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2016-08-23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自然界的一些真核微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和存儲為油脂。因此,作為一種潛在可規模化的清潔能源生產和固碳減排方案,微藻能源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高效遺傳工具的匱乏,極大限制了工業產油微藻的機制研究和分子育種。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微擬球藻為模式,率先建立了基於Cas9/gRNA的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打開了其反向遺傳工程的大門。這一成果於819日在線發表於《植物學雜誌》(The Plant Journal

  微擬球藻是一種可在室外大規模海水培養的工業產油微藻,具有生長速度快、大量積累油脂和EPA、二氧化碳耐受能力強等優點,因此已經成為能源微藻研究領域的主要模式藻株之一,也在國內外諸多微藻固碳產油示範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反向遺傳工程技術的匱乏從根本上阻礙了針對二氧化碳固定能力和產油效率等諸多關鍵性狀的系統改造。

  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博士研究生王勤濤和博士路延篤等在海洋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中,通過特定外源Cas9蛋白和指引RNA分子guide RNA的設計和共同表達,結合基於二代測序的高通量轉化株鑑定方法,實現了位於硝酸還原酶基因編碼序列的目標位點上五個鹼基的精確刪除(見下圖),並篩選分離出與預測的表型與基因型均完全契合的基因組編輯突變藻株,從而在工業產油微藻中示範了基因組的精準編輯。

  這一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建立,使得微擬球藻基因組上每個編碼或非編碼位點的功能鑑定成為可能。與單細胞中心發展的一系列單細胞拉曼成像、拉曼分選和測序技術相結合,該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能夠以出色的精度、廣度和通量來建立微藻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關聯,並進而通過基因組精準手術來設計與塑造理想的微藻性狀。這一嶄新技術平臺的建立與完善對於能源微藻的分子育種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上述工作由單細胞中心研究員徐健主持完成,獲得了科技部、基金委和中科院含碳氣體利用等項目的前期支持。

