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合作者在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與酶學研究...

2020-11-25 北大新聞網

2020/06/03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白楊 | 責編:山石

2020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戴均貴課題組、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發表以「FAD-dependent enzyme-catalysed intermolecular [4+2] cycloaddition in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為標題的文章,解析了傳統中藥桑白皮中的活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關鍵步驟,報導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首例催化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的單功能酶,為多年的重要科學爭論「自然界中是否有真正意義的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酶」畫上了句號。

植物天然產物作為內源性小分子參與了自身重要生理活動,例如調控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和抵禦病蟲害,同時也是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分子的主要來源。因此,解析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對於植物生物學、生態學研究和開發創新藥物治療人類重大疾病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植物自身的特點(生長緩慢、基因組龐大),以及參與生物合成的基因往往不成簇分布的現象,植物天然生物合成研究方法有限,進展緩慢。在本文中,雷曉光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基於天然生物合成中間體分子探針(Biosynthetic Intermediate Probes,BIPs)的靶標垂釣策略(如圖1所示),並與合作者一起通過結合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的常規手段(活性導向蛋白分離以及轉錄組測序等方法),成功在桑樹愈傷組織中鑑定出兩個FAD依賴蛋白(MaMO和MaDA),其中MaDA被進一步證明為自然界中存在的首個催化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的單功能酶。該基於「天然產物生物合成中間體分子探針」的化學生物學研究策略,為解析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途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圖1.桑樹中D-A類型天然產物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徑以及基於生物合成中間體探針的靶點垂釣

自1928年,德國化學家Otto Diels和他的學生Kurt Alder首次報導了Diels-Alder反應(簡稱DA反應)(Justus Liebigs Ann. Chem.1928,460, 98-122),他們就推測很多天然產物可以通過DA反應來構建,暗示了在自然界可能存在催化該反應的酶——Diels-Alder反應酶(Diels-Alderase)。由於DA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構建C-C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的合成中,因此,Otto Diels和Kurt Alder一起分享了195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不過到目前為止,科學界發現的Diels-Alderase並不多,以催化分子內DA反應為主,能催化分子間DA反應的酶更是屈指可數,並且這有限幾種分子間Diels-Alderase並不是只催化分子間DA反應,還催化其他化學反應。那麼,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真正意義」的分子間DA反應酶?

在成功鑑定出MaDA後,作者進一步探索了其底物適應性,並對該酶促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的機理進行了深入探討。作者通過DFT計算證明了該非酶促的Diels-Alder反應是通過協同但不同步的反應機理進行的,隨後通過對該酶促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進行KIE實驗,驗證了該酶促反應過程是通過協同但不同步的反應機理進行的,這證明了MaDA是真正意義上的單功能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酶。為了進一步探索MaDA的催化機制,雷曉光課題組成功解析了MaDA的晶體結構(2.3 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分子對接以及定點突變實驗。結果顯示,F375、R443、F356、I259以及Y192對於維持MaDA的活性至關重要。同時,作者還發現氧化態的FAD對於MaDA的活性也非常重要,如圖2所示。

圖2.基於MaDA晶體結構的分子對接以及點突變實驗揭示了MaDA與底物形成相互作用的關鍵位點

綜上所述,研究者通過活性導向蛋白分離,基於生物合成中間體探針(BIPs)的靶點垂釣和轉錄組分析相結合的策略成功在桑樹愈傷組織中鑑定了兩個FAD依賴的蛋白——MaMO和MaDA。其中,MaDA為首例催化分子間[4+2]環化反應的單功能酶。作者通過DFT以及KIE實驗證明了該酶促反應為協同但不同步的Diels-Alder反應,因此MaDA是首個從自然界中發現的、催化分子間反應的Diels-Alder反應酶,從而結束了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自然界是否有真正意義DA反應酶」的爭論。作者還成功解析了MaDA的晶體結構,並初步闡明了底物和蛋白相互作用的機制。此外,MaDA有很好的底物寬泛性,利用MaDA實現了多種D-A類型天然產物的酶法合成。該酶法合成展現出普通化學方法難以實現的高效性與立體化學專一性,體現了MaDA在生物催化中的優勢和特點,為發展酶催化合成方法來高效製備結構多樣的功能有機分子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此外,本研究所提出的基於天然產物生物合成中間體分子探針(BIPs)靶點發現的化學生物學研究手段也會為闡明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途徑、發現新穎的生物合成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與思路。最後,該類藥用植物來源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途徑的解析也為後繼合成途徑重建,實現植物天然產物的微生物異源生物合成,並開展結構衍生化研究,提升功能活性鋪平了道路。

