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2021-01-10 騰訊網

景傑學術 | 報導

題目:Integrated Proteomic and Glyco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人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的蛋白質組學和糖基化修飾組學特徵)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0日

期刊:Cell Reports

影響因子:8.109

作者及單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張會教授團隊

主要結論:首次揭示了蛋白質糖基化修飾在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因其惡性程度位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榜首,故而被形象地稱為「婦癌之王」。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s, HGSC)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四分之三,惡性程度較高,容易出現轉移。超過70%的患者在初次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是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從分子水平準確診斷出這群預後較差的HGSC患者,並提供有效的靶向治療,是當今世界卵巢癌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

後基因組時代,利用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全面分析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組織、腫瘤細胞蛋白質組成成分、表達水平與蛋白質修飾狀態的動態變化,不僅幫助科學家尋找到了多種用於腫瘤早期篩查的特異腫瘤標誌物,而且還為研究腫瘤耐藥相關蛋白及機制、揭示腫瘤新型治療靶點帶來了嶄新的思路。比如,2016年Cell首次發表了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Karin D. Rodland教授等人有關169例卵巢癌蛋白基因組學與磷酸化修飾組學研究,系統描述了卵巢癌在蛋白或磷酸化修飾水平的分型規律[1];隨後在2018年,Cell報導了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Marion Curtis教授等人對晚期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腫瘤樣本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了卵巢癌獨立預後因子——癌-睪丸抗原CT45[2];2019年,還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來自芝加哥大學的Ernst Lengyel教授等人在Nature報導了調控卵巢癌發生發展以及轉移過程的關鍵蛋白N-甲基轉移酶NNMT[3]。儘管卵巢癌研究領域近些年取得了諸多重磅級成果,卻未阻止科學家們繼續探索其他蛋白質修飾與卵巢癌之間的潛在聯繫。

蛋白質糖基化修飾(glycosylation)是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在腫瘤發生、發展、侵襲、遷移過程中都已被證明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糖肽鍵的不同,糖基化修飾可分為:N-連結糖基化、O-連結糖基化、C-連結糖基化、以及磷脂醯肌醇錨定糖基化四大類型,其中功能研究最多的是N-連結糖基化。

2020年10月20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張會教授團隊,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發表題為「Integrated Proteomic and Glyco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4],利用蛋白質組學 (proteomic)和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 (glycoproteomic)技術(質譜策略),系統地分析了83例HGSC患者腫瘤組織及23例健康輸卵管組織標本(樣本策略)。研究人員發現,與正常組相比,HGSC腫瘤中糖基化蛋白質的種類、糖基化修飾位點的數量以及糖基化位點特異糖鏈的類型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首次揭示了蛋白質糖基化修飾在HGSC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為未來開發針對糖基化修飾的HGSC早期診斷試劑及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與理論基礎。

文獻精讀

研究人員通過整合運用標記法(tandem mass tags, TMTs)蛋白質組定量分析、固相提取糖基位點肽(solid phase extraction of glycosite-containing peptides, SPEG)及完整糖肽(intact glycopeptides, IGP) 分析(圖1A),共在HGSC和健康組輸卵管標本中鑑定到8,114種蛋白質 ,其中5,916種蛋白質同時存在於HGSC及健康標本中(圖1B)。而在全部8,114種蛋白質中,研究人員鑑定到了1,690個含有N糖基化位點的糖肽以及3,202個IGPs;而在5,916種蛋白質中,則共檢測到490個含有N糖基化位點的糖肽以及365個IGPs(圖1B)。

圖1 蛋白質定量及糖基化修飾組學研究HGSC及健康輸卵管組織

研究人員將所有IGPs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發現HGSC明顯區別於健康組織(圖2A),並且在HGSC中,142個IGPs表達水平發生了明顯改變(圖2B; 48個表達上調,94個表達下調)。使用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 分析,研究人員描述了四種可以用來區別HGSC與健康組的IGPs:HYOU1、FKBP10、PSAP以及PPT1(圖2C)。此外,KEGG富集分析結果顯示,在HGSC中,表達量上調的IGPs主要存在於溶酶體;而表達量下調的IGPs則存在於補體和凝血級聯途徑、細胞外基質受體相互作用途徑、PI3K-Akt信號通路等(圖2D)。重要的是,在HGSC中,高甘露糖型(HM-)糖基化修飾豐度最高,並主要富集於溶酶體中(圖2F),而唾液酸型(SA-)和巖藻糖型(Fuc-)糖基化修飾豐度則相對較低(圖2E)。

