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能源所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生物質材料具有來源豐富、可再生等優點,在可持續能源材料開發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以海洋中豐富的海藻多糖、甲殼素等生物質材料為基礎,研究開發高性能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仿生能源與儲能系統團隊負責人崔光磊等在海洋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Electrochem. Soc.、Electrochim Acta、J Mater Chem等雜誌,並有多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

通過低成本無紡布加工技術利用生物質纖維素材料和耐溫聚合物材料製備複合動力電池隔膜(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3, 5, 128-134.),與傳統聚烯烴隔膜相比,以生物質纖維素為原料,成本低廉,綠色環保。同時,該隔膜由於獨特的極性和化學、物理結構,具有很好的電解液浸潤性、較高的孔隙率和離子電導率,具有適宜的機械強度和優異的耐高溫性能。該團隊通過隔膜材料設計與成型過程集成創新,解決了動力電池隔膜關鍵技術問題,構建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動力電池隔膜產業化技術體系,在材料製備和核心設備領域已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ZL201110147715.6,ZL201110147725.X,ZL201220602823.8)。

開發低成本的本徵阻燃複合隔膜體系對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能意義重大。該團隊研發的聚芳碸醯胺/海藻酸鈉/二氧化矽複合隔膜具有高孔隙率和電解液吸收率、優異的阻燃性能和耐高溫性能(J. Electrochem. Soc., 2013, 160 (6), A769-A774)。以該聚芳碸醯胺基複合隔膜組裝的鋰離子電池即使在120攝氏度溫度下使用也可以進行快速充放電。該聚芳碸醯胺基複合隔膜特別適用於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此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隔膜技術將會促進我國高端電池隔膜產業發展。

油系粘結劑(例如聚偏氟乙烯)在鋰離子電池極片生產中應用廣泛,但在漿料製備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二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劑,生產成本高,還會汙染環境,而且楊式模量低,脆性大,柔韌性不好,抗拉強度低,以此為粘結劑製備的電極片容易出現「掉料」現象,電極片在充放電過程中也容易出現由於極片內應力造成的斷面和裂紋。海洋生物質材料海藻多糖、甲殼素等具有優異的黏結性能,但成膜性不好。該團隊通過對海洋生物質材料進行功能化修飾,提高成膜性和電化學的穩定性,開發出新型高性能海洋生物質水系粘結劑。該粘結劑彈性模量高,經濟環保,可承受電極循環過程中活性物質顆粒在一定程度上的膨脹與收縮,特別適合矽系高能量密度的電極材料和高電位的正極材料。高穩定性的水性粘合材料的研發為鋰動力電池的綠色生產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原料與技術支撐,對推進藍色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目前,該研究已申請發明專利4項。

傳統電解質中的六氟磷酸鋰鹽,製備條件苛刻, 成本高,熱穩定性差,對水也極其敏感。該團隊利用生物質原料設計與合成新型的生物基聚合型硼酸鋰鹽(Electrochim Acta 2013, 92, 132-138.),具有優異的耐熱性、高的鋰離子遷移數和離子導電率,為動力電池的開發提供了耐高溫、安全的電解質體系,該聚合物電解質可大大提升電池的安全性能。該研究已申請發明專利2項。

該團隊基於高性能隔膜、粘結劑和電解質鹽技術進展,以具有良好的嵌鋰性能的高比容量金屬氮化物複合材料為電極材料,採用先進的預嵌鋰技術,優化電解液中的微量添加劑組成,輔以自主研發的隔膜,減小電容器內阻,提高電解液/隔膜界面穩定性,提高超級電容器的循環性能,構建高能量密度的超級電容器,開發出能量密度與鉛酸電池相當,性價比優良的環保儲能電池(J Mater Chem, 2012, 22, 24918;J. Mater Chem A, 2013, 1, 5949;ACS Nano, 2013, DOI: 10.1021/nn401402a)。目前,該團隊正在優化電容器器件結構,希望開發性能更加優越的鋰離子電容器儲能器件。該領域的研究已獲發明專利授權4項(ZL200910226430.4、ZL201010104001.2、ZL201010104003.1、ZL201010108048.6)。

上述研究獲得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科技部「973」、「863」科技專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企業對海洋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的支持。

