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丨趙英明組報導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在糖酵解調控中的作用

2020-11-28 騰訊網

編者按

組蛋白賴氨酸上的翻譯後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為代表的研究成果顯示,除了傳統的乙醯化修飾之外,蛋白質賴氨酸上的類醯化修飾包括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三羥基丁醯化和二羥基異丁醯化共8種新型修飾在細胞生命活動中也具有廣泛的調節作用。近日,趙英明課題組Huang He博士等在Molecular Cell發表了題為「EP300-Mediated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Regulates Glycolysis」的論文,證明了乙醯化轉移酶EP300是關鍵的蛋白二羥基異丁醯轉移酶,並揭示了EP300調控的蛋白二羥基異丁醯化在細胞糖酵解代謝調控中的重要作用。近十多年來,EP300被發現能夠催化多種賴氨酸醯化反應。此研究結果回答了多年來學術界關於EP300底物選擇性的一個疑問,即表明EP300對不同化學結構的底物存在明顯的內在選擇性,從而差異性地調控下遊生物學進程

背景介紹:

組蛋白賴氨酸上的翻譯後修飾是表觀遺傳學密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動態地調節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調控著基因表達等眾多與染色質相關的重要生理和病理進程。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課題組綜合運用生物質譜和生物化學方法,在國際上率先報導了發生在蛋白質賴氨酸上的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三羥基丁醯化和二羥基異丁醯化共8種新型修飾(Cell, 2014, 159, 458;Chem Rev,2015, 115, 2376;Nat Rev Mol Cell Biol, 2017, 18, 90)【1-3】趙英明課題組迄今獨立發現超過500個組蛋白表觀遺傳學密碼,超過人類已知組蛋白表觀遺傳學密碼中的一半,是目前國際上發現組蛋白表觀遺傳學密碼最多的研究團隊。這些原創性的重要工作,極大地擴展了組蛋白遺傳密碼的信息含量,將許多代謝過程和表觀遺傳學銜接起來,同時還闡釋了一些先天性遺傳病的機理,極大地拓寬了人們對組蛋白密碼和表觀遺傳學機理的認識。

在趙英明課題組報導的眾多蛋白質醯化修飾中,2014年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關於組蛋白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Khib的研究成果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文章第一作者戴倫治博士,現為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千人)【4】。Khib廣泛發生於組蛋白並對精子細胞的分化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但這種新修飾的作用機制尚有待闡明。

值得一提的是,趙英明課題組Huang He博士不久前在Cel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題為「Landscape of the Regulatory Elements for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Pathway」的研究論文【5】。通過蛋白質組學方法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深入鑑定Khib底物位點,證明了TIP60是一種組蛋白二羥基異丁醯化轉移酶,並發現HDAC2 和HDAC3是細胞中關鍵的組蛋白去二羥基異丁醯化酶。此項工作報導了首個哺乳動物細胞二羥基異丁醯化譜,發現超過6500個非組蛋白上發生Khib修飾。同時系統性地研究了Khib的修飾酶和去修飾酶,並首次揭示TIP60的非乙醯化轉移酶功能。此外,趙英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俊彪、軍事醫學科學院錢小紅課題組合做,研究了酵母中的二羥基異丁醯化底物譜、關鍵調控蛋白以及組蛋白H4K8二羥基異丁醯化在酵母糖平衡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相關文章發表在PNAS上【6】。這些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Khib通路的生物學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研究思路和成果:

圖一:EP300催化Khib和乙醯化

在此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細胞中乙醯化轉移酶EP300不僅調控蛋白乙醯化水平,還能夠直接、有效地催化蛋白賴氨酸Khib(圖一)。那麼受到EP300調控的Khib和乙醯化修飾底物都有哪些呢?基於穩定同位素標記細胞培養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人員共鑑定出4239個Khib修飾位點,其中149個受EP300顯著調控。同時鑑定出的還有3682個乙醯化修飾位點,包括693個受EP300顯著調控的位點。令人驚奇的是,EP300調控的Khib位點和乙醯化位點有極大不同,只有6個位點相互疊合(圖二)。近十多年來,EP300被發現能夠催化多種賴氨酸醯化反應。因此,此研究結果回答了多年來學術界關於EP300底物選擇性的一個疑問,即表明EP300對不同化學結構的底物存在明顯的內在選擇性,從而差異性地調控下遊生物學進程

