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2020-12-05 生物谷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因其會影響基因的轉錄,是表觀遺傳調控的核心部分,對於許多生物過程和疾病發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近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課題組在化學類頂級雜誌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並指出組蛋白H4K8上的二羥基異丁醯化對精子細胞的分化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這是繼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酸醯化和戊二酸醯化修飾後又一重大發現。這一工作是趙英明課題組和法國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的Saadi Khochbin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任兵教授,以及洛克菲勒大學的C. David Allis教授共同完成,戴倫治博士是文章的第一作者,趙英明教授是通訊作者。

在該工作中,趙英明課題組綜合運用化學和生物化學等方法發現並且系統地證明了從原核生物到高等哺乳動物的組蛋白上普遍存在著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這個新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存在以下特點:1、修飾位點多。研究人員從組蛋白中鑑定出63個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位點。這一數目遠高於已知的組蛋白乙醯化位點數目。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在乙醯化報導後的40年多年裡(1964-2006),全球眾多的課題組一共才鑑定了大約100個組蛋白翻譯後修飾位點。截至目前為止,趙英明課題組已經鑑定出200多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2、分布廣。大多數乙醯化位點主要存在於組蛋白的N-端,而二羥基異丁醯化不僅存在於組蛋白的N-端,而且也廣泛存在於組蛋白的C-端。3、豐度高。基於SILAC技術的定量分析表明,組蛋白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位點的豐度比一些已報導的具有生物學功能的乙醯化位點高。4、動態變化。研究人員比較了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精子細胞減數分裂的不同階段以及四膜蟲的大核和小核中的二羥基異丁醯化的變化,結果表明二羥基異丁醯化在這些生物學過程中處於動態變化狀態。研究人員進一步運用免疫螢光,免疫組織化學和ChIP-seq技術對精子發育過程中組蛋白H4K8上的乙醯化和二羥基異丁醯化進行了研究,發現在精母細胞中,特別是在減數分裂後期的圓精細胞中,H4K8二羥基異丁醯化比乙醯化對精子發育過程中的相關基因具有更加廣泛的調控功能,這為今後其生物學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

蛋白賴氨酸翻譯後修飾是目前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和研究的熱點之一。各種各樣的賴氨酸修飾的發現不僅不是多餘,反而更體現了其在生命發育過程和基因調控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鑑定疾病發展早期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位點,對於疾病診斷和治療可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隨著調節這些賴氨酸修飾的酶的發現,這些修飾的生物學功能將會得到進一步揭示。(生物谷Bioon.com)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is a novel widely distributed active histone mark

Lunzhi Dai, Chao Peng, Emilie Montellier, Zhike Lu, Yue Chen, Haruhiko Ishii, Alexandra Debernardi, Thierry Buchou, Sophie Rousseaux, Fulai Jin, Benjamin R. Sabari, Zhiyou Deng, C. David Allis, Bing Ren, Saadi Khochbin, Yingming Zhao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type of histone mark,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Khib), and 63 human and mouse histone Khib sites, including 27 unique Khib sites without reported lysine acetylation (Kac) and lysine crotonylation (Kcr). This histone mark was initially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MS) and then exhaustively validated by both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methods. Histone Khib shows distinct genomic distributions from histone Kac or histone Kcr during male germ cell differentiation. Using ChIP-seq,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immunodetection, we show that in male germ cells, H4K8hib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e gene transcription, in meiotic and post-meiotic cells. In addition, H4K8ac associated genes are included in and constitute only a sub-fraction of H4K8hib labeled genes. The histone Khib mark is conserved and widely distributed, has high stoichiometry, and induces a large structural chang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its critical role on the regulation of chromatin functions.

