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為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物體進化出一套保護機制來監控DNA損傷並及時修復,這一機制即為DNA損傷應答。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郭彩霞研究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唐鐵山研究組合作,通過質譜技術發現跨損傷合成DNA聚合酶Polη第457位蘇氨酸能發生一種新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氧連糖基化修飾(O-GlcNAcylation)。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團隊致力於植物體內O-GlcNAc信號調控春化響應及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研究。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研究揭示杆狀病毒O-糖基化蛋白GP41調控病毒粒子裝配的機制
4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華林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The functional oligomeric state of tegument protein GP41 is essential
-
植物所揭示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飾介導小麥開花的新機制
到目前為止,許多春化相關基因VRNs相繼被克隆和研究,但人們對春化時間的衡量以及春化感知機制並不十分清楚,影響了冬小麥分子育種的開展。氧-乙醯氨基葡萄糖(O-GlcNAc)修飾以及磷酸化修飾調控了植物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
-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易文教授等PNAS發文:O-連接乙醯葡糖胺糖基化修飾調控細胞中蛋白翻譯的新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O-連接乙醯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飾調控細胞中蛋白翻譯的新機制。蛋白翻譯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生物過程之一。在細胞內蛋白翻譯是受到多種途徑的精確調控。蛋白翻譯的失調與許多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O-GlcNAc糖基化修飾是在糖基轉移酶OGT的催化下以O-糖苷鍵形式共價連接到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羥基上的單糖修飾。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 | 廣州大學劉寶輝/李美娜團隊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責編 | 逸雲生物鐘基因在模式植物中調節乾旱脅迫響應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而在作物物種中卻知之甚少,例如全球主要作物大豆。
-
Nat Comm 丨揭示O-GlcNAc糖基化調控基因毒應激反應作用機制
研究表明,O-GlcNAc糖基化在調節應激反應和細胞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其眾多底物中,轉錄因子的O-GlcNAc糖基化可能通過動態調控轉錄活性的「開關」以適應包括基因毒在內的多種的外界刺激,提高腫瘤細胞死亡閾值。
-
...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
-
研究揭示穀胱甘肽化修飾調控Hsp70功能的機制
蛋白質半胱氨酸Cys上的穀胱甘肽化修飾作為一種可逆的氧化還原修飾,一方面可以保護蛋白免於發生磺酸化(-SO3H)等不可逆的氧化損傷,另一方面和磷酸化修飾一樣發揮信號轉導功能,傳遞氧化還原信號。Hsp70是蛋白質質量控制體系中的核心分子伴侶,對於生命體穩態平衡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研究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甲基轉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以及結合蛋白(reader)的動態調控。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SNAP-29 regulates autophagosome maturation的文章介紹了他們關於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並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工作首次報導了細胞自噬小體的成熟可以被營養狀態感應因子OGT介導的SNAP-29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所調節。這是繼mTORC 和VPS34 複合體外,第三個能夠感應細胞的營養狀態從而調控自噬活性的節點。
-
...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染色質複合物的表觀修飾參與調控複製、轉錄等以DNA為模板的生命過程,在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不可或缺。
-
研究發現內源性過氧化氫近日節律震蕩調控生物鐘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德培院士團隊,第一次揭示了氧化還原信號在一個近日節律周期(24小時)內的變化規律,找到了該信號節律和經典生物節律轉錄翻譯負反饋調控機制之間直接耦合的關鍵點。11月26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細胞生物學》。
-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
-
鞭毛膜蛋白N-糖基化修飾調控鞭毛粘附能力研究取得進展
美國科學家Bloodgood.R.A等人的前期研究表明,與鞭毛滑動有關的主要蛋白(FMG-1B)是糖基化修飾的鞭毛膜蛋白,但是N-糖基化修飾如何參與調控滑行運動以及與分子馬達互作的機理仍不清楚。研究結果顯示在萊茵衣藻三個N-糖基化修飾通路關鍵酶基因突變體中,鞭毛膜糖蛋白FMG-1B的N-糖基化修飾鏈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是這種異常並未影響蛋白本身在纖毛膜的分布,表明N-糖基化修飾並不影響FMG-1B在鞭毛中的定位。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檢測發現,這三株N-糖基化修飾通路突變體的鞭毛粘附力相比野生型均顯著下降,尤其是雙突突變體(如圖1)。
-
植物所揭示生物鐘調控植物光周期依賴性生長新機制
雙子葉植物幼苗的下胚軸在光周期條件下顯示出強勁的生長節律,而且下胚軸的長度與日長呈負相關,這一現象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由生物鐘與光信號協調而決定的,但生物鐘如何感知光周期並決定光周期依賴性生長的分子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OTUB1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蛋白PD-L1的泛素化修飾來抑制PD-L1在內質網的降解,揭示了OTUB1-PD-L1信號途徑在調節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的關鍵作用,表明特異性抑制OTUB1的活性和功能可能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受體分子PD-1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的重要靶點。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如何從分子水平準確診斷出這群預後較差的HGSC患者,並提供有效的靶向治療,是當今世界卵巢癌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 後基因組時代,利用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全面分析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組織、腫瘤細胞蛋白質組成成分、表達水平與蛋白質修飾狀態的動態變化,不僅幫助科學家尋找到了多種用於腫瘤早期篩查的特異腫瘤標誌物,而且還為研究腫瘤耐藥相關蛋白及機制、揭示腫瘤新型治療靶點帶來了嶄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