圖二:EP300調控的Khib和乙醯化定量蛋白質組學

既然EP300能夠選擇性調控Khib修飾,那麼這種調控能夠介導什麼樣的生物學功能呢?通過對以上蛋白質組學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HCT116細胞中,EP300調控的乙醯化傾向於RNA相關生物學功能,而EP300調控的Khib則同糖酵解、碳代謝以及胺基酸生物合成密切相關。其中,糖酵解通路10個關鍵酶中有5個都含有EP300調控的Khib位點。進一步研究表明,EP300調控的Khib對這些酶(如ENO1)的活性和功能有顯著影響(圖三)。例如在EP300敲除的細胞中,因其糖酵解功能受到削弱,從而對葡萄糖飢餓誘導的細胞死亡非常敏感。因此本研究發現EP300通過調控Khib來調節細胞糖代謝的全新機理,揭示了該修飾發揮生物學功能的新機制。

圖三:EP300通過調控糖酵解通路關鍵酶的Khib修飾來調節胞內糖代謝

據悉,趙英明課題組的Huang He博士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參與該研究的研究組有NIH的Xiaoling Li教授、杜克大學的Jason W. Locasale教授以及洛克菲勒大學的Robert G. Roeder教授等。趙英明教授和Xiaoling Li教授是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後記:

近年來趙英明課題組還與其他課題組合作,共同致力於探索組蛋白醯化修飾參與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人類疾病模型中的作用,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相關論文均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上。需特別指出的是,許多華人科學家和學者在組蛋白修飾領域做出了傑出的前沿性工作,如四川大學青年千人學者戴倫治教授,景傑生物CEO程仲毅博士,明尼蘇達大學陳悅教授,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青年千人學者譚敏佳研究員,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彭超博士(以上五位學者均在趙英明教授實驗室經歷過博士或博士後的培訓)。此外,在美國的還有哥倫比亞大學顧偉教授,康奈爾大學林和寧教授,耶魯大學楊曉勇教授,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石曉冰教授和呂志民教授,以及來自中國的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尚永豐院士,清華大學李海濤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翁傑敏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張宏權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薛宇教授,香港大學郝權李祥教授,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葉陽研究員、李佳研究員和李靜雅研究員,復旦大學的楊芃原、管坤良、熊躍、趙世民、葉丹、雷群英教授,西南大學謝建平研究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楊平仿研究員,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楊福全劉平生研究員等。以上學者均在此領域做出了重要的創新性貢獻。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組蛋白醯化修飾及其生物學功能被研究人員發現。

參考文獻:

1. Huang, H., Sabari, B. R., Garcia, B. A., Allis, C. D., Zhao, Y., SnapShot: histone modifications.Cell2014, 159, 458-458.

2. Huang, H., Lin, S., Garcia, B. A., Zhao, Y.,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histone modifications.Chemical reviews2015, 115, 2376-2418.

3. Sabari, B. R., Zhang, D., Allis, C. D., Zhao, Y.,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histone acylations. Nature reviews.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7, 18, 90-101.

4. Dai, L., Peng, C., Montellier, E., Lu, Z., et al.,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active histone mark.Nature chemical biology2014, 10, 365-370.

5. Huang, H., Luo, Z., Qi, S., Huang, J., et al., Landscape of the regulatory elements for 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pathway.Cell research2018, 28, 111-125.

6. Huang, J., Luo, Z., Ying, W., Cao, Q., et al.,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on histone H4K8 is regulated by glucose homeostas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7, 114, 8782-8787.

附近兩年此領域發表的部分相關論文:

1. Wang, Y.; Jin, J.; Chung, M. W. H.; Feng, L.; Sun, H.; Hao, Q., Identification of the YEATS domain of GAS41 as a pH-dependent reader of histone succinylatio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8, 115 (10), 2365-2370.

