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2020-12-0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雙單體原位共聚製備三維網絡結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方法,同時構建了基於該新型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所得電解質展現出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寬的電化學工作窗口。

良好的安全性、熱穩定性以及無液體洩漏是鈉離子電池(SIBs)成為大規模能量存儲體系的基本要求。使用固態或者凝膠電解質(GPE)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策略之一。其中,具有三維網絡聚合物骨架的GPE因其較高的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高溫度/壓力穩定性,成為電池製備的理想材料。但是目前3D GPE材料複雜的製備工藝、合成過程環境不友好等問題,成為阻礙開發高安全性固態SIBs的關鍵。

圖1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原位聚合技術,傳統的基於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電池需經過聚合物骨架製備、電解液浸泡以及電池組裝等繁瑣的工藝過程,而原位聚合技術只需在傳統液體電解質中加入聚合單體直接組裝電池即可。作者通過一種自催化策略,在室溫下使用六氟磷酸鈉(NaPF6)作為引發劑,採用兩種單體,即1,3-二氧環戊烷(DOL)和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TMPTGE)原位共聚(圖1c)製備了具備三維網絡結構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這種方法既克服單純線性聚合體系(圖1a)緩慢的動力學行為所帶來的聚合時間長、熱穩定性差,又解決了單純三維聚合體系(圖1b)空間位阻引起的不完全聚合、過大的剛性等問題。

作者提出的雙單體共聚體系(DOL+TMPTGE)最多只需12h就能獲得良好的凝膠化狀態,而單純的DOL體系即使經過130h的聚合後仍呈流動狀態(圖2a-d)。此外,該工作中快速製備的凝膠電解質還表現出良好的熱穩定性能(圖2e)。

圖2

結合表面分析技術作者對比了所製備的凝膠電解質與傳統液體電解質體系中金屬鈉的界面化學(圖3a&b),揭示了凝膠電解質體系中富NaF界面的存在是鈉枝晶生長被抑制的主要原因(圖3c)。進一步,該研究工作還對鈉離子半電池和全電池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所製備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在實際應用方面表現出良好的電化學性質(圖3d&e),具有高達4 V的優異電化學穩定性窗口,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在室溫下為8.2×10-4 S cm-1,這足以滿足抑制鈉枝晶的生長,從而穩定電解質/鈉陽極的界面。尤其是在抑制鈉離子電池中有限鈉的不可逆消耗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圖3

該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原位製備鈉離子電池凝膠聚合物電解質、抑制鈉枝晶生長和穩定電極/電解質表界面的新方法。該方法不僅克服了傳統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合成過程對額外設備的依賴,縮短了凝膠電解質的製備時間,而且還簡化了基於凝膠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製備工藝,有效改善了電極/電解質界面穩定性。所得的GPE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室溫下的高離子電導率以及對陰極和陽極(例如金屬鈉陽極)的良好電化學相容性。同時,這種原位共聚的思想豐富了凝膠電解質的合成方法,也適用於改善其它電極/電解質的界面兼容性。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科院戰略先導項目以及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資助。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 2020年第一期。

文章詳情:

In Situ Copolymerizat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Cross-Linked Network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Yu-Bin Niu, Ya-Xia Yin, Wen-Peng Wang, Peng-Fei Wang, Wei Ling, Yao Xiao, and Yu-Guo Guo

