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氫以其能量密度高、無汙染等優點,一直被認為是能量儲存和運輸的理想載體。然而,缺乏安全高效的儲氫介質被認為是氫能應用技術的瓶頸。目前,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均採用高壓氣罐作為商業燃料電池汽車的儲氫系統。然而,該系統壓力高達350-700bar,安全性一直受到關注;此外,高壓氣罐的罐體材料為高強度碳纖維,其造價昂貴,這也是限制燃料電池汽車迅速推廣的原因之一。將氫氣儲存於凝聚態物質中是近二十年儲氫材料研究的熱點,各種新穎的材料被陸續開發出來。然而這些材料均存在自身的不足,因此開發安全、高效、廉價的氫氣儲存和運輸載體,將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以及氫能源規模化應用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期,該團隊提出一種全新的策略:利用金屬的電負性差異,修飾有機儲氫材料的電子性質,合成出了一類新穎的有機-無機雜化儲氫體系——金屬有機化合物。理論計算表明,增加有機碳環中的電子密度,可以顯著降低有機物的脫氫焓變,且電子密度越高,脫氫焓變越低,科研人員利用具有較強供電子性質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改性有機儲氫材料,發現其環中電子密度明顯增加,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有機材料的脫氫焓變;同時理論計算還表明,隨著金屬的供電子性質增強,材料的脫氫焓變越低,即通過選擇不同的金屬,可以可控地調變材料的脫氫焓變,從而在熱力學上控制材料的脫氫溫度。該工作以鈉修飾的苯酚-環己醇為例,計算發現其脫氫焓變可以從64.5kJ/mol-H2降低為50.4kJ/mol-H2;此外,隨著金屬給電子能力增強,環己醇鈉α位C-H鍵鍵長增加,二者成線性關係,這說明材料經過有機無機雜化後,已經被活化,並且脫氫過程中α位C-H鍵優先斷裂。

  實驗結果發現,苯酚鈉-環己醇鈉體系可以在150℃、商業催化劑下完成可逆儲氫循環。而將材料溶解於水中進行儲氫循環反應後,可以進一步將材料的加脫氫溫度降低至100℃以下。這相對於常見的液態有機儲氫材料有明顯的降低,該類金屬有機化合物可以在常溫常壓下存儲和運輸氫氣,避免高壓氣罐帶來的危險。另外,由於有機底物種類多、變化多,與無機金屬雜化後可以衍生出更多種類的候選材料,供進一步篩選。因此,該研究為未來低溫可逆儲氫材料的開發開闢了嶄新的思路。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專項、大連化物所自主部署基金的資助。

 

