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高鈉含量P2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21 中科院物理所

層狀金屬氧化物(NaxTMO2, TM=過渡金屬)不同的組成帶來的複雜結構化學對層狀堆積結構、鈉離子電導率以及氧化還原活性起到決定性作用,為功能性材料的研究開闢了新途徑。NaxTMO2主要包括O3和P2兩種結構,其中P2結構因為開放的三稜柱擴散通道而具有更快的Na+擴散速率。但是P2型結構初始充電容量較低(<80 mAh g-1),平均電壓小於3.2 V,在充電到更高電壓時會經歷P2到O2或OP4/』Z』的相變而導致循環穩定性下降。

鈉含量是影響P2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在充電過程中,隨著鈉的脫出導致TMO2層滑移而發生P到O的相變。因此,如果在充電過程中P2結構中鈉含量充足,則P2結構也能在充放電過程中保持穩定。同時,P2結構中更高的鈉含量使得TM的平均價態更低,從而能在較低的電壓下實現更高的儲鈉容量。因此,系統深入地探究P2相層狀氧化物中的鈉離子含量對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E01組博士生趙成龍在胡勇勝研究員及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nix Wagemaker教授指導下,研究了P2型層狀氧化物中的潛在最高鈉離子含量,並觀察到高鈉含量能夠改善結構的穩定性,同時能促使低價陽離子被氧化為高價態。對於鈉離子P2相材料,在4.0 V的電壓下實現Ni2+向Ni4+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Ni2+向Ni4+的轉變會發生在大約4.2 V以上,這樣的高電壓通常會伴隨結構演變、電解液分解和氧離子氧化造成的氧損失等,致使材料在循環過程中遭受性能的惡化。在P2相結構中引入高的鈉含量,會降低結構中過渡金屬離子的平均價態,這會促使結構中最低氧化態的過渡金屬向其高價態轉變,實現更高的容量。在脫鈉過程中,P2相結構中大量的鈉離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結構的穩定性。

對於低鈉含量的P2相正極材料,充電時當結構中的鈉離子含量少於1/3左右時,原始的P2相結構將會轉變為O2相或OP4/「Z」相。在相同鈉離子脫出時,高的鈉含量可以使得結構中留有更多鈉,這會減弱毗鄰過渡金屬層之間的排斥作用,抑制過渡金屬層滑移。對於高鈉含量的P2-Na45/54Li4/54Ni16/54Mn34/54O2材料,在充電過程中沒有出現P到O相之間的轉變;新形成的P2相和原始P2相具有相同的結構,且具有更大的鈉離子層間距,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鈉離子的擴散,實現更高的可逆性。結果表明,在2.0-4.0 V電化學窗口內,該材料能夠實現Ni2+到Ni4+的多電子轉移反應,顯示出~100 mAh g-1的高的可逆容量;且循環穩定。對比於傳統的低鈉含量的P2相材料,高鈉含量P2相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為研發新的電極材料提供了電子結構和化學結構上的新見解。

該研究結果近日以「Revealing High Na-Content P2-Type Layered Oxides for Advanced Sodium-Ion Cathode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文章下載連結:Chenglong Zhao, Zhenpeng Yao, Qidi Wang, Haifeng Li, Jianlin Wang, Ming Liu, Swapna Ganapathy, Yaxiang Lu, Jordi Cabana, Baohua Li, Xuedong Bai, Alán Aspuru-Guzik, Marnix Wagemaker, Liquan Chen, and Yong-Sheng Hu. Revealing High Na-Content P2-Type Layered Oxides as Advanced Sodium-Ion Cathodes.J. Am. Chem. Soc. 2020, 142, 12, 5742–5750.

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725206、51421002)、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A21070500)、北京市科委(Z181100004718008)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海澱原始創新聯合基金(L182056),以及國家公派留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

圖1 (a) 高鈉含量P2氧化物在脫鈉過程中的結構演變機理;(b) 低/高鈉含量P2氧化物的電子結構;(c) P2氧化物晶體結構;(d) dO-Na-O和dO-TM-O在P2和O3型化合物中的比值

圖2 (a) Na45/54Li4/54Ni16/54Mn34/54O2的XRD譜圖;(b) [010]方向的HAADF和ABF-STEM;(c) Na, Mn, Ni和O的EELS譜

圖3 (a) Na12-xLiNi3Mn8O24中Li/Ni/Mn的排列;(b) Na12-xLiNi3Mn8O24-LiNi3Mn8O24中的相穩定性

圖4 Na2/3Ni1/3Mn2/3O2在0.15C(~22 mA g-1),2-4 V的充放電曲線。(a) Na2/3LiNi1/3Mn2/3O2,(b)Na45/54Li4/54Ni16/54Mn34/54O2; (c) Na45/54Li4/54Ni16/54Mn34/54O2的倍率性能;(d) Na45/54Li4/54Ni16/54Mn34/54O2的放電容量保持率