2. Wang, F.; Wang, K.; Xu, W.; Zhao, S.; Ye, D.; Wang, Y.; Xu, Y.; Zhou, L.; Chu, Y.; Zhang, C.; Qin, X.; Yang, P.; Yu, H., SIRT5 Desuccinylates and Activates Pyruvate Kinase M2 to Block Macrophage IL-1beta Production and to Prevent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Cell Rep2017, 19 (11), 2331-2344.

3. Liu, S.; Yu, H.; Liu, Y.; Liu, X.; Zhang, Y.; Bu, C.; Yuan, S.; Chen, Z.; Xie, G.; Li, W.; Xu, B.; Yang, J.; He, L.; Jin, T.; Xiong, Y.; Sun, L.; Liu, X.; Han, C.; Cheng, Z.; Liang, J.; Shang, Y., Chromodomain Protein CDYL Acts as a Crotonyl-CoA Hydratase to Regulate Histone Crotonylation and Spermatogenesis.Mol Cell2017, 67 (5), 853-866 e5.

4. Wei, W.; Liu, X.; Chen, J.; Gao, S.; Lu, L.; Zhang, H.; Ding, G.; Wang, Z.; Chen, Z.; Shi, T.; Li, J.; Yu, J.; Wong, J., Class I histone deacetylases are major histone decrotonylases: evidence for critical and broad function of histone crotonylation in transcription.Cell Res2017, 27 (7), 898-915.

5. Wang, Y.; Guo, Y. R.; Liu, K.; Yin, Z.; Liu, R.; Xia, Y.; Tan, L.; Yang, P.; Lee, J. H.; Li, X. J.; Hawke, D.; Zheng, Y.; Qian, X.; Lyu, J.; He, J.; Xing, D.; Tao, Y. J.; Lu, Z., KAT2A coupled with the alpha-KGDH complex acts as a histone H3 succinyltransferase.Nature2017, 552 (7684), 273-277.

6. Andrews, F. H.; Shinsky, S. A.; Shanle, E. K.; Bridgers, J. B.; Gest, A.; Tsun, I. K.; Krajewski, K.; Shi, X.; Strahl, B. D.; Kutateladze, T. G., The Taf14 YEATS domain is a reader of histone crotonylation.Nat Chem Biol2016, 12 (6), 396-8.

7. Goudarzi, A.; Zhang, D.; Huang, H.; Barral, S.; Kwon, O. K.; Qi, S.; Tang, Z.; Buchou, T.; Vitte, A. L.; He, T.; Cheng, Z.; Montellier, E.; Gaucher, J.; Curtet, S.; Debernardi, A.; Charbonnier, G.; Puthier, D.; Petosa, C.; Panne, D.; Rousseaux, S.; Roeder, R. G.; Zhao, Y.; Khochbin, S., Dynamic Competing Histone H4 K5K8 Acetylation and Butyrylation Are Hallmarks of Highly Active Gene Promoters.Mol Cell2016, 62 (2), 169-180.

8. Xie, Z.; Zhang, D.; Chung, D.; Tang, Z.; Huang, H.; Dai, L.; Qi, S.; Li, J.; Colak, G.; Chen, Y.; Xia, C.; Peng, C.; Ruan, H.; Kirkey, M.; Wang, D.; Jensen, L. M.; Kwon, O. K.; Lee, S.; Pletcher, S. D.; Tan, M.; Lombard, D. B.; White, K. P.; Zhao, H.; Li, J.; Roeder, R. G.; Yang, X.; Zhao, Y.,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ysine beta-Hydroxybutyrylation.Mol Cell2016, 62 (2), 194-206.

9. Xiong, X.; Panchenko, T.; Yang, S.; Zhao, S.; Yan, P.; Zhang, W.; Xie, W.; Li, Y.; Zhao, Y.; Allis, C. D.; Li, H.,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histone crotonylation by double PHD fingers of MOZ and DPF2.Nat Chem Biol2016, 12 (12), 1111-1118.