背頁封面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氫以其能量密度高、無汙染等優點,一直被認為是能量儲存和運輸的理想載體。然而,缺乏安全高效的儲氫介質被認為是氫能應用技術的瓶頸。目前,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均採用高壓氣罐作為商業燃料電池汽車的儲氫系統。然而,該系統壓力高達350-700bar,安全性一直受到關注;此外,高壓氣罐的罐體材料為高強度碳纖維,其造價昂貴,這也是限制燃料電池汽車迅速推廣的原因之一。將氫氣儲存於凝聚態物質中是近二十年儲氫材料研究的熱點,各種新穎的材料被陸續開發出來。然而這些材料均存在自身的不足,因此開發安全、高效、廉價的氫氣儲存和運輸載體,將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以及氫能源規模化應用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期,該團隊提出一種全新的策略:利用金屬的電負性差異,修飾有機儲氫材料的電子性質,合成出了一類新穎的有機-無機雜化儲氫體系——金屬有機化合物。理論計算表明,增加有機碳環中的電子密度,可以顯著降低有機物的脫氫焓變,且電子密度越高,脫氫焓變越低,科研人員利用具有較強供電子性質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改性有機儲氫材料,發現其環中電子密度明顯增加,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有機材料的脫氫焓變;同時理論計算還表明,隨著金屬的供電子性質增強,材料的脫氫焓變越低,即通過選擇不同的金屬,可以可控地調變材料的脫氫焓變,從而在熱力學上控制材料的脫氫溫度。該工作以鈉修飾的苯酚-環己醇為例,計算發現其脫氫焓變可以從64.5kJ/mol-H2降低為50.4kJ/mol-H2;此外,隨著金屬給電子能力增強,環己醇鈉α位C-H鍵鍵長增加,二者成線性關係,這說明材料經過有機無機雜化後,已經被活化,並且脫氫過程中α位C-H鍵優先斷裂。
  實驗結果發現,苯酚鈉-環己醇鈉體系可以在150℃、商業催化劑下完成可逆儲氫循環。而將材料溶解於水中進行儲氫循環反應後,可以進一步將材料的加脫氫溫度降低至100℃以下。這相對於常見的液態有機儲氫材料有明顯的降低,該類金屬有機化合物可以在常溫常壓下存儲和運輸氫氣,避免高壓氣罐帶來的危險。另外,由於有機底物種類多、變化多,與無機金屬雜化後可以衍生出更多種類的候選材料,供進一步篩選。因此,該研究為未來低溫可逆儲氫材料的開發開闢了嶄新的思路。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專項、大連化物所自主部署基金的資助。
 
背頁封面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09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發現,與共沉澱法製備的Ce-Zr氧化物相比,採用FSP方法製備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數量增加了19倍。該研究成果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科學》上。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亥姆霍茲夥伴研究團隊項目、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在該工作中,大連化物所研究團隊以LiH-Fe複合催化劑為研究對象,發現Fe與LiH在界面處存在強的相互作用。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傅強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效應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其中,芬頓/類芬頓反應由於其可以原位產生大量•OH自由基並對汙染物具有較高礦化能力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對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認識的不足一直制約著其發展。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致力於對非均相芬頓反應主要活性物種「Fe」的配位環境、價態、自旋態演變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實驗室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與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合作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作用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研究員金盛燁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
  • 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Co基催化劑TEM照片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萍研究員領導的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的研究工作 Ammonia Borane(NH3BH3, 簡稱AB)以其含氫量高,性質穩定,被認為是最具有潛力的儲氫材料之一。但AB也存在放氫溫度偏高、放氫過程中材料體積膨脹、以及伴有副產物等缺點。
  • 儲氫材料的儲氫原理與研究現狀
    氫能,即氫氣中所含有的能量。具有環境友好、資源豐富、熱值高、燃燒性能好、潛在經濟效益高等特點。目前,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日益嚴重。因此,氫能的利用和研究成為是當今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而尋找性能優越、安全性高、價格低廉、環保的儲氫材料則成為氫能研究的關鍵。目前,氫可以以高壓氣態液態、金屬氫化物、有機氫化物和物理化學吸附等形式儲存。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2020-11-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然而最近幾年,關於Au與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繼2012年臺灣大學牟中原研究組發現了Au與ZnO納米棒間存在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後,喬波濤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軍虎合作,相繼發現並報導了Au與非氧化物載體羥基磷灰石之間由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以及Au與TiO2之間的經典SMSI,並據此開發了兼具高活性與高穩定性的Au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敏化分子三線態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基於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有效地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萘三線態敏化。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化學快報》(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聲子瓶頸」機制不符,進一步研究發現熱載流子能量耗散通道由表面配體分子誘導的非絕熱弛豫機制所主導。
  •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2020-11-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然而最近幾年,關於Au與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繼2012年臺灣大學牟中原研究組發現了Au與ZnO納米棒間存在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後,喬波濤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軍虎合作,相繼發現並報導了Au與非氧化物載體羥基磷灰石之間由氧化氣氛誘導的OMSI,以及Au與TiO2之間的經典SMSI,並據此開發了兼具高活性與高穩定性的Au催化劑。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單液流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