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燃燒學會主席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所
日前,國際燃燒學會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教授凱薩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並作學術報告,概述了燃燒化學對實現綠色清潔燃燒以及開發新技術和替代燃料的重要作用,介紹了近年來國際上燃燒化學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進展,以及與燃燒化學反應相關的測試方法和診斷技術的進展。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中,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建設為價值取向,進一步凝練科技目標,大力加強「三性」研究,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性科研工作。最近在海洋波浪能發電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製的波能裝置能將海洋的隨機波浪能轉換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的電力。從而為大規模地利用海洋能開闢了新的途徑。
-
韓國三星技術研究院GRO項目在青島能源所啟動
2月1日,韓國綜合技術研究院GRO(面向全球徵集的研究拓展項目)「基於芴的衍生物/DNA的納米尺度邏輯門的構建及其應用」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舉行。三星技術研究院代表孟晉宇經理、周金明博士,項目負責人、研究所功能有機材料團隊負責人陽仁強研究員、郭靜、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
廣州能源所研究員袁浩然榮獲第二十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廣東青年五四獎章」是團省委、省青聯授予廣東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在經過初審、初評、覆審、考察、公示、終評以及確定人選後,廣州能源所袁浩然脫穎而出。 袁浩然,研究員,現為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城鄉礦山集成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第五黨支部書記,致力於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農林廢物為主的有機廢物能源化與資源化高效清潔利用基礎理論及技術攻關研究,構建了具有高效轉化與近零排放特點的有機廢物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理論和技術體系,形成了「能量再生-物資循環」的有機廢物高效清潔利用方法與路徑。申請國際發明專利4件,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2件。
-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2018-03-27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語音播報 應頁巖氣與地質工程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曉邀請,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能源所研究員
-
記中科院廣州能源所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新聞—科學網
-
韓國可再生能源:繁榮還是滯後
14日,韓國知識經濟部網站發表聲明稱,最近幾年,韓國的可再生能源在國內銷售量、出口量和私人投資等方面都迅速增長。但是,在技術水平方面韓國的可再生能源還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根據韓國知識經濟部與名為太陽能和能源的市場研究機構14日公布的報告,2010年韓國國內可再生能源銷售總值為72億美元,同比增長58%。
-
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訪問青島能源所
座談會現場11月4日,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資深顧問張清風、秘書長萬其超等率「2011兩岸科技主管交流訪問團」一行8人到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訪問交流雙方均認為,臺灣地區科研院校與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在諸多方向存在合作潛力,雙方將深化溝通與交流,充分利用海峽兩岸各類渠道開展實質性科技合作。會後,交流訪問團一行參觀了研究所公共實驗室。科技部海峽兩岸交流中心、青島市科技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等陪同訪問。青島能源所功能基因組團隊、先進有機功能材料團隊、仿生能源與系統團隊等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座談。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海洋能實驗室招聘啟事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成立於1979年,主要從事海洋能利用技術、風能利用技術、海島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等研究和開發。實驗室在我國波浪能利用技術研究中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一定的知名度,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國際交流頻繁,出國學習和培訓機會多,實驗設施較好,科研經費充裕,並有實海況試驗基地一座。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6-10-26 廣州分院 【字體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盛松偉、遊亞戈、王坤林、張亞群等完成的「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開發與示範」項目榮獲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廣州能源所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獲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研建的10kW「鷹式一號」波浪能發電裝置首次實現了我國漂浮式波浪能裝置在實海況條件下長期穩定工作,並在201330號颱風「海燕」中發電。
-
這一「夢幻能源」竟能引領革命,改變世界能源利用格局!
可燃冰也被稱為「夢幻能源」,簡單來說就是海床底下的天然氣,經過高壓低溫和水結合成的固體形態,轉化成可用甲烷氣體可供臺灣地區使用30~50年,也是科學家認為未來重要的可替代能源之一。2019年4月,中國臺灣地區使用「勵進研究船」探測出臺灣西南海域附近存在大量的可燃冰,完成了「勵進研究船」的首航任務。
-
石墨烯:重塑全球能源的未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新能源緊密相關的新材料產業,比如石墨烯產業,既是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也勢必會對全球科技、能源、環境等各個領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石墨烯對全球未來能源結構的影響 能源與環境是人類發展永恆的主題。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偉大的工業時代都以世界能源革命和新的主導型能源機制的引入為基礎和標誌。新一輪能源革命的主要特徵是全球化、低碳化、智能化,其間伴隨著舊世界秩序的解體和新世界秩序的重構。這將決定哪些國家最終能贏得未來百年的戰略發展主動權。
-
廣州發展董事長伍竹林:以清潔能源護航綠色發展
對於未來的發展,廣州發展董事長伍竹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近年來向清潔能源供應商轉型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裝機規模大幅增長,項目管理經驗不斷增加,未來將繼續加大新能源投資力度,圍繞建設華南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清潔能源供應商的目標,全面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完成交接
7月16日下午,中海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廣州能源所黨委書記馬隆龍、科技處副處長姜洋、海洋能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交接活動。
-
韓國能源政策大轉向:不再開發核電 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韓國總統文在寅19日宣布,他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將終止所有建設新核電站的計劃,也不再批准延期運行現有核電站,以兌現競選承諾。韓國上世紀70年代建成第一臺商業核電機組,進入21世紀以來更積極推進自主研發核電技術,爭奪海外市場訂單,躋身核技術主要出口國行列。放棄開發核能,顯示韓國能源政策重大轉向。
-
俞培根率隊訪問廣東能源集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5月27日,東方電氣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俞培根率隊訪問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東能源集團」),與廣東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黃鎮海就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行了親切交流。
-
在未來或許可以利用海水溫差,給人類提供所需要的能源!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隱藏在海洋中的能量可以供給世界運轉所需的能源。早在1870年,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就在《海底兩萬裡》中有這樣一段充滿想像力的描述:「就人類信仰而言,全世界最大的能量是光與愛;而就無限能源而言,非『海洋能』莫屬!」何謂「海洋溫差發電」?
-
研討未來能源高效利用,我校成功主辦第八屆國際能源利用研討會...
研討未來能源高效利用,我校成功主辦第八屆國際能源利用研討會(IWEC2019) 2019-08-29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國首爾國家大學Bio-MAX研究院代表團訪問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
3月21日,韓國首爾國家大學Bio-MAX研究院Young Je Yoo所長一行訪問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董志峰副局級調研員代表中心會見了來訪代表團,雙方交流了中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
漢能專注能源創新 移動能源改變未來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需要優先發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205項,這當中就包括備受矚目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漢能集團作為國內薄膜光伏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提出了移動能源+薄膜光伏發電」,從能源的消耗者變成能源的自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