10. Zhao, D.; Guan, H.; Zhao, S.; Mi, W.; Wen, H.; Li, Y.; Zhao, Y.; Allis, C. D.; Shi, X.; Li, H., YEATS2 is a selective histone crotonylation reader.Cell Res2016, 26 (5), 629-32.

相關焦點

  • 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修飾(Khib)再取得重大進展:Writers、Erasers...
    表觀遺傳調控主要分為DNA甲基化、RNA修飾(m6A修飾)和轉錄後調控以及組蛋白修飾,其中以組蛋白修飾的類型和種類最多、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也最為複雜。組蛋白修飾除了常見的甲基化和乙醯化外,近些年陸續有其它新型修飾被不斷報導。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
    其中第一項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跟酮體代謝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新修飾——組蛋白三羥基丁醯化[1];第二項研究深入揭示了該課題組先前發現的組蛋白丁醯化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項研究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發現了YEATS domain為識別新型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的「閱讀器」。本文對前兩篇研究進行詳細報導[3]。組蛋白密碼蘊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個體性狀間的關鍵調控信息。
  • 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Cell撰文系統總結表觀遺傳學組蛋白密碼
    近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的生命科學期刊《Cell》上發表題為"SnapShot: Histone Modifications"的論文,系統、精煉地總結歸納了18類共四百多個組蛋白密碼。其中,趙英明教授課題組率先發現其中一半密碼,是目前國際上發現組蛋白密碼最多的研究團隊。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Allis教授和趙英明教授合作,鑑定組蛋白賴氨酸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揭示了該修飾對基因轉錄的調控。清華大學李海濤教授自2001年開始與Allis教授合作了23篇論文,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自2014年以後與Allis教授合作了8篇論文。
  • 清華李海濤組在《Nat Chem Biol》報導巴豆醯化最新閱讀器
    左為常見的組蛋白醯基化修飾類型舉例;右為YEATS結構域利用「三明治芳香籠」識別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基本機制之一,被認為構成一類「組蛋白密碼」,調控著遺傳信息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在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決定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冉冉升起的新星: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及其調控
    前 言:和其它的天然胺基酸相比,蛋白質賴氨酸側鏈的伯氨基團帶有孤對電子,具有很高的親核反應活性,因此較容易發生醯化修飾。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團隊首次鑑定到八種新的賴氨酸醯化修飾:丙醯化、巴豆醯化、琥珀醯化、丁醯化、丙二醯化、戊二醯化、二羥基異丁醯化和三羥基丁醯化 (圖 1)。
  • 《自然》雜誌:首次揭示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調控機制
    新聞事件今天《自然》雜誌發表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小組的一篇表觀遺傳蛋白修飾文章,首次揭示了組蛋白賴氨酸乳酸醯化(Kla)這個調控機制,並證明其在基因表達,微環境中改變巨噬細胞中的作用。作者首先用一系列化學和生化的方法,確認此修飾在組蛋白中的存在。
  • 「精」亦求精——巴豆醯輔酶A水合酶CDYL調控組蛋白巴豆醯化而影響...
    之後的一系列後續研究表明,組蛋白的醯化有眾多的生物學功能,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關注,而巴豆醯化修飾(crotonylation)就是其中的熱點之一。關鍵詞:CDYL、水合酶、巴豆醯化、3-羥基丁醯化、表觀遺傳學、精子發生研究思路和成果:組蛋白翻譯後修飾在基因轉錄調控和染色質重塑等染色質調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以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為代表的科學家們利用質譜技術發現了很多新型的組蛋白修飾類型,如琥珀醯化、丙二醯化、巴豆醯化等。
  • 李小玲組發現組蛋白巴豆醯化促進人類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分化
    責編 | 兮細胞代謝不僅僅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還產生許多代謝中間產物來修飾組蛋白,從而影響細胞的表觀遺傳和基因表達【1,2】。因此,細胞的代謝狀態和細胞的功能及命運息息相關。研究特定生物過程中代謝的變化及其作用機理因而能為我們提供幹預這一過程的分子機理。
  • 糖酵解
