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Gratzel教授參觀物理所實驗室
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孟慶波研究員的邀請,中國科學院2010年度「愛因斯坦講席教授」獲得者、瑞士聯邦工學院著名光電化學家Michael Grätzel教授於8月21日至26日來華進行學術訪問。
8月22日上午,物理所陳立泉院士會見了Grätzel教授,孟慶波研究員介紹了物理所清潔能源實驗室概況和近期科研成果,並就雙邊合作和青年人才培養事宜進行了商討。下午在物理所報告廳,Grätzel教授作了一場題為Molecular Photovoltaics and Mesoscopic Solar Cells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教授和物理所陳立泉院士共同主持。報告開始前,蘇剛代表中國科學院向Michael Grätzel教授頒發了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證書。來自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所、化學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的200餘名師生聽取了Grätzel教授的精彩報告,並與Michael Grätzel教授進行了熱烈討論。此次報告會使青年科研人員更好地接觸了國際能源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加強了同世界能源領域頂尖科學家的溝通與交流。
訪問期間,Grätzel教授聽取了物理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多位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介紹,進行了熱烈的學術討論;還參觀了物理所的清潔能源實驗室E01課題組、E02課題組、E03課題組及軟物質物理實驗室SM6課題組和表面實驗室SF5課題組等實驗室。
8月24日至25日,應李燦院士的邀請,Grätzel教授前往大連訪問,參觀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並作了一場題為The Advent of Mesoscopic Solar Cells的學術報告。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部分師生向Grätzel教授介紹他們的最新工作進展並進行了交流討論。
8月26日上午,在物理所陳立泉院士和孟慶波研究員的陪同下,Grätzel教授訪問了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會見了Grätzel教授,並就新能源領域的關鍵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Michael Grätzel教授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國巴黎高師、荷蘭代爾夫特工業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客座教授,獲得2010年芬蘭技術研究院的千年科技獎(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2009年國際巴仁獎(Balzan Prize)等多項國際大獎。迄今為止,他撰寫專著兩部,擁有專利50餘項,發表期刊論文800多篇。其文章被引用超過77000次,H因子為128,為世界被引用最高的10位化學家之一,位居物理化學領域第一名。Grätzel教授發明的納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第一個具三維互穿網絡結構的「本體」異質結器件。該電池模擬自然界的光合作用,通過吸附在半導體氧化物納米晶上的染料分子或半導體量子點來實現光的吸收,是唯一的一種將光吸收與電荷分離和載流子輸運過程相分離的光伏電池。近些年,這類太陽能電池由於未來在成本、效率、穩定性、以及環境相容性的優勢而成為傳統光伏器件的有力競爭者,展示了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