圖2 IGPs在HGSC及健康輸卵管組織中的表達差異

研究人員在HGSC中發現,有些糖蛋白表達量水平並未出現明顯異常,但其糖基化修飾位點的修飾水平卻發生了明顯改變。例如,卵巢癌的生物標誌物之一MCU16,在HGSC和健康輸卵管中蛋白表達量相近(圖3C),但其兩個糖修飾位點MUC16_12272和MCU16_12586的糖基化修飾水平則在HGSC中明顯升高(圖3A, D, E),再一次佐證了,在癌症中研究蛋白質修飾水平變化的重要性。

圖3 糖蛋白在HGSC及健康輸卵管組織中的表達差異

小結與展望

總之,在本項研究中,作者首次系統地描述了卵巢癌中糖基化修飾水平的變化,為蛋白質糖基化修飾在調控卵巢癌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一科學事實又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與此同時,也為將來開發以糖基化修飾位點為靶點的卵巢癌早期診斷與靶向治療方式,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和思路。

糖基化修飾組學

糖基化修飾(glycosylation)是一種重要且廣泛存在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生物體內一半以上的蛋白存在糖基化修飾,包括轉錄因子,糖代謝相關酶類等。

參考應用與案例

生理機制研究:糖基化修飾影響蛋白質空間構象、活性、運輸和定位,廣泛參與到細胞間識別、調控、信號傳導、免疫應答、細胞轉化等生理過程。

O-GlcNAcylation of SIRT1 enhances its deacetylase activity and promotes cytoprotection under stress.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2.121).

病理研究:異常的蛋白質糖基化修飾通常與許多疾病的病理進展有關,包括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疾病和遺傳病等。大多數糖蛋白質是潛在的藥物作用靶標,這使糖蛋白成為臨床和生物學研究中一類重要目標。

Global profiling of O-G lcNAcylated and/or phosphorylated pr oteins in hepatoblastoma.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3.493).

疾病生物標誌物:糖基化蛋白通常位於細胞表面且容易分泌到循環系統中,具有作為疾病診斷生物標誌物的巨大潛力。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Early-Onset Gastric Cancer.Cancer Cell (IF=26.602).

農林領域:糖基化修飾廣泛應用於農林領域研究,研究證實糖基化修飾參與調控植物免疫、生長發育、逆境脅迫等重要生物學過程。

The protein modifications of O-GlcNAcyl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mediate vernalization response for flowering in winter wheat.Plant Physiology (IF=6.902).

