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2020-11-26 騰訊網

1

首次在《Science》

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成龍博士、陸雅翔副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Prof. Marnix Wagemaker及法國波爾多大學Prof.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成果以「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於2020年11月6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7/708

圖1. 陽離子勢及其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中的應用。典型P2型和O3型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晶體結構示意圖

圖2. 陽離子勢及其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中的應用。具有不同鈉含量、不同過渡金屬氧化態和組成的P2型和O3型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在以陽離子勢Φcation為橫坐標,鈉的加權平均離子勢為縱坐標的直角坐標系中的分布圖。

圖3. 根據陽離子勢設計富鈉O3材料。(A)Na-Li-Mn(Ti)-O的陽離子勢分析;(B)初始組成Na[Li1/3Mn2/3]O2的XRD圖譜和相關標準圖譜;(C)O3-Na[Li1/3Ti1/6Mn1/2]O2的結構精修XRD圖譜;(D)[Li1/3Ti1/6Mn1/2]O2層中Li/Mn(Ti)有序排布的結構示意圖。

圖4. 根據陽離子勢設計高鈉P2材料。(A)Na-Li-Mn(Ti)-O的陽離子勢分析;(B)O3-Na[Li1/3Ti1/6Mn1/2]O2 和P2-Na5/6[Li5/18Mn13/18]O2的XRD圖譜;(C)P2-Na5/6[Li5/18Mn13/18]O2的結構精修XRD圖譜;(D)[Li5/18Mn13/18]O2層中Li/Mn有序排布的結構示意圖。

圖5. 總結已報導的Li-/Na-/K鹼金屬層狀氧化物的陽離子勢相圖。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來電或致函告之,我們將及時給予處理!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 進展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成果以「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於2020年11月6日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推動落地應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近日,鈉離子電池論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近日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
  • 【Science】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55 來源: 化學人生 舉報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成龍博士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鈉離子電池論文首次在《Science》發表 11月6日,由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研究員主導撰寫的鈉離子電池論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成果以「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於2020年11月6日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 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大工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性成果
    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大工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性成果 2020-12-29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據iNature統計,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中國單位為通訊單位的文章)首次從Nature撤稿文章。還有一位學者指出,雖然這三篇文章都是相同的主題,但分別是三種不同的物質材料,之間沒有關聯。因此他對這三種不同材料的實驗曲線重合表示質疑。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聚陰離子型化合物氟磷酸釩鈉Na3(VO1-xPO4)2F1+2x (0 ≤ x ≤ 1)(NVPFs)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具有高達480 Wh/kg的能量密度。如果NVPFs能夠工業化應用,其全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和鋰離子電池媲美。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複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
  • ...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Joule》上發表 首次成功構建柔性鉀離子電池
    【消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日前,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鄢俊敏教授團隊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了題為「High-Energy-Density Flexible Potassium-Ion Battery Based on Patterned Electrodes」的研究論文。
  • 2021 Science報導鋅空氣電池研究突破:正極生成過氧化鋅的非鹼性鋅空氣電池
    較高的鋅負極利用率,從而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並降低單位能量密度的電池成本;2. 電池充放電反應可逆性高,具有長循環壽命;3.電池可以在在空氣中穩定的運行,還降低了對電池包裝材料的耐腐蝕性要求。這樣一種全新的2電子轉移反應機理,有望實現較快的動力學,為進一步加速空氣正極反應程的特徵催化劑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上海交大電院李金金團隊在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篩選和發現領域取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李金金團隊在國際頂級能源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IF=16.28)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快速準確預測鋰多硫化物的吸附效應,助力鋰硫電池正極載體材料的篩選和發現。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近年來,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美國史丹福大學:鋁離子電池正極電極與電解液材料研究獲進展
    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
  • 大連理工《iScience》: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該成果以High-Voltage and Long-Lasting Aqueous Chlorine-Ion Battery by virtue of 「water-in-salt」 electrolyte為題,發表在細胞子刊《iScience》上。研究生李彤為第一作者,李明強為通訊作者。
  • 成果!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