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科學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2020-11-29 中國生物技術網

工業產油微藻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視角。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燃料技術》(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工業產油微藻在氮脅迫下的油脂積累過程,一直受到學界與工業界的密切關注。前期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基於轉錄組和代謝物組構建了其機制模型(Plant Cell, 2014,DOI:10.1105/tpc.113.121418),然而,轉錄組層面和代謝物組層面的實驗數據存在著重要差異,無法完全用基因表達到代謝調控之間的延遲解釋。這是由於從轉錄到代謝物變化的過程中仍受到蛋白質層面的調控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發表了微擬球藻缺氮脅迫下時間系列的蛋白質組數據,結合相對應的轉錄組與代謝組數據,應用最新的統計分析方法,較為全面地揭示了細胞在缺氮脅迫下合成甘油三酯的過程特徵。研究人員發現,該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缺氮初期:此時細胞感受到了外界環境中氮元素的缺乏,但由於細胞內還有一定量的氮儲備,其代謝過程的變化不明顯。缺氮中期:這一階段細胞保存的氮已大致消耗完,需要通過蛋白質降解等方式來回收胺基酸中的氮,以維持細胞關鍵代謝過程的運轉,同時光合作用與脂質代謝等過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缺氮後期:細胞進一步提高蛋白質降解的速率,而三羧酸循環與油脂合成的速率大幅上調,光合作用速率雖有所下降但仍在工作。

這一修正後的模型更加精確地刻畫了缺氮產油過程,並進一步證明甘油三酯從頭合成對油脂積累起著主導作用,而膜脂回收僅佔脂質積累的一小部分。該模型為定向調控微藻代謝調控網絡以提升油脂產率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策略與目標。

該研究由德國魯爾大學植物生物化學系和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合作完成,得到了中科院含碳氣體生物轉化項目、基金委中德中心等的支持。

