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化學生物學》上。

脂肽類天然產物是由非核糖體肽和聚酮雜合途徑合成的一類抗生素,結構中既含有親水性胺基酸單元,又含有疏水性脂肪鏈,表現出抗菌、抗腫瘤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脂肽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TPM A是從源自南海深海沉積物樣品的鏈黴菌Streptomyces pactum SCSIO 02999中分離獲得的一個脂肽糖苷類化合物,其結構中包括6個胺基酸(其中兩個為非天然胺基酸)和一個含糖基化修飾的獨特17碳脂肪鏈。

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轉錄調控策略在深海鏈黴菌SCSIO 02999中原位激活了TPM 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過轉錄調控策略,敲除兩個負調控基因(totR3/totR5)和超表達一個正調控基因(totR1),在所獲得的工程菌中,實現了主產物TPM A的產量提高和一個磺酸化的新產物TPM C的分離鑑定;在糖基轉移酶編碼基因totG的基因敲除突變株中獲得了苷元TPM B,證明了TotG負責在脂肪鏈上添加糖基。

後續研究發現,原位激活的TPM A高產工程菌在傳代發酵過程中不穩定,極易退化,不利於進行TPM A生物合成研究。研究人員採用細菌人工染色體載體克隆表達策略,將TPM A基因簇在模式菌株S. lividans TK64中進行了異源表達,並通過調控基因工程和發酵條件優化使得TPM A的產量提高了約6倍,而且實現了穩定傳代。TPM A中含有一個非天然胺基酸(ClMeDPG),推測其來源於前體(DPG)。DPG是一類非常重要的非天然胺基酸,是多種具有重要活性的糖肽類抗生素的結構單元。

研究人員通過DPG生物合成基因totC1—totC4的異源表達和氨基轉移酶TotC4的體外生化實驗,闡明了DPG的合成途徑並確定了其絕對構型為S型;此外通過基因敲除實驗證明ClMeDPG生物合成中兩個後修飾酶基因(滷化酶基因和甲基轉移酶基因)的功能,並通過中間體的水解進一步確定了TPMs中DPG結構單元的絕對構型為S型,從而採用多重手段從多個角度糾正了文獻報導中的R構型。但滷化酶基因和甲基轉移酶基因對所測試的小分子底物沒有催化活性。進一步進化樹分析表明,滷化酶基因和甲基轉移酶基因可能是在非核糖體肽組裝線上對底物行使在線修飾功能。

該研究為脂肽類天然產物TPM A的應用和開發奠定了基礎,為複雜天然產物絕對構型的確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chembio.9b0099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ACS化學生物學》上。  脂肽類天然產物是由非核糖體肽和聚酮雜合途徑合成的一類抗生素,結構中既含有親水性胺基酸單元,又含有疏水性脂肪鏈,表現出抗菌、抗腫瘤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脂肽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 張長生組脂肽類天然產物Totopotensamides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ACS Chemical Biology。
  • 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在報導了Dippinine-Chippiine同系天然產物(+)-Tronocarpine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及其絕對構型確定後,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韓福社課題組在該領域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
  •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圖1,1–11)是依波加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物中的一個亞家族,具有獨特的強剛性[6.5.6.6.7]稠環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在吲哚類天然產物中較為罕見。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上海有機所高效集成合成膽甾醇類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田偉生課題組發展的從甾體皂甙元合成甾體-16-羥基-22-酸內酯的方法以及用其合成天然甾醇化合物的新策略,為具有挑戰性的天然甾醇化合物合成開啟了一扇大門,為天然甾醇化合物生物活性及其構效關係的研究提供了所需樣品
  • 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 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結合的策略
    因此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天然產物全合成主要包括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 年Wöhler 實現尿素的合成,隨後的一個多世紀時間裡,天然產物全合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化學家們不斷挑戰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完成了包括維生素B12、海葵毒素等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合成工作。
  • 林雙君:我與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
    其奧秘在於在自然界中都存在著哪些酶催化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又是如何協同工作,最終合成了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這個科學命題最初出現於我的腦海是我正在冥思苦想解析四個新型生物鹼化合物化學結構的時候,當時沒有文獻報導所採用的原料產生生物鹼,然而所有的分析數據都表明該類化合物屬於吡啶類生物鹼。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新機制提高生物法合成萜烯類化合物產量—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因其加氫產物在生物燃料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基材料組群精細化學品研究組在該領域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生物燃料技術》。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生物合成萜烯類化合物的研究工作,並在蒎烯、檜烯、松油烯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 硫肽類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根據這一生物合成的共同性體現在遺傳上的保守性,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掃描的方法,發現了多個微生物具有產生新型硫肽類抗生素的潛力,並在結構解析的基礎上驗證了一株芽孢桿菌產生的微球菌素。而這株菌株自發現和保藏以來,從未發現過具有產生硫肽類抗生素的能力。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甾體類天然產物在生物體內常常充當信號分子,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該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員具有破缺的骨架結構,被稱為開環甾體 (secosteroids),其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關注。
  • 【科研新進展】(102)徐功教授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植物保護學院徐功教授課題組成功開發了walsucochin降三萜類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路線,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先後從越南割舌樹 (Walsura cochinchinensis) 的枝葉中分離得到C24降三萜類化合物walsucochins A/B及walsucochinoids A-R,其結構特點是具有[6/6/5/6]四環系的稠環分子骨架。研究表明,walsucochin B對過氧化氫誘導損傷PC12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具有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
  • 研究揭示絲狀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新機制
    絲狀真菌具有強大的次級代謝產物合成能力,可以產生結構複雜多樣、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目前,許多絲狀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或其衍生物都已被開發成重要藥物應用於臨床中,包括青黴素、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和抗真菌藥物棘白菌素。探索絲狀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制,對於進一步挖掘次級代謝產物資源和開發新型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項目獲973立項
    近日,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任首席科學家申報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項目通過科技部973計劃評審,批准科研經費為1700萬元。項目研究團隊由有機所及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組成。
  • 張長生獲邀擔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編委—新聞—科學網
    近日,應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天然產物報告》(NPR)編輯委員會邀請,中國
  • 化學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合作者在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與酶學研究...
    植物天然產物作為內源性小分子參與了自身重要生理活動,例如調控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和抵禦病蟲害,同時也是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分子的主要來源。因此,解析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對於植物生物學、生態學研究和開發創新藥物治療人類重大疾病都具有重要意義。
  • ...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和化學修改、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苷和寡糖的合成
    所在院校: 南京理工大學       所在院系: 化工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應用化學 研究領域: 藥物及其中間體的合成與工藝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8月28日,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文利課題組在國際一流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線發表了題為「Unusual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System Involved in Cinnamoyl Lipid Biosynthesis」(《獨特的II型聚酮合酶參與肉桂醯脂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博士研究生鄧梓榮為第一作者
  • :天然產物Psilostachyin C的高效全合成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對於具有抗癌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Psilostachyin C的高效全合成工作。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是有機合成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核心期刊之一。該期刊主要發表天然產物全合成,有機合成方法學,生物有機與藥物化學等領域的重要的具有原創性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