相關焦點

  • Cell: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描述人高分級漿液性卵巢癌
    通過將這些卵巢癌蛋白質組方面的發現與已知的這些腫瘤的基因組數據整合在一起,研究人員報導了對最為惡性的卵巢癌---漿液性卵巢癌(serous ovarian cancer)---的潛在新認識。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說明了將基因組組數據和蛋白質組數據結合在一起---一種被稱作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能夠提供漿液性卵巢癌的更加完整的生物學特徵。論文共同通信作者、PNNL生物醫學研究部門首席科學家Karin Rodland說,「歷史上,癌症被認為是基因組疾病。
  • 新研究繪製出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的單細胞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的單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0:26:00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viv Regev研究組繪製出高級漿液性卵巢癌的單細胞圖譜。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蛋白質糖基化是目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發現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之一。該類修飾涉及聚糖與蛋白質分子的連接,是蛋白質分子正確摺疊、維持穩定、參與互作和細胞黏附等活動所必需的,異常的糖基化修飾會導致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發生,例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礙(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由於糖基化的複雜性,研究難度大,相關領域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結果還不盡完善。
  • 新方法揭示漿液性卵巢癌的非遺傳異質性
    新方法揭示漿液性卵巢癌的非遺傳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0:22:09 英國牛津大學Ahmed Ashour Ahmed和Christopher Yau團隊合作,通過對正常輸卵管上皮細胞單細胞測序
  • 蛋白質修飾研究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發現蛋白修飾與自噬起始新關係浙江大學的劉偉教授研究小組在著名國際期刊molecular cell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細胞自噬關鍵起始因子LC3能夠在細胞核內被去乙醯化酶Sirt1去乙醯化,進而與核蛋白DOR結合轉運至胞質內發揮自噬起始功能。
  • eLife : 糖基化修飾竟是癌細胞轉移兇手之一!
    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規模化,蛋白翻譯後修飾譜成為了新的研究焦點。蛋白糖基化修飾(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作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之一,主要參與細胞間識別、調控、信號傳導、免疫應答、細胞轉化和疾病的發生發展。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通過整合他們有關蛋白質組的研究發現及已知的腫瘤基因組信息,研究人員報告了重新認識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進程的潛力。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6月29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成果顯示了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一種稱作為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的力量,生成了有關卵巢癌生物學更完整的圖像。
  • 高慶蕾學術研究團隊揭示卵巢癌高轉移
    CAF-tumor異源性球體介導卵巢癌腹腔轉移的分子機制,對於認識卵巢癌腹腔轉移的機制和幹預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該研究通過轉錄組測序發現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腹水腫瘤細胞高表達integrin α5(ITGA5),且這部分腫瘤細胞更易與成纖維細胞形成細胞球(spheroids)並組成卵巢癌轉移單元(metastatic units,MUs)。這些卵巢癌轉移單元具有更強的轉移潛能並參與卵巢癌的早期腹膜轉移。
  • 蛋白質的脂化修飾
    #蛋白質翻譯#蛋白質的脂化(lipidation)修飾是指脂類分子與蛋白質共價結合,從而改變其結構與功能。很多人將脂化修飾看作一種翻譯後修飾(PTM),其實有些脂修飾可以是共翻譯過程,如NMT催化的豆蔻醯化等。與糖基化相比,脂修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樣性,這與兩種生物分子的結構特點直接相關。在生化中,糖與脂是處於兩個極端的分子。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
  •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 20:42:40 英國劍橋大學Martin L.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O-GalNAc糖基化調控機制,這一成果公布在國際糖生物學研究領域權威雜誌Glycobiology上。張延課題組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蛋白質O-糖基化研究團隊。他們之前曾發表文章(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 402(4): 680-686.),圍繞蛋白質O-糖基化調控關鍵酶家族ppGalNAc-T成員進行了系統的概括。 糖鏈是繼核酸,蛋白質後的第三類重要生命大分子。糖鏈的結構和功能研究,作為新型研究方向,越來越受到科學家們的關注。
  • 糖基化分析
    一、糖基化簡介生物製藥領域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蛋白,蛋白的翻譯後修飾(PTM,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有很多種,例如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醯化等。糖基化修飾是蛋白質中最廣泛和功能最多樣的翻譯後修飾,真核生物體內約50%的蛋白質發生糖基化修飾。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通常,蛋白質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這種翻譯後修飾過程受到一系列修飾酶和去修飾酶的嚴格調控,使得在某一瞬間細胞中蛋白質表現出某種穩定或動態的特定功能。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通過共價添加官能團或蛋白質,調節亞基的蛋白水解切割或整個蛋白質的降解來增加蛋白質組的功能多樣性。
  • 研究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O-糖基化修飾是一類新發現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其是否參與植物生物鐘精細調控及其相關機制還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組通過植物活體發光實驗結合生物鐘表型的計算分析發現,與動物中作為O-β-N-乙醯葡糖胺修飾轉移酶(O-GlcNAc)的SEC參與調控生物鐘周期不同,在植物中則主要是作為O-巖藻糖基化(O-Fucrose)修飾轉移酶的SPY特異調控生物鐘周期。
  • 上海藥物所通過活細胞表面糖鏈編輯技術實現藥物受體糖基化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黃蔚課題組在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Selective N-glycan editing on living cell surfaces to probe glycoconjugate function 的文章,報導了一種選擇性編輯活細胞表面糖鏈結構的策略與方法
  • 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獲進展
    糖基化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之一。蛋白質糖基化在細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蛋白質摺疊、轉運和穩定性的調控,以及細胞生長、細胞-細胞通訊、細胞-基質相互作用、病毒複製和免疫應答等各種生物學過程的調節。異常的蛋白質糖基化修飾通常與許多疾病的病理進展有關,包括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疾病和遺傳病等。
  • 通過活細胞表面糖鏈編輯技術實現藥物受體糖基化功能研究
    6月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黃蔚課題組在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Selective N-glycan editing on living cell surfaces to probe glycoconjugate function 的文章,報導了一種選擇性編輯活細胞表面糖鏈結構的策略與方法,用於GPCR類藥物受體糖基化調控和功能研究,為發展靶向藥物受體糖基化的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技術工具。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O-糖基化修飾是一類新發現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其是否參與植物生物鐘精細調控及其相關機制還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組通過植物活體發光實驗結合生物鐘表型的計算分析發現,與動物中作為O-β-N-乙醯葡糖胺修飾轉移酶(O-GlcNAc)的SEC參與調控生物鐘周期不同,在植物中則主要是作為O-巖藻糖基化(O-Fucrose)修飾轉移酶的SPY特異調控生物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