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 丨揭示O-GlcNAc糖基化調控基因毒應激反應作用機制

2021-01-10 網易

2020-11-30 12:05:54 來源: BioArt

舉報

  責編 | 酶美

  O連接N乙醯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細胞內的一種重要單糖修飾,參與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調控。研究表明,O-GlcNAc糖基化在調節應激反應和細胞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其眾多底物中,轉錄因子的O-GlcNAc糖基化可能通過動態調控轉錄活性的「開關」以適應包括基因毒在內的多種的外界刺激,提高腫瘤細胞死亡閾值。因此,系統全面地描述和挖掘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在腫瘤細胞應激反應中的功能,建立以O-GlcNAc糖轉錄因子組為節點的全基因組範圍轉錄調控網絡,對揭示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應激反應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1月19日,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與華大基因任豔研究員團隊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合作發表文章Proteomic profiling and genome-wide mapping of O-GlcNAc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s reveal an O-GlcNAc-regulated genotoxic stress response報導了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細胞的基因轉錄重編程中的重要生物學功能。

  

  該文發展了一種基於代謝標記(GalNAz)的化學選擇性O-GlcNAc染色質測序(chemoselective O-GlcNAc chromatin sequencing,COGC-seq)方法,以此為工具,結合代謝標記的O-GlcNAc染色質結合蛋白定量蛋白質組學和轉錄組學技術,從多組學角度系統分析了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靶基因在乳腺癌細胞基因毒(阿黴素)應激反應機制中的作用。

  

  圖1 基於代謝標記的多組學染色質O-GlcNAc研究策略

  與親代乳腺癌細胞MCF-7相比,阿黴素耐受的乳腺癌細胞MCF-7/ADR的染色質O-GlcNAc修飾顯著上調,提示這種糖基化對基因毒應激反應的轉錄重編程存在調控作用。定量蛋白質譜分析獲得了875個差異O-GlcNAc染色質結合蛋白(OCPs),包括88個O-GlcNAc修飾的轉錄因子或輔因子(OCTFs)。利用COGC-seq,該研究進一步將OCPs在染色質上的結合位置和強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基因毒刺激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驅使OCPs結合位置從啟動子-增強子平衡態轉換為啟動子偏向態。隨著O-GlcNAc修飾上調,OCPs在染色質上結合強度增強,並進一步激活下遊基因的轉錄。通過多組學整合分析,該研究建立了基因毒誘導的OCTFs調控下遊靶基因表達的網絡模型。其中,O-GlcNAc修飾的NRF1在該轉錄調控網絡中扮演關鍵角色。O-GlcNAc糖基化激活了該轉錄因子的染色質結合能力和轉錄調控功能,這對MCF-7/ADR的基因毒耐受表型起到重要影響。

  

  圖2 基因毒誘導的OCTFs調控下遊靶基因表達的網絡模型

  該論文使用基於代謝標記的化學基因組學策略,實現了基因毒應激反應前後乳腺癌細胞多組學貫通比較分析,提出O-GlcNAc修飾調控的應激反應相關基因表達網絡模型。發現了基因毒刺激誘導的O-GlcNAc染色質結合位點變化規律和轉錄激活功能。這些結果揭示了O-GlcNAc糖基化可以作為應激傳感器調控多種基因表達,細胞以此應答外界刺激並維持穩態。

  大連理工大學張嘉寧教授和華大基因任豔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大連理工大學劉宇博副教授和華大基因陳秋實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學陳興教授的大力支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579-y

