂肪酸靶向分子促進多肽藥物口服吸收的相關文章,筆者將就文內核心內容做相應解讀。
  • Science:研究發現植物光合作用中高效捕光的超分子機器結構
    該項工作報導了豌豆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複合物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揭示了植物在弱光條件下進行高效捕光的超分子基礎。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植物、藻類和藍細菌進行的放氧型光合作用不僅為生物圈中的生命活動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同時還維持著地球上的大氣環境和碳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