DOI: 10.31635/ccschem.019.201900055

Citation: CCS Chem. 2019, 1, 589–597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高性能鎂電池用凝膠聚合物電解質
    基於以上研究背景,依託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建設的青島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通過硼氫化鎂與聚四氫呋喃端羥基的原位交聯反應,在玻璃纖維骨架上構建了一種能夠可逆地沉積溶解鎂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體系。
  • CCS Chemistry | 金屬陽離子缺陷原位構築新方法
    南開大學程方益和嚴振華等人報導了一種電化學還原-刻蝕法實現了室溫條件下鐵基氧化物中鐵缺陷的可控原位構築,揭示了鐵缺陷的存在增強Ni-O共價性,促進H2O吸附和H-O鍵活化,通過調節表面電子結構優化氧中間體吸附能,從而提升氧析出電催化性能。
  • 高比能高倍率準固態鈉離子微型電池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並揭示了鈉離子多方向傳輸機制。 近年來,無線傳感器、植入式醫療設備、可穿戴電子器件等微電子和微系統發展迅速,高性能的微型電池開發需求迫切。鋰離子微型電池是目前最流行的微型電源,但是存在鋰資源稀缺、成本升高等問題。相對於金屬鋰,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與鋰的電化學性能相似,因此發展鈉離子微型電池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鈉資源儲量豐富、原材料成本相對低廉,因此鈉離子電池成為新一代大規模儲能技術的理想選擇。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相比於鋰元素,鈉元素在地殼中的儲藏量十分豐富,獲得鈉元素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其開採費用僅為鋰的1%;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鈉離子電池無過放電特性,允許放電到零伏;由於鈉鹽特性,允許使用低濃度電解液(同樣濃度電解液,鈉鹽電導率高於鋰電解液20%左右)降低成本;鈉離子不與鋁形成合金,負極可採用鋁箔作為集流體,可進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降低重量10%左右。
  • Angew封面:氧化錫缺陷摻雜調控用於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鈉反應動力學緩慢,Sn/Na2O界面不穩定以及大體積膨脹是限制SnO2基電極在鈉離子電池(SIB)中實際應用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員通過靜電紡絲方法製備碳納米纖維包覆的氧空位摻雜的SnO2-x納米粒子材料,極大地改善了鈉離子電池材料的性能。SnO2-x/C複合材料能夠直接用作SIB的電極,不需要添加粘合劑和導電添加劑,因此不僅能顯著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而且還顯示出在柔性能量存儲裝置中的應用前景。
  • CCS Chemistry | 俞書宏:模板法精確製備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 組分...
    組分和結構精確的石墨烯-納米材料單元複合氣凝膠材料在性能提升和新功能發現上有著巨大潛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普適的蜜胺海綿模板指引水熱法,實現了一系列組分和結構可編程的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材料。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我們知道,可充電電池廣泛用於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期刊】2018-2019發表的鈉離子電池文章 | 物理化學學報
    本工作結合電化學,形貌分析,化學成分表徵,原位結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FEC添加劑在鈉離子電池中的作用。我們發現適量的FEC添加劑不僅可以顯著抑制電解液溶劑碳酸丙烯酯(PC)的分解,而且會在正極上形成一層富NaF的保護層,提高循環過程中正極晶格結構穩定性,從而提高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 快充材料、柔性自支撐PIB負極、緻密水凝膠、硬碳負極中電解質對鈉...
    這些結果有可能為高性能自支撐、柔性的PIBs提供新的發展切入點,並促進下一代柔性電池的快速發展。在此,陝西科技大學黃劍峰/許佔位團隊在氧化石墨烯表面上合成了純的1T-MoS2,並將其組裝成水凝膠。通過毛細管張力的緻密化策略,將水凝膠進一步緊固為緻密的1T-MoS2/石墨烯(CTMG)塊材。當作為PIBs的負極時,CTMG電極可以通過可逆的嵌入和轉換電化學來存儲K+,並具有快速的動力學和優異的K+傳輸能力(因為1T-MoS2誘導了贗電容存儲機制)。
  • 可列印的高性能固態電解質薄膜,用於下一代電池
    doi/10.1126/sciadv.abc8641 鋰離子(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電網級儲能系統。然而,由於傳統的有機電解質在許多情況下引起火災和爆炸,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在過去幾年中屢屢受到質疑。陶瓷固態電解質 (SSE) 薄膜有望通過阻斷導致短路和熱失控的鋰樹突,同時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提供高能量密度,解決安全問題的可行解決方案。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鋅離子電池
    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對柔性能源器件的高性能和高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Mater., 2020, DOI: 10.1002/adfm.202002508),基於雙層異質結構固態電解質的高安全、高能、極端環境耐用型鋰金屬電池(Adv. Energy Mater., 2020, DOI: 10.1002/aenm.202000709)。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01 鈉離子電池為電網儲能鋪平道路 最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激增為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希望。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此外,鈉電池材料的新進展使得能夠採用一些不含稀有元素(如Li、Co、Ni)的高電壓和高容量正極,從而為低成本的NIBs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得其在能量密度上可與鋰電池相媲美,而又能夠同時服務於大規模電網儲能的需求。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發展高比容量、穩定循環的正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眾多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高比容量、合成簡單、組分豐富、結構可控等一系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
  • 北化:Na3V2O2(PO4)2F石墨烯氣凝膠用於鈉離子電池
    與碳材料複合是一種很好的改善方法,但是與碳材料的複合勢必會降低電池的容量與能量密度。因此,如何在提升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同時保持較高的能量密度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文北京化工大學於中振教授、曲晉副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
  • 中國學者「吹」出二維材料製備新方法
    圖為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哈工大提供)中新網哈爾濱9月18日電(記者 史軼夫)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間藝術「吹糖人」,如今在科研領域得到「應用」。目前二維材料的製備方法主要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但是這兩種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點,同時大多局限於層狀二維材料的合成。研究團隊受到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吹糖人」的啟發,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凝膠—膨脹」策略併合成出包括二維的金屬氧化物、二維的氮摻雜碳等在內的13種二維材料。
  • 中科院Adv Energy Mater: 基於PVDF-HFP改性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
    因此,具有無機固體電解質或聚合物電解質的固態電池由於其不燃性和高安全性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具有較高離子電導率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電池更適合於實際應用。另一方面,雙離子電池(DIB)由於其高工作電壓,低成本,環保易回收等優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由於常規液態電解液在高工作電壓下易分解,大多數DIB的循環穩定性仍有待提升。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