相關焦點

  • Mol Cell丨趙英明組報導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在糖酵解調控中的作用
    編者按組蛋白賴氨酸上的翻譯後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為代表的研究成果顯示,除了傳統的乙醯化修飾之外,蛋白質賴氨酸上的類醯化修飾包括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三羥基丁醯化和二羥基異丁醯化共8種新型修飾在細胞生命活動中也具有廣泛的調節作用
  • 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Cell撰文系統總結表觀遺傳學組蛋白密碼
    近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的生命科學期刊《Cell》上發表題為"SnapShot: Histone Modifications"的論文,系統、精煉地總結歸納了18類共四百多個組蛋白密碼。其中,趙英明教授課題組率先發現其中一半密碼,是目前國際上發現組蛋白密碼最多的研究團隊。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修飾(Khib)再取得重大進展:Writers、Erasers...
    表觀遺傳調控主要分為DNA甲基化、RNA修飾(m6A修飾)和轉錄後調控以及組蛋白修飾,其中以組蛋白修飾的類型和種類最多、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也最為複雜。組蛋白修飾除了常見的甲基化和乙醯化外,近些年陸續有其它新型修飾被不斷報導。
  • 冉冉升起的新星: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及其調控
    編者按:近些年來,隨著高解析度蛋白質質譜技術的革新,極大地促進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領域(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的研究,研究人員陸續鑑定到很多全新的PTMs修飾,這其中,賴氨酸巴豆醯化(Lysine Crotonylation, Kcr)就是廣受關注的一種修飾。
  • 科學家發現蛋白翻譯後修飾新方式
    其主要方向是蛋白質組學、蛋白翻譯後修飾和生物質譜學。趙教授研究組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蛋白質新修飾最多的實驗室,已首先報導了賴氨酸的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酸醯等新蛋白修飾。曾在Cell, Nature, Science, Nat Chem Biol, Mol Cell, PNAS等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項研究成果。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運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發現了多種組蛋白密碼,極大豐富了表觀遺傳修飾調控機制。在剛剛上線的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該課題組又同時報導了三項最新研究成果。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
    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運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發現了多種組蛋白密碼,極大豐富了表觀遺傳修飾調控機制。在剛剛上線的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該課題組又同時報導了三項最新研究成果。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琥珀醯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
  • 張銳組揭示一個新的mRNA m5C修飾writer蛋白
    2019年中山大學張銳課題組建立了一套全轉錄組水平高置信度鑑定mRNA m5C甲基化的技術,通過這一技術構建了哺乳動物細胞系與組織的mRNA m5C精確圖譜,並發現mRNA存在兩類m5C位點(命名為Type I和Type II 位點),分別據有獨特的序列和結構特徵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 17:56:12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Raymond E.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從現在的基礎來看,固然可以找到更多的轉錄因子起主導作用的例子,但是隨著表觀遺傳研究的不斷開展,則可能會湧現出更多的表觀遺傳起重要作用的例子。  "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本質是修飾依賴的識別和催化",李海濤教授說。實際上,近年來隨著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和生化實驗手段的綜合運用,除了傳統上的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陸續發現近十幾種新型組蛋白修飾類型,大大拓展了對組蛋白表觀遺傳的認識。
  • 「精」亦求精——巴豆醯輔酶A水合酶CDYL調控組蛋白巴豆醯化而影響...
    景傑編者按: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其影響了基因的表達調控,和眾多生理、病理過程有密切的聯繫。除了研究較充分的組蛋白乙醯化、甲基化外,景傑生物的科學顧問,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近年來鑑定了八種新型修飾,極大地增加人們對組蛋白修飾的認識,開闢了表觀遺傳調控的新領域。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Charles David Allis在組蛋白修飾領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實驗室於1996年在Cell上發表論文,最早鑑定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和酵母中的Gcn5同源),隨後和哈佛大學Schreiber組幾乎同時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自此開啟了組蛋白修飾的新領域。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通常,蛋白質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這種翻譯後修飾過程受到一系列修飾酶和去修飾酶的嚴格調控,使得在某一瞬間細胞中蛋白質表現出某種穩定或動態的特定功能。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通過共價添加官能團或蛋白質,調節亞基的蛋白水解切割或整個蛋白質的降解來增加蛋白質組的功能多樣性。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在發生翻譯後修飾後,理化性質會發生顯著改變,從而實現了蛋白質功能的指數級擴增。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
  • 基礎醫學院張宏權教授團隊非組蛋白新修飾研究成果在
    該研究得到杭州景傑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有限責任公司的協助。該研究首次發現了能夠催化非組蛋白巴豆醯化和去巴豆醯化這兩個相反過程的酶。乙醯轉移酶CBP、PCAF、hMOF也能夠催化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而去乙醯化酶HDAC1和HDAC3也能夠發揮去巴豆醯化的作用。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報導新型RNA甲基化修飾的高清圖譜
    文章開發了一種新型RNA甲基化的測序新技術「m1A-MAP」,實現了全轉錄組水平上單鹼基解析度的1-甲基腺嘌呤(N1-methyladenosine,m1A)修飾位點鑑定,繪製了轉錄組中不同類型的m1A甲基化組。m1A修飾普遍存在於非編碼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中,然而高解析度m1A甲基化組的缺乏限制了我們對該表觀遺傳修飾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