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2021-01-19 科學網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 17:56:12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Raymond E. Moellering及其研究團隊利用熱點熱分析方法實現對功能性蛋白的高空量挖掘。相關論文2019年9月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上。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名為熱點熱分析(Hotspot Thermal Profiling)的蛋白質組學方法,可以檢測位點特異性蛋白質磷酸化對活細胞中數千種天然蛋白質的熱穩定性的影響。這種大規模平行的生物物理分析揭示了響應於位點特異性磷酸化位點的整體蛋白質穩定性的變化,以及與蛋白質功能和結構相關的趨勢。該方法可以檢測蛋白質結構的內在變化以及由磷酸化引起的蛋白質—蛋白質和蛋白質—代謝物相互作用的外在變化。

最後,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這個方法,功能性「熱點」蛋白質修飾位點能夠被鑑定出來,並以高通量和無偏倚的方式優先進行研究。該方法適用於不同的生物、細胞類型和翻譯後修飾。

據悉,質譜能夠對來自生物樣品的翻譯後修飾的蛋白質進行全局分析,但科學家仍然缺乏能夠系統性預測或優先考慮哪些修飾位點可能擾亂蛋白質功能的方法。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gh throughput discovery of functional protein modifications by Hotspot Thermal Profiling

Author: Jun X. Huang, Gihoon Lee, Kate E. Cavanaugh, Jae W. Chang, Margaret L. Gardel, Raymond E. Moellering

Issue&Volume: Volume 16 Issue 9

Abstract: Mass spectrometry enables global analysis of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proteoforms from biological samples, yet we still lack methods to systematically predict, or even prioritize, which modification sites may perturb protein function. Here we describe a proteomic method, Hotspot Thermal Profiling,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site-specific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ousands of native proteins in live cells. This massively parallel biophysical assay unveiled shifts in overall protein stability in response to site-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sites, as well as trends related to prote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This method can detect intrinsic changes to protein structure as well as extrinsic changes to protein–protein and 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s resulting from phosphorylation. Finally, we show that functional 『hotspot』 protein modification sites can be discovered and prioritized for study in a high-throughput and unbiased fashion. This approach is applicable to diverse organisms, cell types and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DOI: 10.1038/s41592-019-0499-3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499-3