圖5 (a) Na45/54Li4/54Ni16/54Mn34/54O2在2-4.6 V,0.15 C的充放電曲線;(b-c) Na10-xLiNi3Mn8O24(0≤x≤7)不同脫鈉結構的形成能;(d-e) Na10LiNi3Mn8O24到 Na3LiNi3Mn8O24脫鈉過程中間相的Ni和O的磁化和氧化態;(f-h) x=0,x=5和x=7時Ni 3d t2g,Mn 3d t2g和O 2p的電子結構演變

圖6 (a) 0.05 C,充電至4.6 V的in-situ XRD譜圖;(b) 0.5 C,2-4 V的in-situ XRD譜圖;(c) 高鈉含量的P2結構中Na+的遷移途徑;(d)分子動力學模擬得到的擴散係數阿倫尼烏斯點

編輯:小林綠子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套娃嗎?你先看這個島中湖中島中湖中島

2.都靠這位天才科學家20歲時的論文,你才能用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3.朝天空開槍,子彈掉下來還有殺傷力嗎?| No.206

4.樂高還能懸浮在半空中?上百萬人已看懵!

5.古裝片的射箭動作把物理學家看笑了,導演咱能不能專業點?

6.即使被它淹沒也不會窒息,這是什麼神奇液體?

7. 數學課上撿了個橡皮,勾股定理就看不懂了

8.物理學寫給你的情書

9.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物理學獎的人,你卻不一定認識他

10.媽媽問我的桌子為什麼這麼亂!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聚陰離子型化合物氟磷酸釩鈉Na3(VO1-xPO4)2F1+2x (0 ≤ x ≤ 1)(NVPFs)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具有高達480 Wh/kg的能量密度。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 進展
    典型P2型和O3型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晶體結構示意圖這兩種結構的層狀氧化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各有優勢: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能夠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一般而言,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適用於低速電動車、大規模儲能領域;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能夠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在充電樁、調頻、數據中心等快充場景應用更具優勢。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科技日報南京12月6日電 (通訊員 崔玉萌 記者張曄)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採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 進展!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1 首次在《Science》 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物理所等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這兩種結構的層狀氧化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各有優勢: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可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
  • 北京大學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進展。正極材料通常被認為是決定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理想情況下,正極應在較寬的工作溫度範圍內提供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低成本、優越的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以滿足要求諸如混合動力汽車、嵌入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應用的要求。在已有的正極材料中,錳基尖晶石型鋰錳氧化物LiMn2O4(LMO)由於其高電壓(Li/Li+≈4.0V)和低成本而引起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循環性能差和相對較低的容量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鋰電正極材料的廣泛應用。
  • 王春生: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中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對高能鈉離子電池的實際需求,促進了對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中高能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過程的深入研究。但是,大多數帶有氧還原反應的層狀正極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電化學反應,導致容量的快速衰減和潛在的O2釋放。【研究背景】鈉離子電池被認為可在大規模儲能應用中替代鋰離子電池,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具有不同過渡金屬成分(表示為NaxMO2(M =過渡金屬))的Na 基層狀氧化物陰極系列。Na基層狀氧化物中與氧有關的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發現,為提高陰極容量開闢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Kim等證明了 LCO與鈉超離子導體(NASICON)型固態電解質和LiPON的界面在充放電過程中沒有變化。 正極顆粒表面包覆是最常用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固-固界面的優化方法,該方法是在正極材料表面包覆一層在高電壓下穩定、離子電導率高和電子絕緣的鋰離子導體,達到隔絕正極與固態電解質,避免其在充放電時發生反應的目的。同時,這層鋰離子導體可以有效抑制正極顆粒在充放電時因體積變化導致的破碎。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助力鈉離子電池高性能正極材料
    儘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類似,Na+較大的半徑和質量導致電極材料反應動力學緩慢,體積變化較大,制約其廣泛應用。因此,開發能夠快速、穩定儲鈉的高比能電極材料尤為重要。鐵/錳基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合成簡便,理論比容量高,原材料價格低廉,環境友好,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人民網:南開大學「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1 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結構及反應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 (記者 朱虹)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Na-CO2 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
  • 鋰電池鎳鈷錳三元材料最新研究進展
    鎳鈷錳三元材料是近年來開發的一類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環穩定性好、成本適中等重要優點,由於這類材料可以同時有效克服鈷酸鋰材料成本過高、錳酸鋰材料穩定性不高、磷酸鐵鋰容量低等問題,在電池中已實現了成功的應用,並且應用規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單液流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