  製版人: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染色質複合物的表觀修飾參與調控複製、轉錄等以DNA為模板的生命過程,在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不可或缺。
  •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
  • ...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
  •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修復DNA損傷,將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誘發多種人類疾病,如腫瘤、神經退行和出生缺陷。為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物體進化出一套保護機制來監控DNA損傷並及時修復,這一機制即為DNA損傷應答。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近期,該團隊發現,擬南芥O-GlcNAc轉移酶SEC基因功能缺失突變體具有早花的表型,且突變體中開花時間的負調節因子FLC的轉錄受到抑制,同時FLC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SNAP-29 regulates autophagosome maturation的文章介紹了他們關於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並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工作首次報導了細胞自噬小體的成熟可以被營養狀態感應因子OGT介導的SNAP-29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所調節。這是繼mTORC 和VPS34 複合體外,第三個能夠感應細胞的營養狀態從而調控自噬活性的節點。
  • 研究揭示杆狀病毒O-糖基化蛋白GP41調控病毒粒子裝配的機制
    病毒感染細胞後在細胞核中複製和裝配形成核衣殼,一部分核衣殼經過核膜運輸至細胞膜出芽形成BV,另一部分核衣殼留在細胞核內裝配成ODV,但BV和ODV的裝配機制目前尚不清晰。O-糖基化修飾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蛋白修飾,細胞中的O-糖基化蛋白通常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參與調控受體結合、蛋白轉運、信號轉導、核孔複合物形成以及細胞骨架形成等過程。
  • 研究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來源: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2101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夏利軍團隊重新定義O-糖基化的結腸黏液屏障對腸道菌群的調控
    腸道黏液主要是由高度O-糖基化的黏蛋白構成的網狀聚合結構【2】。黏蛋白型O-糖鏈對保持黏蛋白的穩定性,防止腸道菌群激活腸道免疫細胞導致炎症反應,癌變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3】。據此結果,本研究將結腸黏液系統重新定義為由近端結腸衍生的供菌群生長的「niche」層和起主要屏障作用的「b1」層,以及由遠端結腸衍生的起次要屏障作用的「b2」層組成的生物系統 (圖1)。
  • Molecular Cell導讀:應激反應、染色體分裂等
    、應激反應、脂肪生成、癌症和線粒體基因表達。儘管在姐妹染色單體的結合和染色體組織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將黏連蛋白環加載到DNA上的機制仍然未知。 雖然多聚ADP核糖基轉移酶1(PARP-1)對組蛋白的ADP核糖基化反應與基因毒性應激反應有關
  • 「珍藏版」Science綜述|整合應激反應——從機制到複雜疾病
    這種應激產生的鐘形反應解釋了為什麼ISRIB在體內飽和濃度給藥時也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因此,即使在ISR被強烈激活的情況下ISRIB也不會消除ISR的細胞保護作用。四種激酶均包含保守的激酶結構域和不同的調節結構域,使它們能夠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應。在檢測到應激信號後,調節結構域通過二聚化和相互磷酸化激活激酶活性。GCN2還能夠被紫外線、病毒感染、血清飢餓和氧化應激激活。但是不同應激條件下激活的精細調控機制還未知。PERK是一種跨膜激酶,N末端位於內質網內腔,與Hsp70家族蛋白Bip結合。
  • 科學網— 揭示熱休克蛋白和細胞黏著結構應激保護機制
    蘇州大學
  • NCB |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責編 | 兮熱休克(heat shock)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及病理學應激反應它由一系列的級聯激酶反應組成。在活化狀態下,激酶MTS1與MTS2或者MAP4Ks能夠磷酸化並激活下遊激酶LATS1和LATS2。而活化的LATS1/2進一步磷酸化兩個關鍵的轉錄共激活因子YAP/TAZ,從而是其失活。而在非活化狀態下,各級激酶失活,非磷酸化的YAP/TAZ進入細胞核,通過與TEAD轉錄因子家族共同作用,激活下遊基因表達。
  • NCB|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熱休克(heat shock)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及病理學應激反應,也被應用於疾病治療中。比如,熱療(Hyperthermia)就是通過提升腫瘤部位的體溫來實現,並在臨床上與放療與化療聯合使用。它由一系列的級聯激酶反應組成。在活化狀態下,激酶MTS1與MTS2或者MAP4Ks能夠磷酸化並激活下遊激酶LATS1和LATS2。而活化的LATS1/2進一步磷酸化兩個關鍵的轉錄共激活因子YAP/TAZ,從而是其失活。而在非活化狀態下,各級激酶失活,非磷酸化的YAP/TAZ進入細胞核,通過與TEAD轉錄因子家族共同作用,激活下遊基因表達。
  • 揭示熱休克蛋白和細胞黏著結構應激保護機制
    本報訊 蘇州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張惠敏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在線蟲表皮上皮細胞中持續性高表達的小分子熱休克蛋白HSP-43,它們儲存在線蟲的基底半橋粒(一種細胞黏著結構)中,可迅速釋放到細胞質中,在熱應激時發揮保護作用。相關論文北京時間11月25日發表於《細胞通訊》。
  • 研究揭示FN3K參與NRF2去糖基化
    研究揭示FN3K參與NRF2去糖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4:45:04 美國紀念斯隆-凱薩琳癌症研究中心Hans-Guido Wendel研究組的一項最新工作發現
  • Nat Comm | 觸覺豐富促認知、抗焦慮的機制
    然而,觸覺經歷調節認知和情緒的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緩解焦慮的神經環路機制。持續的觸覺經歷豐富(≥10天)可顯著提升小鼠在空間物體識別測試和高架十字迷宮測試中的行為表現,表明觸覺豐富具有促進空間記憶、緩解焦慮樣行為的作用。
  • Nat Comm丨馬莉等揭示導致洞穴盲魚視覺退化的首個基因
    關於洞穴生物視覺退化的機制一直令生物學家們感到困惑,多年來圍繞到底是晶狀體凋亡退化還是視網膜凋亡退化從而導致盲魚眼睛缺失一直有所爭議。儘管遺傳學分析顯示洞穴魚視覺退化是由多基因調控的,然而可以直接導致洞穴魚視覺退化的基因卻一直未能確定。2020年6月2日,美國馬裡蘭大學William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