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工業產油微藻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視角。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燃料技術》(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科學網—微藻產油規模化迎「曙光」
    微藻能源就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能源。 微擬球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廣泛分布於海水、淡水和微鹹水中。其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與德國魯爾大學植物生物化學系合作,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中國科學報】微藻產油規模化迎「曙光」
    微藻能源就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能源。  微擬球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廣泛分布於海水、淡水和微鹹水中。其在缺氮脅迫下能大量合成油脂,這一應激反應是微藻能源的科學基礎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與德國魯爾大學植物生物化學系合作,針對微擬球藻,構築了缺氮脅迫下蛋白質組動態模型,揭示了該應激過程的三個生理階段,為油脂代謝工程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研究揭示工業產油微藻二氧化碳濃縮機制全局特徵
    利用微藻將工業源CO2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在碳中性能源體系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工業微藻如何高效固定CO2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等發現,作為一種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細胞集至少三種碳濃縮機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的特徵於一身。
  • 青島能源所建立工業產油微藻基因組編輯技術
    微擬球藻是一種可在室外大規模海水培養的工業產油微藻,具有生長速度快、大量積累油脂和EPA、二氧化碳耐受能力強等優點,因此已經成為能源微藻研究領域的主要模式藻株之一,也在國內外諸多微藻固碳產油示範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微藻生產生物柴油規模化,或成現實
    我們都知道,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石化油和生物沉積變油兩種觀點。而生物沉積變油學說則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死去後,屍骸沉積在海底。海洋中含有很多鹽分,所以生物脂肪和蛋白質不能馬上降解,在強大壓力下,脂肪和蛋白質被逐漸液化,變成石油。這一觀點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曉。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多。據專家預測,人類不斷的開採和使用石油,地球上的石油僅夠30-40年開採,有的專家預測可以開採100-200年。
  •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的肝脂肪變性 2018-10-24 16:15:18 來源:Celpress 脂質代謝是在細胞細胞器之間高度劃分的,這些細胞器動態地調整其組成和相互作用以應對代謝挑戰
  • 微藻,未來生物科技的「綠色黃金」?
    這種微生物名為「微藻」,英文名稱Microalgae。微藻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和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可作為優質的食品原料和膳食添加劑。微藻的生物多樣性是巨大的,它們代表了一種幾乎未開發的資源。據估計,約存在200,000-800,000種微藻,其中有50,000種已經被科學家所證實。由此看來,在微生物界,微藻是一種尚未被大規模應用的微生物,其市場潛力巨大。
  • 微藻:單細胞植物的大學問
    產學研的合作之路上世紀,美國曾有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本世紀,美國又出了個「微型曼哈頓計劃」,該計劃的宗旨不是研製原子彈,而是期望通過研發藻類產油尋求新的可再生能源。胡強指出:「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不晚於美國。」
  • Nat Comm 丨揭示O-GlcNAc糖基化調控基因毒應激反應作用機制
    研究表明,O-GlcNAc糖基化在調節應激反應和細胞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其眾多底物中,轉錄因子的O-GlcNAc糖基化可能通過動態調控轉錄活性的「開關」以適應包括基因毒在內的多種的外界刺激,提高腫瘤細胞死亡閾值。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病毒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志紅、肖庚富團隊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論文題為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s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nvolved in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反應參與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毒的感染過程
  • TMT蛋白質組學陳利玉揭示銀納米顆粒抗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機制
    中文標題: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銀納米顆粒抗耐藥綠膿桿菌生物膜的機制蛋白質組學揭示AgNPs破壞生物膜的機制 為了進一步了解AgNPs對抗生物膜的潛在機制,作者通過TMT蛋白質組學分析了AgNPs對生物膜蛋白表達的影響(圖4A)。
  • 微藻不起眼 固碳立大功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針對工業的集中排放,研製了一種塔式立體養殖反應器,實現微藻生物固碳,並且利用副產微藻連續溼式生產生物原油的技術,為碳捕捉以及捕捉後的碳處置尋找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這項技術利用電廠煙道氣作為二氧化碳供給來源,在塔式立體養殖反應器中連續培養微藻,達到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微藻的生產,再把成熟微藻引入生物原油製取裝置,從而實現微藻制油的工業化生產。
  • 國家蛋白質中心團隊:蛋白質晶片揭示早期新冠患者血清抗體的規律
    如何在蛋白質組水平全面揭示新冠肺炎早期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體表達水平和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快速診斷試劑對於今後開展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及時檢測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 如何減少仔豬的氧化應激
    中國和德國的餵養試驗表明,提供高質量的蛋白質可能會限制斷奶後應激症候群的影響。超過 25 年的豬場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在仔豬飼料中使用高消化蛋白可增加體重,提高飼料轉化率,有效緩解斷奶期腹瀉。眾所周知,這種性能的提高 , 部分原因是仔豬未成熟的腸道需要易於消化的營養物質,而其他的生物過程則不太為人所知。
  • 【文獻解讀】水稻葉綠體蛋白質組和細胞代謝組學特徵的脫水反應改變揭示了關鍵的應激適應反應
    4、葉綠體蛋白組學分析分離葉綠體,使用3kDa截留柱,通過0.1M TEAB緩衝液對葉綠體蛋白進行緩衝液交換。樣品用量:60μg;樣品處理:iTRAQ 4-plex;分別用114、116、115和117個iTRAQ標籤標記非脅迫對照和經9d脫水處理的蛋白質樣品。
  • 中德工業服務區的海綿城市範本
    中德工業服務區在成立之初,就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低碳生態理念使其成為佛山打造海綿城市的範本。如今擁抱新的定位,在新的起點上,中德工業服務區在城市環境上又將有大動作。根據近日公布的《佛山市中心城區城市形態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下簡稱方案),東平湖將開挖、建設濱水景觀廊道……未來中德工業服務區將迎來大變身。
  •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乳糖酸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多靶點抗菌機制熱烈祝賀瀋陽農業大學康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J. Agric. Food Chem.SWATH定量蛋白質組學作者利用SWATS-MS技術研究了LBA處理後MRSA細胞的蛋白質組學改變。共定量到1147種蛋白質,其中100為顯著差異蛋白 (|FC|≥1.2, P<0.05)(圖 2A)。
  • 回顧2018 | 科學家如何運用蛋白質組學來研究病原-宿主互作?
    2018年,蛋白質組學研究病原-宿主互作的論文屢屢見刊於Cell、Nature、Immunity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今天我們回顧這些發生在2018年的亮點研究,去洞察科學家如何運用蛋白質組學研究來探究病原-宿主互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