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2020-07-24 小材科研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3544。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鈉離子電池由於鈉的地球儲量豐富、成本低廉及其獨有的電池安全特性等優勢,是未來風、光電等規模化儲能系統的重要候選者,因而對電池的循環壽命、功率特性及其材料的製造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儘管層狀鈉離子過渡金屬氧化物的體積能量密度較高,但其在充放電過程中材料結構相變可逆性差、電極/電解液界面不穩定以及空氣中暴露易發生化學變質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商業化的應用。

針對該類材料空氣穩定差的問題,楊勇教授課題組在該文中選擇了兩種典型的金屬層狀氧化物(P2-Na0.67MnO2和P2-Na0.67Ni0.33Mn0.67O2),通過嚴格設計及控制實驗環境及其反應條件,藉助於多種先進的譜學以及高分辨電鏡表徵手段,結合DFT計算,對P2-型層狀金屬氧化物在潮溼氣氛中發生的化學和材料結構變化過程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解析,首次提出並證明可以用其中過渡金屬離子在首次充電時的氧化電位作為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空氣穩定性的判斷原則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楊勇教授課題組致力於發展高性能的鈉離子電池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例如他們通過合理的材料結構設計和體相/界面調控,並結合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譜和X射線吸收光譜、同步輻射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mRIXS)、原位實驗室光源X射線衍射譜、固體核磁譜等結構和價態表徵手段對其充放電反應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P2型錳酸鈉材料(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8086-18095;Nano Energy, 2020, 76, 104997)和鎳錳酸鈉材料(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22227-22237;J. Power Sources 2015, 281, 18-26;ACS Appl. Energy Mater., 2019, 2, 4914-4924)的循環穩定性通過原子層沉積(ALD)顯著提升電極-電解液界面的穩定性(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26, 503-512)、並且通過調控電解液實現了鎳錳酸鈉與軟碳材料的全電池組裝(J. Power Sources 2018, 400, 317-324)

該工作得到了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傅日強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劉金平教授(共同通訊)、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段華南教授的支持和幫助。論文第一作者是楊勇教授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左文華,2016級本科生邱際民、2017級博士研究生劉湘思等參與實驗部分,DFT計算由課題組能源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任福成完成。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761132030、21935009、51972257)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018YFB0905400、2016YFB0901502、2016YFA0202602)及拔尖人才計劃(J1310024)等課題的資助。

來源:廈門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290-6

相關焦點

  • 劉金平&楊勇教授NC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空氣穩定性機理研究
    研究背景 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是目前商業化鋰離子電池應用最為廣泛的正極材料體系。作為鋰離子電池在儲能電網等大規模儲能領域的潛在替代者,鈉離子電池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由於具有安全、豐度高、成本低廉、過渡金屬離子選擇性多以及製備方法簡單等諸多優點,是鈉離子電池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正極材料之一。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近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池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這一研究進展。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科技日報南京12月6日電 (通訊員 崔玉萌 記者張曄)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採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基於理論計算研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最新進展,並結合實驗解釋了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本質,重點闡述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在提升電池材料性能與研發高性能材料上的重要作用, 強調了先進的理論計算技術可以輔助實驗手段加速新型電極材料的研發。該文章的作者是柏強(第一作者),楊陸峰博士,陳海龍教授與莫一非教授。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文章綜述了靜電紡絲技術在鈉存儲正極和負極材料設計中的應用,分別介紹了聚陰離子型和過渡金屬氧化物型正極材料,以及碳質負極材料、合金型負極材料,以及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負極材料。系統地討論了靜電紡絲工藝參數對材料微納米結構演化的影響,闡明了電紡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最後,展望了利用靜電紡絲製備技術開發更高效、更適用於SIBs的電極材料的發展方向。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怎樣實現可逆氧變價的結構
    嵌入型過渡金屬層狀氧化物(AMO2, A=Li+或 Na+, M=過渡金屬)是重要的鋰離子/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在傳統觀念中,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反應提供了離子脫嵌入材料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因此正極材料的容量受限於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能力。然而這一傳統觀念隨著鋰離子電池富鋰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O3結構Li[LixM1-x]O2)的發現而受到挑戰。富鋰材料具有超高可逆比容量(300mAh/g),但是該容量來源已經不能僅用過渡金屬氧化還原來解釋。
  • 進展|高鈉含量P2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層狀金屬氧化物(NaxTMO2, TM=過渡金屬)不同的組成帶來的複雜結構化學對層狀堆積結構、鈉離子電導率以及氧化還原活性起到決定性作用,為功能性材料的研究開闢了新途徑。NaxTMO2主要包括O3和P2兩種結構,其中P2結構因為開放的三稜柱擴散通道而具有更快的Na+擴散速率。
  • 廈大: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勇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現象。 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這兩種結構的層狀氧化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各有優勢,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僅可實現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物理表徵以確定具體構型,無法直接預測材料的堆積結構,這嚴重阻礙了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性能設計和新型正極材料的發現。
  • npj:鈉離子電池層狀電極材料——高通量篩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由於鋰的成本高昂並且資源不足,鈉離子電池因而得到了廣泛研究以便大規模應用就電極材料來說,插入型材料比合金型和轉換型材料通常擁有更好的循環穩定性。然而Na+的離子半徑比Li +的離子半徑大55%,這就要求主體骨架具有更大的空間用於Na+的儲存和輸運,因而迫切需要尋找合格的Na+宿主材料。來自中國南開大學的周震教授等,開發了一種快速的「高通量」計算方法,以搜索大量在線「材料項目」資料庫中的層狀鈉基材料。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成本低廉,室溫鈉離子電池在未來大規模儲能應用上表現出巨大的潛力,近兩年已經在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電站上成功實現了應用示範。O3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具備製備工藝簡單、比容量高、首周庫侖效率高和環境友好等優點,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物理所等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探索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過程中,鈉離子層狀氧化物(NaxMO2)成為研究對象。然而,與LiMO2傾向於形成O型結構不同,鈉離子在MO6多面體形成的層間與氧具有兩種配位環境,分為O和P(Prismatic,三稜柱)兩種構型,其中,O3和P2是鈉離子電池層狀正極材料中較常見的兩種結構(數字代表氧最少重複單元的堆垛層數,如2對應ABBA…,3對應ABCABC…)(圖1A)。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80%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而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聚陰離子型化合物氟磷酸釩鈉Na3(VO1-xPO4)2F1+2x (0 ≤ x ≤ 1)(NVPFs)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具有高達480 Wh/kg的能量密度。如果NVPFs能夠工業化應用,其全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和鋰離子電池媲美。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發展高比容量、穩定循環的正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眾多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高比容量、合成簡單、組分豐富、結構可控等一系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鋰電聯盟會長 發表於 2021-01-06 14:34:23 第一部分:前言統鋰離子電池的有機液態電解質在高溫下極易起火,造成電池熱失控,具有較大安全隱患;同時,由於金屬鋰負極在電解液中極易產生枝晶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以鈉離子電池材料為例,鈉離子電池中金屬有機電極材料的儲鈉位點主要集中在表面豐富的官能團(C=O、C≡N),可通過官能團和結構骨架共軛環內的單雙鍵重排機制實現電子穩定存儲。發現以穩定的六配位過渡金屬替代鈉離子,可將層狀的苝四甲酸鈉轉變為三維摺扇狀的苝四甲酸鋅,過渡金屬配位化學鍵代替有機層間的範德華力,形成的開放式空間結構既消除了儲鈉破壞範德華力的影響,又提高了Na+的遷移動力學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