在本工作中,雷曉光課題組高磊博士、戴均貴課題組蘇聰博士、雷曉光課題組杜曉霞博士以及黃璐琦課題組王瑞杉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雷曉光、戴均貴和黃璐琦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周宇博士和黃牛研究員,以及UCLA的Chen Shuming博士和K. N. Houk教授在計算模擬、DFT計算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陳涉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郭蘭萍研究員,北海道大學的Oikawa教授、Minami副教授和劉成偉助理教授,以及帝京平成大學的Hano教授和Shimazaki教授也在質譜分析、轉錄組分析和酶活測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幫助。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研究機構的資助。高磊目前得到了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傑出博士後基金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林雙君:我與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
    儘管那時的我對具體的科學研究還不熟悉,但是我對藥物合成化學有著特殊的興趣,因此選擇了我國著名的醫藥研究單位作為我研究歷程的第一站。做出決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如何去實踐自己的選擇。經過一番努力,我終於如願考取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但也有一點遺憾,我被分配到天然產物研究方向。這是我第一次直接接觸天然產物,我國早期的天然產物研究主要集中於植物天然產物,這可能與我國的中醫藥有關。
  • Soc:雷曉光等揭示倍半萜二聚體類天然產物的首次仿生...
    Soc.)雜誌是化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核心期刊,該期刊主要發表所有化學學科中最重要的具有原創性的研究工作。倍半萜二聚體類天然產物(sesquiterpenoid dimers)是具有獨特複雜化學結構的一大類天然產物。迄今為止,已經有上百個含有不同骨架的該類天然產物從自然界中被分離出來。其中有很多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腫瘤,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 雷曉光課題組兩篇背靠背文章:「後期多樣化衍生策略」在...
    跳轉閱讀→  活性天然產物在合成化學發展、生物醫學研究與創新藥物發現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過去三十年中,接近50%的新上市創新藥物來源於天然產物或其衍生物。天然產物的衍生化對構效關係研究和藥物活性優化至關重要,而直接通過選擇性的官能團化對天然產物進行後期衍生改造無疑是最經濟高效的方法。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北大科學家告訴你,傳統中藥桑白皮的活性天然產物是如何產生的?
    其次,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基因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成簇分布在植物基因組中,無法利用微生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常用的基因簇挖掘(「genome mining」)的方法來鑑定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途徑。最後,植物,特別是非模式植物,生長周期較長,遺傳操作相對複雜,很難通過體內敲除直接驗證基因功能。
  • 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 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結合的策略
    因此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天然產物全合成主要包括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 年Wöhler 實現尿素的合成,隨後的一個多世紀時間裡,天然產物全合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化學家們不斷挑戰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完成了包括維生素B12、海葵毒素等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合成工作。
  • 北大雷曉光受邀連發兩篇ACR!兩領域開拓性研究工作獲國際認可
    通過利用不同類型的小分子探針,包括天然產物探針,揭示程序性細胞死亡信號轉導通路中未知的調控蛋白和分子作用機制。同時,該課題組還進一步針對與非正常細胞死亡密切相關的人類重大疾病,如:癌症、炎症等,開展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研究。這一系列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幫助發現和闡明了多個全新的生物機制,從而推動了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也開發出對於疾病治療具有良好前景的多個候選藥物分子。
  • Chem.Sci.昆明植物所首次闡明天然稀有弩箭子糖的生物合成機制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天然糖類是活性天然產物的一個重要結構單元,糖苷化修飾有利於提高活性分子的生物相容性及靶點識別的特異性,迄今許多臨床一線使用的藥物如紅黴素、阿黴素及萬古黴素等都是糖苷類化合物。
  • 研究揭示絲狀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新機制
