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21-01-13 生物谷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25(8): 984-995. doi: 10.1016/j.chembiol.2018.05.005)和5月ACS Chemical Biology(13(5):1200-1208. doi: 10.1021/acschembio.7b01068)雜誌上。

細胞重要中間代謝產物醯基-CoA類化合物,作為供體直接參與生物體內的蛋白醯化修飾,從而調控多種重要生物學過程,如表觀遺傳、能量代謝、精子發育等,是目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在生物體次級代謝產物生物合成過程中,醯基-CoA扮演的角色一直被認為是聚酮類、生物鹼類、脂肪酸類及異戊二烯類等多種重要天然產物的合成前體,然而目前人們對其作為醯化修飾供體調控次級代謝產物合成過程的作用認知明顯不足。

兩篇文章分別以丙醯-CoA依賴性的大環內脂類紅黴素、丙二醯-CoA依賴性的多酚類赤松素以及丁醯-CoA依賴性的丁醇生物合成過程中,丙醯化修飾、丙二醯化修飾以及丁醯化修飾為研究對象,通過蛋白質組學技術系統性解析蛋白醯化修飾在不同化學骨架類型的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過程中的形成機制及調控功能。證明了生物體內高濃度醯基-CoA的積累在有助於補充產物合成前體的同時,也會造成蛋白醯化修飾引起的反饋調控,導致關鍵酶受到抑制並影響產物產率。這種由於胞內代謝物濃度的「過載」引起生物體代謝失衡的狀態,廣泛存在於多種不同化學骨架類型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過程中,並存在於內源性產物合成途徑和人工構建產物合成途徑中。此外,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基於醯化修飾底物和修飾酶的翻譯後修飾代謝工程策略(PTM_ME),如保護修飾位點、優化修飾酶系統等,有助於緩解胞內碳流「過載」的壓力,相對提高目標產物產量。

這兩項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蛋白醯化修飾在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調控中的普遍性,並為代謝工程提供了從翻譯後修飾水平改造的全新策略。

譚敏佳和葉邦策為兩篇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上海藥物所博士後徐駿宇和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徐婭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合作完成該項目。參與這項工作的還有上海藥物所葉陽課題組和芝加哥大學教授趙英明。此外,該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支持。(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8(第三屆)蛋白質修飾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18promd?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張長生組脂肽類天然產物Totopotensamide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ACS Chemical Biology。
  • 冉冉升起的新星: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及其調控
    Kcr修飾最早由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實驗室鑑定,文章發表在2011年的Cell (文章第一作者譚敏佳博士現為中科院藥物所研究員)。該修飾通常出現在轉錄活躍的染色質區的組蛋白上,Kcr修飾和生殖調控密切相關,參與精子細胞發育基因的調控。上述研究分別被Cell雜誌和Faculty1000評選為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亮點。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化學生物學》上。 脂肽類天然產物是由非核糖體肽和聚酮雜合途徑合成的一類抗生素,結構中既含有親水性胺基酸單元,又含有疏水性脂肪鏈,表現出抗菌、抗腫瘤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脂肽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 【中國科學報】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ACS化學生物學》上。  脂肽類天然產物是由非核糖體肽和聚酮雜合途徑合成的一類抗生素,結構中既含有親水性胺基酸單元,又含有疏水性脂肪鏈,表現出抗菌、抗腫瘤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脂肽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 菸草所首次揭示植物蛋白質的巴豆醯化修飾—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菸草病蟲害防控科研團隊在菸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菸草蛋白質巴豆醯化參與細胞碳代謝等多種生物學進程
  • 「精」亦求精——巴豆醯輔酶A水合酶CDYL調控組蛋白巴豆醯化而影響...
    景傑編者按: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其影響了基因的表達調控,和眾多生理、病理過程有密切的聯繫。除了研究較充分的組蛋白乙醯化、甲基化外,景傑生物的科學顧問,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近年來鑑定了八種新型修飾,極大地增加人們對組蛋白修飾的認識,開闢了表觀遺傳調控的新領域。
  • 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修飾(Khib)再取得重大進展:Writers、Erasers...
    景傑編者按:表觀遺傳學和基於表觀遺傳機制的生物醫藥技術是當前生物學研究的研究熱點。表觀遺傳調控主要分為DNA甲基化、RNA修飾(m6A修飾)和轉錄後調控以及組蛋白修飾,其中以組蛋白修飾的類型和種類最多、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也最為複雜。
  • 《自然》雜誌:首次揭示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調控機制
    新聞事件今天《自然》雜誌發表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小組的一篇表觀遺傳蛋白修飾文章,首次揭示了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這個調控機制,並證明其在基因表達,微環境中改變巨噬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用一系列化學和生化的方法,確認此修飾在組蛋白中的存在。
  • 【中國科學報】蛋白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突破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在一項合作研究中,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並研究揭示了蛋白琥珀醯修飾具有廣泛調節細胞代謝的作用,同時也提示此修飾可能影響其他重要細胞生物學功能。
  • 研究揭示絲狀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呂雪峰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組長期從事絲狀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尤其是在土麴黴工業生產衣康酸和他汀類藥物方面做了大量應用導向的代謝工程研究工作(Microb Cell Fact.2014a, 2014b;Metab Eng.2017;Biotechnol J.2018;ACS Synth Biol.2019)。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琥珀醯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
  • 糖化學合成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與通過基因調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調控的,而是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通過逐步的和酶的後翻譯修飾的過程,從而導致了糖類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極其多樣的結構。從自然界中分離提取純的和結構均一的多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化學合成是一種有效的和可規模化的方法來得到純的和結構確定的糖類化合物,從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發展新的治療藥物。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ABA等植物激素調控與蛋白翻譯後修飾研究
    PP2C磷酸酶和SnRK2激酶的關鍵作用提示它們底物蛋白的磷酸化在受體途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近期的研究表明受體ABA的受體蛋白PYL發生了磷酸化修飾以後能夠影響它與ABA的結合併影響PYL蛋白本身的活性【2】。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8月28日,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一流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Unusual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System Involved in Cinnamoyl Lipid Biosynthesis」(《獨特的II型聚酮合酶參與肉桂醯脂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博士研究生鄧梓榮為第一作者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研究內容簡述兩位科學家自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組蛋白領域的研究,他們敏銳地覺察到組蛋白和基因調控之間的關係。而在當時,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真核生物的組蛋白僅僅是DNA纏繞的載體而已,沒有什麼調控功能。Allis教授和趙英明教授合作,鑑定組蛋白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揭示了該修飾對基因轉錄的調控。清華大學李海濤教授自2001年開始與Allis教授合作了23篇論文,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自2014年以後與Allis教授合作了8篇論文。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甾體類天然產物在生物體內常常充當信號分子,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該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員具有破缺的骨架結構,被稱為開環甾體 (secosteroids),其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關注。
  •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全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學研究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告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全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學研究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告甘肅中金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委託,對「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全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學研究項目」以單一來源的方式進行採購。4、項目預算:36.8萬元;5、實施單一來源採購的簡要理由及擬定供應商信息:(1)實施單一來源採購的簡要理由:本項目擬從巴豆醯化影響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角度開展幹細胞的護肝分子機制研究,經了解杭州景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擁有巴豆醯化泛抗體和修飾檢測服務的公司。
  • Mol Cell:上海藥物所合作賴氨酸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進展
    蛋白翻譯後修飾對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起著關鍵作用,是細胞精細調節生理活動的關鍵之一。因而,蛋白翻譯後修飾通路研究是目前新藥研發的重要熱點之一。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合作研究,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