    你所要記憶的是總反應、三步限速步驟、兩步底物磷酸化反應和總能量變化。              關鍵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     機體缺氧條件下,葡萄糖經一系列酶促反應生成丙酮酸進而還原生成乳酸的過程稱為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重要中間代謝產物醯基-CoA類化合物,作為供體直接參與生物體內的蛋白醯化修飾,從而調控多種重要生物學過程,如表觀遺傳、能量代謝、精子發育等,是目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在生物體次級代謝產物生物合成過程中,醯基-CoA扮演的角色一直被認為是聚酮類、生物鹼類、脂肪酸類及異戊二烯類等多種重要天然產物的合成前體,然而目前人們對其作為醯化修飾供體調控次級代謝產物合成過程的作用認知明顯不足。
  • 腫瘤產生的乳酸或能表觀修飾巨噬細胞組蛋白,導致巨噬細胞黑化促癌
    通過質譜分析[7],以及同位素示蹤和免疫印跡等技術,他們最終確定,在人和小鼠的細胞中,組蛋白賴氨酸上的乳酸化修飾確實廣泛存在。 如此看來,乳酸確實不簡單。 人和小鼠的組蛋白上的乳酸化修飾 後續的細胞實驗也表明,組蛋白的乳酸化受糖酵解的調控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兩篇文章通過對表觀調控因子AF9和YEATS2的結構與功能研究,首次發現YEATS結構域是一類偏好性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閱讀器,並闡明了該結構域通過特異讀取組蛋白巴豆醯化密碼促進基因轉錄的分子細胞機制。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是一類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事件,被認為構成一類「組蛋白密碼」,控制著染色質層面的遺傳信息解讀。近年來,受惠於質譜、修飾特異抗體等技術發展,眾多新型組蛋白修飾被不斷發現。
  • 高通量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分析揭示化療藥物耐藥性和糖酵解過程的...
    最近,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在國際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論文,綜合分析了拉帕替尼敏感和耐藥細胞系中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發現AKT信號通路和糖酵解過程在耐藥細胞系中發生顯著改變,並可以作為針對性的治療靶標。景傑生物作為全球蛋白質及蛋白質修飾領域的領跑者,可以為您提供從組學篩選到抗體定製的全套解決方案,為您的科研助一臂之力。
  • 【開門大吉之 Nature Chem Biol】賴氨酸巴豆醯化 新型閱讀器...
    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基本機制之一,被認為構成一類「組蛋白密碼」,調控著遺傳信息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在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決定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眾多新型組蛋白修飾被不斷發現,其中一大類是組蛋白賴氨酸醯基化修飾,如乙醯化(ac)、丙醯化(pr)、丁醯化(bu),和巴豆醯化(cr)等。
  • 代謝物在蛋白質修飾組學及細胞生長信號中的調控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常見的KATs,p300,同時肩負賴氨酸乳酸化(lysine lactylation, Kla)[2]及賴氨酸巴豆醯化(lysine crotonylation, Kcr)[3]修飾任務;SIRT也被報導在去琥珀醯化及去丙二醯化修飾中發揮功能
  •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全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學研究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告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全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學研究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告甘肅中金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委託,對「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全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組學研究項目」以單一來源的方式進行採購。4、項目預算:36.8萬元;5、實施單一來源採購的簡要理由及擬定供應商信息:(1)實施單一來源採購的簡要理由:本項目擬從巴豆醯化影響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角度開展幹細胞的護肝分子機制研究,經了解杭州景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擁有巴豆醯化泛抗體和修飾檢測服務的公司。
  • Cell Rep:揭示去琥珀醯化酶SIRT5調控免疫代謝在炎症中的作用和機制
    SIRT5是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家族第三類Sirtuins中的一員, 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它具有極低的去乙醯化酶活性,卻可以調控三種新的賴氨酸修飾--琥珀醯化、丙二醯化和戊二醯化,科學家們在既往的研究中利用質譜技術鑑定了成百上千個SIRT5的潛在底物,而對其生理和病理功能卻知之甚少。本論文發現了SIRT5在調控巨噬細胞代謝和炎症反應中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