    絲狀真菌具有強大的次級代謝產物合成能力,可以產生結構複雜多樣、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目前,許多絲狀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或其衍生物都已被開發成重要藥物應用於臨床中,包括青黴素、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和抗真菌藥物棘白菌素。探索絲狀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制,對於進一步挖掘次級代謝產物資源和開發新型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 【科研新進展】(102)徐功教授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植物保護學院徐功教授課題組成功開發了walsucochin降三萜類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路線,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以「Remote C-H Activation Strategy Enables Total Syntheses of Nortriterpenoids (±)-Walsucochin B and (±)-Walsucochinoids M and N」為題,在線發表於在《Organic Letters》刊物上。植物保護學院碩士研究生陳欣悅和張丹陽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功教授為通訊作者。
  • :天然產物Psilostachyin C的高效全合成進展
    2011年3月22日,我所雷曉光博士實驗室在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雜誌上在線發表文章。該文章報導了對於具有抗癌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Psilostachyin C的高效全合成工作。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是有機合成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核心期刊之一。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上海有機所高效集成合成膽甾醇類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田偉生課題組發展的從甾體皂甙元合成甾體-16-羥基-22-酸內酯的方法以及用其合成天然甾醇化合物的新策略,為具有挑戰性的天然甾醇化合物合成開啟了一扇大門,為天然甾醇化合物生物活性及其構效關係的研究提供了所需樣品
  • ...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和化學修改、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苷和寡糖的合成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應用化學 研究領域: 藥物及其中間體的合成與工藝、糖的化學與工藝學、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和化學修改、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苷和寡糖的合成
  • 北京大學雷曉光教授:推動人類文明的合成化學
    他實際上是從海洋生物裡邊分離出來,因為這個海綿在全世界產量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當時從自然界中只能分離出可能十幾二十毫克的化合物,很難滿足後期的基礎研究工作,更不用提創新藥物的研發了。所以合成化學家必須出來去解決所謂的生產問題。 美國哈佛大學的Kishi教授課題組,通過對天然產物全合成的空間,他們完成了天然產物首次合成,全合成。
  • 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植物能合成微量次生代謝物,進而發揮機體生物防禦和信號傳導作用。由於這些植物天然產物對人體有較強的生理活性,已被廣泛應用於醫藥健康等領域。另外,植物天然產物在農藥、獸藥及其他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工農業生產領域中也具有廣泛的需求和應用,如黃連中的黃連素等生物鹼類抗生素在畜牧養殖中的應用有良好安全性,已經成為理想的飼用抗生素替代品。與此同時,高品質的植物天然產物,如人參皂苷、玫瑰精油、番茄紅素、花青素、新型甜味劑羅漢果苷和甜菊糖等,是人類化妝品、保健品和調味劑的主要原料,市場前景廣闊。
  • 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在報導了Dippinine-Chippiine同系天然產物(+)-Tronocarpine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及其絕對構型確定後,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韓福社課題組在該領域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有機所在萜類天然產物wickerols和propindilactone G合成研究...
    在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發展簡潔、高效的合成策略以實現多個家族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的快速合成,對於滿足新藥研發對化合物種類和量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受到合成化學家的廣泛關注。此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桂敬漢課題組通過發展仿生和發散式合成策略以10-12步反應完成了十個甾體天然產物cyclocitrinols的合成(J. Am. Chem. Soc.
  •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項目獲973立項
    近日,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任首席科學家申報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項目通過科技部973計劃評審,批准科研經費為1700萬元。項目研究團隊由有機所及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組成。
  • 藥學院唐葉峰、王戈林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優勢骨架...
    清華新聞網1月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藥學院唐葉峰課題組與王戈林課題組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優勢骨架」的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評估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圖1.含有α-亞甲基-g-丁內酯結構單元的一些重要天然產物和活性分子 唐葉峰課題組長期致力於dyotropic重排反應研究,並將其應用於活性天然產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