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遠離平衡態,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向「可控制備...

2020-11-25 澎湃新聞

CCS Chemistry | 遠離平衡態,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向「可控制備」更進一步

2020-07-16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清華大學化學系徐江飛及張希團隊建立了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將超分子聚合由熱力學平衡態推進至遠離平衡態,成功構築了遠離平衡態的超分子聚合物體系。

超分子聚合物是單體通過非共價鍵作用自組裝形成的聚合物。與共價聚合物相比,超分子聚合物具有可逆、可降解、自修復、易加工、可再生等特點,在可循環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方面有巨大應用前景。

過去三十年來,儘管超分子聚合物研究取得了很多進步,但如何可控地製備超分子聚合物仍然是個巨大挑戰。超分子聚合通常自發地向熱力學平衡態進行,這一過程不易可控。如果能夠在遠離平衡態構築超分子聚合物,則可通過能量的輸入調控超分子聚合的進度。並且,由於遠離平衡態後體系的狀態數大大增加,有望賦予超分子聚合物更豐富的結構和可調製的性質,開拓超分子聚合物的新體系。

如何將能量的供給和耗散與超分子聚合過程耦合起來?直面這個難題,清華大學化學系徐江飛及張希團隊首次建立了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新方法,成功地將超分子聚合由熱力學平衡態推進至遠離平衡態。研究人員通過光致電子轉移將紫精還原為遠離平衡態的紫精自由基,以葫蘆[8]脲增強的紫精自由基二聚為超分子聚合的驅動力。通過光能的持續輸入將單體還原,從而可控地實現遠離平衡態下的超分子聚合。與此同時,空氣持續氧化紫精自由基,一旦停止光照,輸入的能量逐漸耗散,體系自發地回到平衡態,超分子聚合物解聚。

基於這一方法,團隊成功構築了聚合度連續可調、自發解聚的線型超分子聚合物,並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成像(與南京大學鄭鵬教授合作)原位表徵了耗散超分子聚合過程。這一方法還可拓展至耗散交聯超分子聚合體系,製備環境自適應的動態超分子材料。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方法的建立為可控制備超分子聚合物提供了新的方法,並有望開拓超分子聚合物承擔功能的潛力。

目前,該工作已在CCS Chemistry「Just Published」在線發表,並將正式刊載在CCS Chemistry第四期中(CCS Chem. 2019, 1, 335-342)。CCS Chemistry文章上線發布即同時擁有DOI和正式頁碼,歡迎訪問網站閱覽和下載文章。

文章詳情:

Dissipative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Powered by Light

Zihe Yin, Guobin Song, Yang Jiao, Peng Zheng, Jiang-Fei Xu*, and Xi Zhang

DOI: 10.31635/ccschem.019.20190013

Cite this: CCS Chem. 2019, 1, 335-342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遠離平衡態,光供能的耗散超分子聚合向「可控制備」更進一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靜電組裝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構築結構和功能可控的有機、無機和有機/無機複合薄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層狀組裝多層膜的構築中,引入含有剛性介晶基團的雙頭離子能提高多層薄膜的穩定性和改善層間界面的有序度。基於靜電組裝技術,實現了包容卟啉、酞菁等有機分子,特殊的齊聚物、有機和無機微粒、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酶、病毒以及樹狀分子等在內的物質的多功能較穩定複合薄膜的構築。
  • 超分子聚合在材料科學中的意義和應用
    Takuzo Aida教授是高分子和超分子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化學與生物技術系教授, 日本紫綬帶獎章獲得者。Aida教授在超分子聚合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Science,Nature及其系列,PNAS,J.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發表論文超過400篇。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利用介孔無機材料進行可控大分子合成;(2)樹枝狀大分子的光和超分子化學;(3)介觀材料科學;(4)生物相關分子識別和催化。
  • CCS Chemistry | 可控逐步聚合反應通用理論模型的建立和成功應用
    華東理工大學胡愛國教授課題組提出 「可控逐步聚合反應」的理念,並建立通用理論模型。將此理念應用於納米反應器中的交叉偶聯聚合反應,實現了多種類共軛聚合物的可控合成,獲得了分子量明確、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且溶解性良好的聚合產物。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超分子】協同的共價-超分子聚合物
    與之相反,新興的超分子聚合物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SPs) 動態性有餘而機械性能不足。這些性能限制了這兩類聚合物材料在特定領域的應用,尤其是對機械性能和動態性要求均高的場合。
  • CCS Chemistry | 把藥裝進「葫蘆」裡: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易宇副研究員、趙宇亮研究員與清華大學王華博士、張希教授合作,設計了葫蘆[7]脲(CB[7])與PEG的共聚物作為超分子多肽的新型輸運載體,再利用N-端苯丙氨酸與葫蘆[7]脲的強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原理,成功組裝成為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實驗研究表明,該策略不僅提高多肽藥物的穩定性並可以同時提高輸送治療效率。
  • CCS Chemistry | 「吸金高手」,單質硒一步聚合製備聚硒脲,高效...
    唐本忠(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胡蓉蓉(華南理工大學)等人報導了將單質硒、異腈和胺三組分單體在無催化劑的條件下直接合成聚硒脲的一步聚合新策略。所製備聚硒脲具有高分子量、高產率、豐富結構、良好的穩定性和溶解性,並可高效、快速、靈敏、高選擇性的富集水溶液中的金離子,有望用於廢棄電子產品與自然界中痕量金的回收。
  • Sci.光降解軟材料!多組分聚合誘導組裝AIE雙螺旋聚合物
    然而,由於結構單元的可用性有限,繁瑣的製造過程以及對兩者之間超分子相互作用的調控不足,構建具有多重響應性的水溶性雙螺旋聚合物仍然是巨大的挑戰。因此,設計水溶性,雙螺旋,多響應聚合物的一步式通用策略是該領域中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合成目標。近期,西北大學與安徽工業大學合作首次報告了一種簡單,通用的策略,以利用Passerini多組分聚合誘導組裝(PMPIA)來解決此問題。
  • 超分子頂尖大牛Samuel Stupp院士《自然·材料》:智能軟機器人!
    【合成超分子-共價雜化材料及表徵】為了製備含有共價網絡和超分子聚合物的雜化水凝膠,研究人員首先在氨基末端(N末端;C16V3A3E3K甲基丙烯醯胺)合成了含有可聚合甲基丙烯醯胺基的PA 1。研究人員假設這種增強來自超分子聚合物的剛性及其與共價網絡成分的化學鍵接。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研究人員在相同條件下製備了一種水凝膠,使用與PA 1類似但缺少可聚合末端的還原PA(PA 3)。用這些納米纖維(PA 2+PA 3)和相同的共價網絡製備的複合材料,只有很小的模量提高。這些結果證實了超分子和共價網絡組分之間的化學鍵是機械增強的關鍵因素。
  • AS:宏觀超分子組裝製備多材質三維有序結構
    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高靈敏性微傳感器、組織工程支架等高端製造領域,迫切需要發展製備多材料、多功能三維有序結構的新方法。
  • CCS Chemistry | 向蛋白質學習,PNIPAM高分子單鏈納米粒子實現水相...
    吉林大學錢虎軍教授和趙環宇副教授合作,利用在變溫過程中具有coil-globule轉變行為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作為前驅體鏈,並利用光交聯反應,成功實現了具有從鬆散到密摺疊結構的溫敏型單鏈納米粒子SCNP的水相製備
  • 什麼是耗散系統 | 集智百科
    耗散系統 Dissipative system 是一種遠離熱力學平衡的熱力學開放系統,運行在與之交換能量和物質的環境中。例如,龍捲風可以被認為是一個耗散系統。耗散結構 Sissipative Structure 是一種耗散系統,其動力學性質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可重複的穩定狀態。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儘管有時分子在溶液中能夠凝膠化或在固液界面發生層層組裝,形成半固體材料及大面積薄膜,但這些材料或者含水太多,或者製備過程繁瑣,嚴重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迄今為止,如何通過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獲得大面積的連續固體材料,是制約分子自組裝材料發展的瓶頸問題。相比之下,大自然非常善於創造跨尺度的行為,最常見的示例是粉狀材料(例如奶粉)的結塊。
  • 未來的智能材料——超分子材料
    J.)三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作為獲獎的原因,萊恩提出的超分子(supermolecular chemistry)概念終於來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並且廣受關注。與此同時,克拉姆提出的主-客體化學理論(host—gust—chemistry)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一大批新型的具有自組裝識別能力的冠醚出現在了科技的飛速進步中。
  • 復旦大學陳茂團隊:有機光催化「多樣化」可控自由基聚合
    例如,在可控自由基聚合中,單體與常見引發劑通常導向線性聚合物。為獲得(超)支化聚合物,人們進而設計發展了由特定引發劑/鏈轉移試劑導向的合成方案。有機光催化劑調控的「多樣化」可控自由基聚合. 最近,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PolyMao(陳茂)課題組發展了一種有機光催化劑調控的「多樣化」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圖1)。
  • 【綜述】微結構可控材料的製備策略綜述
    微結構可控材料憑藉單元結構的尺寸、幾何構型、排列方式獲得不同於宏觀材料的優異性質,在微納功能器件、超材料、浸潤性表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Angew 復旦大學陳茂團隊:有機光催化「多樣化」可控自由基聚合
    拓撲結構是決定聚合物理化性能的重要因素,可對材料應用範圍造成影響。
  • 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其中,具有三維網絡聚合物骨架的GPE因其較高的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高溫度/壓力穩定性,成為電池製備的理想材料。但是目前3D GPE材料複雜的製備工藝、合成過程環境不友好等問題,成為阻礙開發高安全性固態SIBs的關鍵。
  • 聚酯可控聚合解聚新方法問世
    由內酯單體開環聚合製備的脂肪族聚酯材料(例如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聚羥基脂肪酸PHA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物理機械性能等可與石油基塑料相媲美,因此成為理想的替代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王慶剛研究員帶領的催化聚合與工程研究組成功發展了一種應用於內酯可控聚合和聚酯高效解聚的催化體系。催化劑採用無毒且生物相容性好金屬鋅試劑,使得聚酯生產過程及產品更加綠色環保。在醇類引發劑的參與下,該催化聚合體系對包括丙交酯、己內酯、戊內酯等各種不同結構的內酯單體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聚合活性,獲得結構及性能各異的聚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