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能源所研究員潘哲君訪問地質地球所

2018-03-27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應頁巖氣與地質工程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曉邀請,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能源所研究員、非常規天然氣儲層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執行副主編潘哲君訪問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並於3月22日在研究所作了題為Gas transport in proppant supported shale fracture的學術報告。

  在報告中,潘哲君介紹了一種基於3D列印模具進行頁巖滲透率各向異性測試的技術方法,隨後介紹了完整樣品及含裂隙樣品的頁巖滲透率,重點闡述了支撐劑類型、分布、層數等參數對裂隙滲透率的影響規律。報告引起與會人員的濃厚興趣,大家不僅針對裂隙性質對滲透率的影響、含支撐劑的裂隙滲透率規律及相關實驗技術方法進行了熱烈討論,還對新的研究思路、高水平論文寫作等方面進行了經驗交流。

  學術報告結束之後,潘哲君參觀了高能CT巖石力學實驗室、微納結構成像實驗室和超低滲測試實驗室,並與相關實驗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

  潘哲君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地質與開發、氣體在非常規儲層中賦存和流動的實驗及機理研究、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預測等。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100餘篇,10篇為ESI1%高被引論文,SCI總被引2800餘次。

參觀實驗室

  應頁巖氣與地質工程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曉邀請,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能源所研究員、非常規天然氣儲層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執行副主編潘哲君訪問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並於3月22日在研究所作了題為Gas transport in proppant supported shale fracture的學術報告。
  在報告中,潘哲君介紹了一種基於3D列印模具進行頁巖滲透率各向異性測試的技術方法,隨後介紹了完整樣品及含裂隙樣品的頁巖滲透率,重點闡述了支撐劑類型、分布、層數等參數對裂隙滲透率的影響規律。報告引起與會人員的濃厚興趣,大家不僅針對裂隙性質對滲透率的影響、含支撐劑的裂隙滲透率規律及相關實驗技術方法進行了熱烈討論,還對新的研究思路、高水平論文寫作等方面進行了經驗交流。
  學術報告結束之後,潘哲君參觀了高能CT巖石力學實驗室、微納結構成像實驗室和超低滲測試實驗室,並與相關實驗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
  潘哲君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地質與開發、氣體在非常規儲層中賦存和流動的實驗及機理研究、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預測等。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100餘篇,10篇為ESI1%高被引論文,SCI總被引2800餘次。

