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6 電池網

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

我們知道,可充電電池廣泛用於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聚陰離子型化合物氟磷酸釩鈉Na3(VO1-xPO4)2F1+2x (0 ≤ x ≤ 1)(NVPFs)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具有高達480 Wh/kg的能量密度。如果NVPFs能夠工業化應用,其全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和鋰離子電池媲美。

以趙君梅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長期以來一直攻關氟磷酸釩鈉的低能耗綠色合成方法。最近,在針對NVPFs進行了一系列水熱/溶劑熱合成方法系統研究之後,她們進一步提出以萃取分離為前提直接製備功能材料,即萃取分離製備一體化的概念,並以Na3(VOPO4)2F(NVPOF)為例,開發了一步便利的室溫可控制備技術,闡述了這一概念的具體應用。NVPFs自1999年由法國科學家J.-M. Le Meins首次報導以來,一直沿用的是高溫固相的合成方法,而高能耗勢必增加該材料的成本,這將限制該材料的廣泛應用。據報導,法國著名科學家Jean-Marie Tarascon教授已經將氟磷酸釩鈉用於做成圓柱形18650鈉離子電池,然而僅限於實驗室。而我們開發的基於萃取分離的室溫一步可控制備技術大大地降低了正極材料的生產成本。特別有意思的是,通過巧妙設計,獲得的NVPOF是一種具有多殼層微觀結構的微球,其形成機理主要是基於原位生成的氣泡作為軟模板,並且溶液中共沉澱產生的納米顆粒與氣泡表面發生層層自組裝的結果。所合成的NVPOF微球,在沒有任何額外的高溫燒結、納米化以及碳包覆處理的條件下,展現了優越的倍率性能和突出的循環性能。可以說有關氟磷酸釩鈉的實驗室研究目前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一研究成果必定會加速氟磷酸釩鈉的工業化進程。

這是首次報導室溫一步可控合成一種聚陰離子化合物,也是對正極材料的常規高溫固相法以及水熱合成法的挑戰。而有關原位氣泡軟模板策略相對於常規的硬模板以及表面活性劑模板也極具新穎性,可以被拓展到其它多殼微觀結構的合成中。

同時這一研究成果標誌著萃取分離和功能材料製備一體化技術的初步實現,這可以顯著降低正極材料的製備成本。這一技術可以進一步拓展到廢舊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的循環利用以及其它相似電極材料的室溫規模化製備中。

這一成果發表於Cell出版社能源旗艦期刊Joule

文章連結:https://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18)30338-6。

題目:Scalable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Multi-shelled Na3(VOPO4)2F Microsphere Cathodes, Joule, 2018, DOI: 10.1016/j.joule.2018.07.027

此項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6YFB09015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672275,51421002)、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182074)以及美國能源部項目(DE-AC02-06CH11357)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科技日報南京12月6日電 (通訊員 崔玉萌 記者張曄)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採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80%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而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這一研究進展。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陸雅翔、以及來自法國波爾多大學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物理所等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Claude Delmas等合作,提出一種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理論指導。這兩種結構的層狀氧化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各有優勢: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可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
  • 鋰電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製備方法簡述
    目前製備磷酸鐵鋰的方法很多,如高溫固相反應法、碳熱還原法以及尚未規模化的水熱法、噴霧熱解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1.高溫固相反應法高溫固相反應法是製備磷酸鐵鋰是目前發展最為成熟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方法。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在目前的各種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佔據了大部分的可攜式電子市場,並成為了電動汽車等儲能系統的首要選擇。但是, 有限的鋰資源會推高鋰電池材料的價格,從而阻礙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廉價可替代鋰電池的相關儲能技術十分重要。鈉離子電池因為具有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從而在能源存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成本低廉,室溫鈉離子電池在未來大規模儲能應用上表現出巨大的潛力,近兩年已經在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電站上成功實現了應用示範。O3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具備製備工藝簡單、比容量高、首周庫侖效率高和環境友好等優點,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助力鈉離子電池高性能正極材料
    鈉離子電池由於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勢,在大規模儲能、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儘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類似,Na+較大的半徑和質量導致電極材料反應動力學緩慢,體積變化較大,制約其廣泛應用。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這些獨特優勢,在過去十年中,與靜電紡絲SIBs電極材料相關的文獻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表1)。儘管已有多篇綜述性論文對電紡儲能材料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尚缺乏一篇專門綜述SIBs電紡電極材料最新進展的專題綜述。
  • 下一代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電壓尖晶石材料
    高電壓尖晶石材料雖然具有高電壓的優勢,但是卻存在高溫性能差和循環性能不理想的問題,制約了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Weikang Li(第一作者)、Minghao Zhang(通訊作者)和Ying Shirley Meng(通訊作者)等人通過對電極配方和電池結構的優化設計,顯著改善了厚LNMO電極的循環性能,提升了其應用價值。
  • 下一代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電壓尖晶石材料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大,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主要有兩個方向:1)提高材料的容量,例如常見的高鎳三元材料就是通過提升鎳含量的方式提升材料的容量;2)提升材料的電壓,例如高電壓的尖晶石材料。高電壓尖晶石材料雖然具有高電壓的優勢,但是卻存在高溫性能差和循環性能不理想的問題,制約了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 進展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探索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過程中,鈉離子層狀氧化物(NaxMO2)自然成為了首要的研究對象。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最近,有關用於循環中無枝晶鈉沉積的納米三維電流收集器的合理設計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在上述主體中鈉成核和生長的行為等關鍵信息仍是未解之謎。近日,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通訊作者)等使用無定型碳納米纖維(CNF)作為集電器,通過原位電子顯微鏡首次在納米尺度下對鈉電鍍/退鍍的動力學進行觀察。使用固態電解質,作者發現金屬鈉以納/微粒的形式在單一CNFs周圍所有可能的區域(甚至在其網絡)可逆的生長和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