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CC:功能超疏油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6 生物谷

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界面課題組在疏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界面超疏水性質在自然界中較為常見,科學研究也非常之多,但是超疏油性質卻在自然中鮮有發現和較少研究,而疏油塗層具有更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該課題組使用簡便並可用於工業生產的方法構建了超雙疏的鈦/二氧化鈦表面,該超疏表面可適用於多種油液。研究人員首先在鈦表面構建微米結構,然後在該微米結構上生長一層二氧化鈦納米管陣列,最後對材料進行低表面能塗層改性。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對此表面微結構和紫外光輻照的控制,實現其疏油性質的調控,油滴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性也可以得到了調控,這也是國際上的首次報導。

研究發現,製備靜態接觸角大於150°和滾動角小於10°的超疏油表面比製備超疏水表面更加困難。以往大部分研究所製備的超疏油材料範圍較窄,疏油性能遠遠達不到應用標準,而且技術也不夠成熟,很難實現商業化推廣。該研究所採用的工藝基本滿足工業化生產的要求,因此對於功能超疏油材料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均具有重要意義,此種材料在潤滑油密封防爬行、自清潔、微流體油滴控制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的支持。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出版的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雜誌。(生物谷www.bioon.net)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J. Phys. Chem. C DOI: 10.1021/jp1023185

Engineering a Titanium Surface with Controllable Oleophobicity and Switchable Oil Adhesion
Daoai Wang??, Xiaolong Wang??, Xinjie Liu?? and Feng Zho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Lubrication,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and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 demonstrate techniques to fabricate, for the first time, superoleophobic surfaces on engineered functional titanium either by novel anodization or by a combination of anodization and laser technology. The approach basically involves the formation of microstructures on a Ti surface first and then the formation of TiO2 nanotube arrays above, followed by postmodification of hydrophobic material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at the switchable wettability toward superoleophobicity and the reversible adhesion of oil droplets between sliding superoleophobicity and sticky superoleophobicity were realized on these surfaces through the alternate treatment by UV and annealing. The movement of a magnetic oil droplet can be manipulated on the surface by applying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engineered surfaces in oil sealing and anticreeping are demonstrated. The approach represents a key addition to functional superoleophobic materials.

相關焦點

  • 蘇州納米所高粘度油水分離研究取得新進展
    蘇州納米所高粘度油水分離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6-05-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然而,因海洋漏油、工業廢油和生活用油等產生的含油廢汙水也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類健康,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挑戰,油水分離也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研究課題。在油水分離中最令人頭疼的難題之一是原油、重油等高粘度油的分離或漏油處理,該類油極易粘附並汙染分離材料和設施,造成其功能失效,很多超浸潤材料也不能倖免。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潤溼性作為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人們開發了許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比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超疏油性質,在空氣中油滴則會在乾燥的表面快速鋪展,從而失去防汙功能。
  • 曾志翔:親油疏水材料與溢油應急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親油疏水材料與溢油應急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報記者 馬愛平  近年來,隨著石油化工行業的迅速發展和石油產品的大量使用,由溢油引起的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海上漏油事故頻頻發生,在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之餘還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 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獲得水下透明超疏油界面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教授團隊基於飛秒雷射微加工技術獲得了水下透明超疏油界面。該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材料類期刊J. Mater. Chem.A [3, 9379-9384 (2015)]上,同時該研究工作被國際科技新聞網站Chemistry World以標題「Fish and Flowers Inspire Diving Goggle Material」報導。  該研究靈感來自於魚鱗和山荷葉獨特的功能表面特性。魚鱗在水下不會被油所汙染,而山荷葉在雨中會由白色變為透明。
  • 仿生多相介質表面極端潤溼行為調控研究獲進展
    潤溼性是生物體和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引發學界關注。基於仿生表界面的特殊潤溼屬性,科研人員開發出較多具有超疏液性質的功能材料表面。但目前發展的超疏液材料表面僅能夠在單一的環境介質中表現其獨特的疏液性質,如鯊魚皮膚表面僅能夠在水下表現出超疏油性質;油滴在空氣中則會在乾燥表面快速鋪展,失去防汙功能。此外,目前發展的超潤溼狀態僅局限於超疏水和水下超疏油兩種狀態,還存在新穎且更細分的潤溼狀態。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他們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薄膜材料)
    他們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薄膜材料)(CREDIT:Kota lab/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Gaofenzi.org新材料短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簡稱CSU)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膠帶,稱為超疏液膠帶(Superomniphobic Tape),這種膠帶柔軟而且幾乎可以粘在任何材料表面上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仿生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仿生學家們對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以期待這種「荷葉效應」能早日為人們所利用。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悉,我國的高分子研究人員已經研製成功了這種具有超級疏水、疏油與自潔能力的人工仿生荷葉表面。在該所,記者看到了這種人工表面的自潔過程:在一個相對光滑的平面倒上一種聚合物溶液,使其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高分子膜,這個平面就具備了類似荷葉表面的自潔功能。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科研人員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
    他們發明了幾乎可粘任何表面的超疏水又超疏油膠帶(薄膜材料)
  • 寧波材料所開發出超親/超疏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含氟聚合物樹脂具有低表面能、良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耐候性等突出特點,廣泛應用於高性能防腐、防汙塗料、防腐內襯、包裝膜以及分離膜材料等領域。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膜團隊發展了一種非溶劑輔助熱致相分離的方法(Nat-ips)(Desalination, 2012, 298,99-105),製備出具有互穿網絡雙連續結構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即採用聚偏氟乙烯的非優良溶劑、在低於聚偏氟乙烯熔點的溫度下得到熱力學穩定聚合物溶液,通過降低溫度以及採用非溶劑的方法,誘導聚偏氟乙烯發生相分離,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寧波材料所親油疏水溢油應急材料實現產業化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研製的高性能親油疏水溢油應急材料已實現產業化。  為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效、快速的溢油應急處理,寧波材料所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曾志翔、王剛等研究人員,研製了系列親油疏水材料,並基於這些材料開發新型智能溢油應急裝置。通過對材料的孔徑控制、結構設計及表面能調控(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3. 49(24): p. 2424-2426.
  • 基礎研究|我區新型磁相變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Yb2In and Eu2-xYbxIn alloys)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在新型磁相變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iCAM 2017新材料網絡會議Day2:納米材料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iCAM 2017的首日,新能與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11月2日,會議的Day2,納米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如期拉開帷幕,8位納米材料技術研發、應用專家及廠商技術專家分享了納米材料在新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精彩報告。以下為報告內容簡要及報告專家解答的部分在線網友提問問題,以饗讀者。
  • 青島能源所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生物質材料具有來源豐富、可再生等優點,在可持續能源材料開發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以海洋中豐富的海藻多糖、甲殼素等生物質材料為基礎,研究開發高性能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仿生能源與儲能系統團隊負責人崔光磊等在海洋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Electrochem. Soc.、Electrochim Acta、J Mater Chem等雜誌,並有多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光子晶體電浸潤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而光子晶體表面的特殊浸潤性設計會賦予材料更多優異性能及新應用,比如可有效加速光子晶體的傳感及檢測、可實現具有超強防汙的光子晶體光學器件等,因此光子晶體超浸潤性研究得到了廣泛關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