相關焦點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色譜、生物質譜以及生物信息學工具,對修飾蛋白質或肽段進行富集分離,消除修飾引起的不均一性並標記修飾位點,使之與理論質 量有一個差異,通過質譜檢測這種差異,從而鑑定蛋白質,並通過串聯質譜鑑定修飾位點。PTMs 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生物中,對生物體的信號傳導以及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但是 PTMs 鑑定往往比未修飾多肽 鑑定更加困難。蛋白磷酸化修飾是生物體內最為普遍也是研究最為深入的修飾方式,而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特別是酪氨酸激酶受體的磷酸化已經被證明對癌細胞的誘發和生長有關鍵作用,多種針對不同酪氨酸激酶受體的小分子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也已經被開發成為治療癌症的一線藥物。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
  • 蛋白質修飾研究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在很長時間內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研究並未引起足夠重視,近年來由於對蛋白修飾重要性的重新定位,導致了疾病相關的蛋白修飾蛋白組學研究的迅速崛起,可以預期在未來的3-5年時間內國際上將會產生大量的疾病相關的蛋白修飾譜蛋白組研究成果,並最終導致大量新的疾病標誌物和疾病特異藥靶蛋白的發現。大量研究成果在路上,而更多的研究發現擺在眼前,我們來盤點一下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
  • 蛋白質修飾與腫瘤研究
    除了一些傳統的磷酸化和泛素化,硝基化、乙醯化、SUMO化引發關注外,還有一些修飾策略,如PEG化修飾、脂質體化、糖基化,這些複雜的調控作用在眾多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心血管、內分泌等)以及一些炎症等中都起到關鍵調控作用。通過對蛋白質修飾的調控和反調控可能給眾多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契機。生物谷整理了一些蛋白質修飾在癌症方面的研究。
  • 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圓滿落幕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和生命活動以及各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在發生翻譯後修飾後,理化性質會發生顯著改變,從而實現了蛋白質功能的指數級擴增。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MCP:中科院科學家揭示蛋白質丙二醯化修飾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多種蛋白質醯基化修飾,發現:•發生於賴氨酸殘基的丙二醯化修飾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臟組織中明顯高於對照組小鼠,而其它醯基化修飾沒有明顯變化,提示丙二醯化修飾可能與2型糖尿病相關。
  • 新研究揭示亞硝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蛋白質合成的速度與精確性
    人基因組編碼38種氨基醯-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aaRS),負責細胞質與線粒體兩套蛋白質合成系統。aaRS催化tRNA的氨基醯化反應保證蛋白質合成的速度,催化編校反應保證蛋白質合成的精確性。蛋白質合成的速度與精確性受營養、環境、病原體感染等因素的調控。
  • 蛋白質的脂化修飾
    #蛋白質翻譯#蛋白質的脂化(lipidation)修飾是指脂類分子與蛋白質共價結合,從而改變其結構與功能。很多人將脂化修飾看作一種翻譯後修飾(PTM),其實有些脂修飾可以是共翻譯過程,如NMT催化的豆蔻醯化等。與糖基化相比,脂修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樣性,這與兩種生物分子的結構特點直接相關。在生化中,糖與脂是處於兩個極端的分子。
  • 蛋白質的甲基化修飾
    蛋白質的甲基化(methylation)是指將甲基酶促轉移到蛋白質的某個殘基上,通常是賴氨酸或精氨酸,也包括組氨酸、半胱氨酸和天冬醯胺等。蛋白質的甲基化是一種普遍的修飾,在大鼠肝細胞核的總蛋白提取物中,大約2%的精氨酸殘基是二甲基化的。
  • 酪氨酸磷酸化修飾結合蛋白的富集和系統鑑定研究
    ,研究了酪氨酸磷酸化結合蛋白的大規模鑑定。關鍵詞:SH2結構域,磷酸化修飾,液相色譜,質譜,光交聯特定結構域介導的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生物體內的各種信號通路和生理調節中起重要作用。它們為測量細胞的病理狀態,識別癌症生物標誌物,發現藥物靶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也進一步使之成為可能。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後基因組時代,利用蛋白質組學及蛋白質修飾組學技術,全面分析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組織、腫瘤細胞蛋白質組成成分、表達水平與蛋白質修飾狀態的動態變化,不僅幫助科學家尋找到了多種用於腫瘤早期篩查的特異腫瘤標誌物,而且還為研究腫瘤耐藥相關蛋白及機制、揭示腫瘤新型治療靶點帶來了嶄新的思路。
  • 菸草所首次揭示植物蛋白質的巴豆醯化修飾—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菸草病蟲害防控科研團隊在菸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菸草蛋白質巴豆醯化參與細胞碳代謝等多種生物學進程
  • 程金科: 蛋白質SUMO修飾與炎症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在上海波斯特大酒店隆重開幕來自科研及醫療領域的科學家及醫生學者們共聚一堂,對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交流探討。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程金科教授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圍繞著"蛋白質SUMO修飾與炎症"帶來了精彩的演講。程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SUMO修飾通過改變靶蛋白的位置與活性,以及與其他蛋白質幾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而成為了蛋白質調控的一種新的機制。
  • 蛋白質PEG化修飾與純化
    蛋白質PEG化修飾與純化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4-20 20:25 聚乙二醇具有較廣的分子量分布
  • MCB:蛋白質組學中心賴氨酸琥珀醯修飾獲新進展
    蛋白翻譯後修飾對蛋白的結構和功能起著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賴氨酸琥珀醯化是上海藥物所和芝加哥大學共同合作在原核和真核細胞中最新發現的蛋白翻譯後修飾通路。研究團隊開創性地對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去乙醯化修飾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化修飾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了琥珀醯化修飾對能量代謝中的關鍵酶的調控作用,文章相繼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Molecular Cell上。但在原核生物中,控制該修飾的琥珀醯化底物及調節酶仍然未知,成為該修飾在原核生物研究的障礙。
  • 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修飾(Khib)再取得重大進展:Writers、Erasers...
    表觀遺傳調控主要分為DNA甲基化、RNA修飾(m6A修飾)和轉錄後調控以及組蛋白修飾,其中以組蛋白修飾的類型和種類最多、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也最為複雜。組蛋白修飾除了常見的甲基化和乙醯化外,近些年陸續有其它新型修飾被不斷報導。
  • #流程大放送# 蛋白質修飾分析流程
    由mRNA表達產生的蛋白質需要經過蛋白質翻譯後的化學修飾,即蛋白質修飾,來完成蛋白質的特定功能。
  • 基於質譜的蛋白質鑑定,第1節:蛋白質鑑定技術簡介
    同一時期,第一個2-D凝膠蛋白序列資料庫(實際蛋白質組學的祖先)也誕生了。但是,由於當時已知的蛋白質或DNA序列數量很少,這些資料庫中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微測序法更常被用作cDNA克隆的起始點,而不是用於通過同源性進行蛋白質鑑定。隨著蛋白質,DNA和表達序列標籤(EST)等資料庫信息在90年代以來的迅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