參觀實驗室

列印 責任編輯:任霄鵬

相關焦點

  • 國際SCI期刊《天然氣科學與工程》高級編輯潘哲君等到武漢巖土所交流
    ,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天然氣科學與工程)高級編輯潘哲君和主編助理張智恩到武漢巖土所訪問並作學術交流。  潘哲君畢業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現任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研究員,非常規天然氣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共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8篇為ESI前1%高被引論文,SCI總被引2100餘次,H-Index為25。  張智恩博士畢業於重慶大學。
  • 韓國未來能源技術考察團訪問廣州能源所
    座談會現場11月8日,由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責任研究員金淵濟教授,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先任研究員金光武教授以及漢陽大學尚炳仁副教授組成的韓國「未來能源技術」考察團,在廣東省科技廳國際合作交流協會鍾薇部長的陪同下訪問了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7-10-3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0月26日下午,應研究員梁長浩的邀請,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交流訪問
  • 俄羅斯普通物理所教授Igor Veselovsky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俄羅斯普通物理所教授Igor Veselovsky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8-09-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瑞士聯邦工學院Michael Gratzel教授訪問物理所等
    日至26日來華進行學術訪問。8月22日上午,物理所陳立泉院士會見了Grätzel教授,孟慶波研究員介紹了物理所清潔能源實驗室概況和近期科研成果,並就雙邊合作和青年人才培養事宜進行了商討。下午在物理所報告廳,Grätzel教授作了一場題為Molecular Photovoltaics and Mesoscopic Solar Cells的學術報告。
  •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院長訪問上海巴斯德所
    7月1日,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e et de la Recherche Medicale,INSERM)院長Yves Levy、負責國際合作的副院長Philippe Arhets、Serge Benichou教授一行訪問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歡迎你!
    1999年由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研究所戰略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以固體地球科學為主攻方向,建設『理論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科教融合』四位一體的新型國際化研究中心」。在全球性地球科學問題研究上取得原創性突破,發展地球科學理論;聚焦國家資源、能源和環境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支撐國家戰略需求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6-03-0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小】 語音播報   2月26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邀請
  • 英國利茲大學古氣候模擬團隊到地質地球所交流---中國科學院
    英國利茲大學古氣候模擬團隊到地質地球所交流 2016-10-24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唐自華邀請,英國利茲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教授Alan Haywood一行於10月15日至21日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
  •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徐啟銘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徐啟銘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7-10-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訪問期間,徐啟銘參觀了相關實驗室,了解到近年來安光所雷射技術中心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論文撰寫等方面取得的眾多成績後,對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讚譽。此外,雙方還就正在參與的合作項目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諮詢和分析,徐啟銘期望能夠進一步共同合作,促進兩岸的學術交流。
  • 路甬祥院長到地質地球所視察並作重要指示(圖)
    路院長指出,現在世界上能源緊張,中國的能源消耗也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努力探明中國960萬平方公裡陸地和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中的各種類型油氣藏,要在勘探手段上有突破。以後要評價這類的研究所,要看對國家資源的勘探和發現有什麼重大的貢獻,對資源認知的理論、手段與技術有什麼關鍵性的突破,這些關鍵性的突破,包括了我們國家資源方面的勘探,同時也為世界同行所承認。
  • 比利時法蘭德斯技術研究院Seuntjens教授訪問成都山地所
    5月31日,比利時法蘭德斯技術研究院(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 VITO)項目經理Seuntjens教授來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並召開專題學術交流會。會議由科技處張寧副處長主持,山地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教授Pierre Ruterana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教授Pierre Ruterana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5-09-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9月18至19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副所長曾雉邀請
  •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2017-06-0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地質地球所給出中國行星探索路線圖
    地質地球所給出中國行星探索路線圖 2018-07-17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行星探測所需要的工程及科學知識儲備通常極其複雜,根據以往的國際經驗,國際合作在此類大型計劃中往往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行星探索路線對於中國發展行星探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2016-08-23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因此,作為一種潛在可規模化的清潔能源生產和固碳減排方案,微藻能源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高效遺傳工具的匱乏,極大限制了工業產油微藻的機制研究和分子育種。
  • 地質地球所等獲得感磁微生物起源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新認識
    趨磁細菌是地球上已知出現最早的感磁生物,是研究生物感磁起源和演化的突破口。傳統觀點認為,細菌和古菌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顯著區別之一在於,前者的細胞中不具有細胞器(由生物膜包被,並且具有特定形態和功能的亞細胞結構)。
  • 地質地球所等定量論證天然氣水合物無定形相的存在
    豐富的籠子類型和籠子充填狀態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在能源、環境、油氣運輸和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值得人們像歷史上對煤炭和石油的研究一樣下大力氣研究天然氣水合物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分子動力學學科組郭光軍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於2009年10月6日曾提出天然氣水合物成核機制的籠子吸附假說,預測出水合物在形成過程中應該經歷一個各種籠子結構混雜堆垛的無定形相過渡態。兩天後,Walsh等在Science上發表了第一條水合物自發成核生長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軌跡。
  • 凍土地帶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哈市召開
    東北林業大學校長李斌教授、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濤博士、國際科學聯合會和聯合國減災署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韓群力研究員、內蒙古交通建設質量監督局局長王殿臣高級工程師到會表示祝賀,中國科學院崔鵬院士委託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蘇立君研究員到會宣讀賀詞並做主題報告,大會開幕式由東北林業大學寒區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單煒教授主持。
  •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5-06-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唐孝炎首次訪問安徽光機所,並作了題為《我國大氣環境科學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