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6 科學網

59℃下Co、Ni催化劑修飾的AB脫氫曲線

 

Co基催化劑TEM照片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萍研究員領導的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的研究工作「Nanosized Co- and Ni-Catalyzed Ammonia Borane for Hydrogen Storage」(published online DOI: 10.1021/cm900672h)發表在近期出版的《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雜誌上。該工作一經發表,即被Nature Chemistry雜誌評為亮點文章,同時還被Chemistry World專題報導,並獲得高度評價。

 

Ammonia Borane(NH3BH3, 簡稱AB)以其含氫量高,性質穩定,被認為是最具有潛力的儲氫材料之一。但AB也存在放氫溫度偏高、放氫過程中材料體積膨脹、以及伴有副產物等缺點。陳萍研究員等首次利用「共沉澱法」將Co、Ni催化劑納米顆粒分散到AB中,從而實現了AB在低於質子膜燃料電池(PEMFC)操作溫度下的分解放氫,同時減弱了AB放氫過程中產物的膨脹現象並抑制了副產物的生成。來自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Thomas Autrey博士對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儲氫體系為燃料電池提供了一種有效的供氫方式。

 

陳萍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8年從新加坡國立大學整體引進的。該團隊多年來致力於新型儲氫材料的研究,已成功研發出金屬氮基和金屬氨基硼烷兩個儲氫材料體系。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雜誌上。(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何騰)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新型儲氫材料設計研究獲新進展
    在整個氫能系統中,儲氫是非常關健的環節之一。早期關於儲氫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過渡金屬、鹼金屬和鹼土金屬修飾的sp2型碳納米材料上。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所劉春生博士和曾雉研究員利用全電子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過渡族金屬Ti修飾的有限長sp雜化的碳原子鏈的儲氫能力。
  • AB5型稀土儲氫合金的研究進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AB5 rare earth-based hydrogen storage alloys社會的運轉和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技術的突破性進展,使得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之後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 儲氫材料的儲氫原理與研究現狀
    因此,氫能的利用和研究成為是當今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而尋找性能優越、安全性高、價格低廉、環保的儲氫材料則成為氫能研究的關鍵。目前,氫可以以高壓氣態液態、金屬氫化物、有機氫化物和物理化學吸附等形式儲存。高壓氣態液態儲氫發展的歷史較早,是比較傳統而成熟的方法,無需任何材料做載體,只需耐壓或絕熱的容器就行,但是儲氫效率很低,加壓到15MPa時質量儲氫密度不超過3%。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成本也很高。
  • 固態儲氫材料要走出「象牙塔」
    開發新型儲氫材料是氫能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近日,Materials Today Nano、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期刊相繼發表了儲氫材料的相關研究,其中,固態儲氫材料因其具有儲氫密度高、工作壓力適中、安全性能好等優勢,被認為極具應用前景。
  • 新能源材料的研究熱點:稀土儲氫材料
    (2)非金屬儲氫材料玻璃微球、碳系材料等非金屬材料是近年來剛發展起來的新型儲氫材料。這類儲氫材料均屬於物理吸附型的。這種儲氫材料的吸氫量一般均大於金屬吸氫材料,是一類很有前途的新型儲氫材料。(4)其他儲氫材料還有一些無機化合物和鐵磁性材料可用作儲氫,磁性材料在磁場作用下可大量儲氫,儲氫量比鐵鐵材料大6~7倍。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基礎研究|我區新型磁相變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Yb2In and Eu2-xYbxIn alloys)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在新型磁相變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美研製出硼—氮基液態儲氫材料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3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化學家研製出一種硼—氮基液態儲氫材料,其能在室溫下安全工作,在空氣和水中也能保持穩定,這項技術進步為科學家們攻克現今制約氫經濟發展的氫存儲和運輸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刊》在線版上。 氫被人們視作化石燃料的最佳替代物,但制氫、儲氫和氫氣的運輸一直是制約氫能發展的重要環節。
  • JPCC:功能超疏油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界面課題組在疏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界面超疏水性質在自然界中較為常見,科學研究也非常之多,但是超疏油性質卻在自然中鮮有發現和較少研究,而疏油塗層具有更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該課題組使用簡便並可用於工業生產的方法構建了超雙疏的鈦/二氧化鈦表面,該超疏表面可適用於多種油液。
  • 物理吸附儲氫材料研究獲新進展
    Li-CMP(0.5 wt% Li)和CMP在77K的氫吸附、脫附等溫線 氫能源作為一種零汙染、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視,並成為潔淨能源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和熱點目前儲氫研究包括化學儲氫和物理儲氫兩個領域。物理吸附利用微孔材料物理吸附氫分子,因其在特定條件下對氫氣具有良好、可逆的熱力學吸附、脫附性能而受到廣泛研究。提高材料對氫氣的吸附作用使氫分子更容易、更牢固地吸附在微孔材料的表面或孔腔中,已成為進一步提高微孔材料儲氫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徑尺寸可調及大孔容的有序介孔材料因其在催化、氣體分離、藥物載體、氣體傳感及電化學能源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投產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李寶樂)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依託稀土資源優勢和最新核心技術應用,該生產線生產高容量、寬溫區、高工藝、低耗電鎳氫動力電池關鍵材料,一舉打破日本在新型稀土A2B7儲氫科技、工業技術和產品方面對我國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