    論文連結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自然界的一些真核微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和存儲為油脂。因此,作為一種潛在可規模化的清潔能源生產和固碳減排方案,微藻能源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高效遺傳工具的匱乏,極大限制了工業產油微藻的機制研究和分子育種。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微擬球藻為模式,率先建立了基於Cas9/gRNA的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打開了其反向遺傳工程的大門。這一成果於8月19日在線發表於《植物學雜誌》(The Plant Journal)。
  微擬球藻是一種可在室外大規模海水培養的工業產油微藻,具有生長速度快、大量積累油脂和EPA、二氧化碳耐受能力強等優點,因此已經成為能源微藻研究領域的主要模式藻株之一,也在國內外諸多微藻固碳產油示範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反向遺傳工程技術的匱乏從根本上阻礙了針對二氧化碳固定能力和產油效率等諸多關鍵性狀的系統改造。
  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博士研究生王勤濤和博士路延篤等在海洋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中,通過特定外源Cas9蛋白和指引RNA分子(guide RNA)的設計和共同表達,結合基於二代測序的高通量轉化株鑑定方法,實現了位於硝酸還原酶基因編碼序列的目標位點上五個鹼基的精確刪除(見下圖),並篩選分離出與預測的表型與基因型均完全契合的基因組編輯突變藻株,從而在工業產油微藻中示範了基因組的精準編輯。
  這一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建立,使得微擬球藻基因組上每個編碼或非編碼位點的功能鑑定成為可能。與單細胞中心發展的一系列單細胞拉曼成像、拉曼分選和測序技術相結合,該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能夠以出色的精度、廣度和通量來建立微藻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關聯,並進而通過基因組精準手術來設計與塑造理想的微藻性狀。這一嶄新技術平臺的建立與完善對於能源微藻的分子育種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上述工作由單細胞中心研究員徐健主持完成,獲得了科技部、基金委和中科院含碳氣體利用等項目的前期支持。
    論文連結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通過代謝工程提升工業產油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效率
    工業產油微藻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光能大規模地轉化為油脂,因此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生產和二氧化碳高值化的潛在方案,在國內外受到了廣泛關注。針對如何提升工業產油微藻的固碳能力這一關鍵問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示範了一種通過調控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激活酶來增強細胞固碳活性,從而大幅度提高微藻生物質與油脂產率的策略。
  • 科學網—微藻產油規模化迎「曙光」
    微藻能源就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能源。 微擬球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廣泛分布於海水、淡水和微鹹水中。其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與德國魯爾大學植物生物化學系合作,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的視角。
  • 研究揭示工業產油微藻二氧化碳濃縮機制全局特徵
    利用微藻將工業源CO2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在碳中性能源體系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工業微藻如何高效固定CO2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等發現,作為一種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細胞集至少三種碳濃縮機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的特徵於一身。
  • 【中國科學報】微藻產油規模化迎「曙光」
    微藻能源就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能源。  微擬球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廣泛分布於海水、淡水和微鹹水中。其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與德國魯爾大學植物生物化學系合作,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中國科學報】青島能源所建立微擬球藻資料庫支撐「綠色重生」計劃
    為了促進全球微擬球藻研究群體的資源共享和合作、加速工業產油微藻合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技術的進展,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聯合來自韓國、德國、美國、法國等國的14個實驗室,發布了「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NanDeSyn)。該工作近日發表於《植物學期刊》。
  •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所海洋微藻項目進入產業化開發
    近年來,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圍繞海洋微藻生物能源與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逐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示範到產業化開發的完整的研發鏈條,海洋藻類項目的技術和系列產品研發開始領跑世界,取得重要突破。該所創立了基於單細胞技術的微藻種質資源高通量篩選與定向遺傳改造平臺,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微藻產油的遺傳與調控機制,為獲得適於工業化放大的優質藻種資源奠定基礎;發展了高效的微藻生物膜貼壁培養新技術並建成中試系統,培養產率高達6~8噸/畝/年,微藻光合效率平均達到了10%以上,為目前國際報導最高水平。
  • 研究人員建立NanDeSyn資料庫支撐「綠色重生」國際合作計劃
    作為一種模式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spp.)在藻類養殖產業上有廣泛應用,並已成為一個藻類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體系。為了促進全球微擬球藻研究群體的資源共享和通力合作,加速工業產油微藻合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技術的進展,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研究中心以及來自中國、韓國、德國、美國、法國等14個實驗室的國際聯合團隊,發布「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NanDeSyn)。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學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的微藻細胞工廠—新聞...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建立—新聞—科學網
    作為一種模式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不僅在藻類養殖產業中有廣泛應用,而且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重視的藻類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體系。 為促進全球微擬球藻研究群體的資源共享和通力合作,加速工業產油微藻合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技術的進展,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聯合中外14個實驗室組成國際聯合團隊,發布了「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NanDeSyn:http://www.nandesyn.org),該工作近日發表於《植物學期刊》
  • 【中國科學報】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微藻細胞工廠
    日前,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研究證明,自然界中存在對於二十碳五烯酸(EPA)、亞油酸(L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分子具有選擇性的II型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2),並基於此示範了甘油三酯(TAG)之PUFA組成「定製化」的工業微藻細胞工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 科學網—建立微擬球藻資料庫支撐「綠色重生」計劃
  • 研究人員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工業產油微藻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視角。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燃料技術》(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中德科學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工業產油微藻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視角。
  • 青島能源所利用黃絲藻製備生物柴油
    半島記者 徐傑微藻,顧名思義,是指那些在顯微鏡下才能辨別其形態的微小藻類,但你可別小瞧它們。27日,記者從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獲悉,該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黃絲藻,建起了國際上少有的特色絲狀藻的藻種庫。
  • 青島能源所建立拉曼介導靶向元基因組技術研究海洋固碳機制
    因此,如何直接建立細胞原位功能與基因組的關聯一直是業界的關鍵方法學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建立了拉曼介導的靶向元基因組技術(Ramanome-Guided Metagenomics;RGM),RGM首先通過單細胞拉曼光譜表徵與識別細胞原位固碳功能,然後準確地分選出特定固碳功能的單細胞,並與基因組測序相耦合。
  • 科學網—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微藻細胞工廠
  • 微藻生產生物柴油規模化,或成現實
    自從石油成為世界戰略能源以來,人類為了爭奪石油,不惜發動戰爭爭奪石油資源。人們也沒有忘記,尋找新的能源,來部分代替石油。人類尋找能源努力一直沒有停止,水電、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等,都在人們的研究搜尋範圍,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就。
  • 海洋微藻可提取生物柴油,或可緩解能源危機
    齊魯網4月24日訊 根據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微藻中可以提取生物柴油,甚至是航空煤油,為未來緩解能源危機提供新方案。微藻,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藻類,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體,它也是食物鏈的起源,在地球形成之初,便已存在,至今已存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而隨著海洋科技高速發展,微藻這種古老的生命體又一次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微藻生物技術研究組和單細胞中心經過多年的研究,均成功從微藻中提取出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