青島能源所生物質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藍藻生物液體燃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藍藻,可以構建高效定向生物合成生物液體燃料的代謝途徑,實現在單一生物體內從太陽能和二氧化碳到生物液體燃料的直接轉化及胞外分泌,對開發新一代光合能源微生物系統、解決生物質資源不足這一生物質能源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基因工程藍藻製備生物液體燃料,近兩年已經引起國際生物質能源學術界與企業界的廣泛關注。
  • 青島能源所等揭示生物質殘炭燃燒機理
    木材等生物質的燃燒過程包括揮發分的明火燃燒和殘留焦炭(殘炭)的熾燃。相對於明火燃燒,殘炭的熾燃能夠在極度欠氧條件下維持,有反應溫和、持續時間長的特點,且在通風條件良好時能夠再次引發劇烈的明火燃燒。殘炭熾燃機理的研究對生物質的高效清潔燃燒,以及森林火災、木質建築火災的預警和撲救有指導意義。
  • 青島能源所等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青島能源所等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5-02-04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語音播報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團隊研究員馮銀剛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柯莎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在石墨炔能源存儲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團隊與化學研究所李玉良課題組合作,將石墨炔類材料先後應用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容器等能源存儲器件,並對其電化學性能及儲能機制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系統研究。氯雜石墨炔的結構及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碳素材料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而石墨炔類材料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一類全新的碳素材料。
  • 中科院生物質能源研討會在京召開
    第一突破口:原料「其實人類從未缺過能源,人類缺的是廉價的能源。」這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嶽國君發出的感慨。中糧2006年開始涉足生物質液體燃料的研發,僅為了尋找合適的材料就花費了3年時間。致力於生物柴油生產的福建龍巖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一行調研青島能源所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一行調研青島能源所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2020-08-11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青島能源所發現pH依賴蛋白質相互作用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研究組研究員馮銀剛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能源微生物的一對相互作用蛋白質模塊中發現一種獨特的pH依賴的雙結合位點切換現象,並闡明其化學和結構機制。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 寧波材料所關於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產生了更迫切的需求,也導致了一系列危及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問題,解決能源開發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巨大挑戰。過去幾年,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研究團隊圍繞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和能源方面的功能特性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團隊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開發能夠用來清潔水汙染的鋁基非晶合金,二是探究鋁基非晶合金在儲能和析氫等能源方面的應用。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規劃和專家研究,到2020年,全國可開發生物質資源量至少可相當於15億噸標準煤,其中30%來自傳統生物質,70%由農業林業能源植物提供。   農業和林業的生物質能源可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為此,建議我國把農業和林業方面的生物質能源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 韓國未來能源技術考察團訪問廣州能源所
    座談會現場11月8日,由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責任研究員金淵濟教授,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先任研究員金光武教授以及漢陽大學尚炳仁副教授組成的韓國「未來能源技術」考察團,在廣東省科技廳國際合作交流協會鍾薇部長的陪同下訪問了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中科大在生物質製備納米結構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俞書宏課題組在低溫水熱碳化生物質製備功能性碳基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其中有關生物質水熱碳化製備高活性富碳納米功能材料的一系列工作引起國際關注。最近,該課題組應邀撰寫觀點透視綜述論文,並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Dalton Trans上,英國皇家化學會網站也進行了報導。
  • 國內外生物質能源林研究
    泓森槐——生物質能源林優選樹種泓森槐生長迅速,萌櫱力強,燃燒熱值高,生物量產值遠大於其他樹種,木質纖維素含量較高,是作為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優質原料;也是營造短周期能源林的優良樹種。我國目前的開發林木生物質能源的呼聲很高,國家林業局也積極推動這項能源產業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政策因素對林木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能源產品市場的認可度不高,原材料與處理設備和生產設備落後;傳統的產品成本核算體系的修正等。
  • 發展生物質能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3、保障長期能源安全。現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利用的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水電、核電等。其中.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現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利用生物質能源的技術水平、開發方式、數量規模、商業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別。目前,發達國家主要是利用生物質能源發電供熱,然後才是生產生物質液體燃料,並實行商業化運營。發展中國家所使用的大部分生物質能源是以直接燃燒方式用作炊事和採暖,熱效率較低。且具有非商品性質。
  • 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
    6月14日,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家非糧能源中心)啟動掛牌儀式在廣西科學院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的代表近200人出席。
  • 青島能源所等在嗜熱菌微進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問題的解答對於生命起源研究、極端生物資源的挖掘、工業微生物的馴化等均具重要的意義。部分嗜熱菌具有耐高溫、高效降解纖維素、共利用五碳糖六碳糖等生理特性,在整合生物加工技術(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等纖維素燃料技術路線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這項技術讓地溝油有了新用途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傳來喜訊:該研究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並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
  • 做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引路人
    作為山東省生物質能產業聯盟科技推廣中心主任,你十分重視國家的能源戰略發展,並對生物質能源有深入的研究,請介紹一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情況。    霍寶民:要想了解生物質能源,必須知道什麼是生物質和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 生物質能源主導論
    近十年中國和世界能源形勢變化實在太大了,早先提出的48字能源方針和現行能源政策應該重新審視與評估了,需要研究和制定一個新的國家能源大戰略,其關鍵詞至少有「自主」、「安全」與「積極轉型」。這是生物質特質所決定而不是人的意志和政策導向所能長期左右的,誰看不到這一點誰就會吃虧。 將生物質能源提升到應有的戰略高度 美歐等工業化國家很重視生物質能源的促農功能,對農村經濟還很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就更具重要意義。
  • 石元春院士:生物質能源仍被邊緣化
    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十二五」研究生青年發展系列活動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專場上,兩院院士石元春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併網瓶頸、設備質量、關鍵技術與材料國產化、發電總量及平均發電量效果、產能過剩等,都是石元春擔心的問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大大躍』,是否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石元春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