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分析揭示化療藥物耐藥性和糖酵解過程的...

2020-11-30 生物谷

景傑編者按:靶向藥物具有特異性好、毒副作用少的特點,在對癌症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腫瘤對靶向藥物耐藥性的產生卻是臨床實踐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統地理解耐藥性產生的機理是當前癌症研究的熱點之一。最近,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在國際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論文,綜合分析了拉帕替尼敏感和耐藥細胞系中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發現AKT信號通路和糖酵解過程在耐藥細胞系中發生顯著改變,並可以作為針對性的治療靶標。景傑生物作為全球蛋白質及蛋白質修飾領域的領跑者,可以為您提供從組學篩選到抗體定製的全套解決方案,為您的科研助一臂之力。

癌症對於化療藥物的耐藥性是困擾當前癌症治療的重要難題,而對相關耐藥性產生的機制一直缺乏從蛋白質組水平上的系統分析和研究。拉帕替尼(lapatinib)是一種EGFR家族抑制劑,臨床上常用於治療HER2/ERBB2過表達的乳腺癌患者。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技術,全面分析了乳腺癌細胞對拉帕替尼產生抗性過程中的蛋白質組、磷酸化組和激酶組的變化。結果發現AKT信號通路、糖酵解等過程與拉帕替尼耐藥性的產生密切相關,並且可以作為潛在的藥物靶標。

首先,研究人員選擇了正常培養的、加藥處理的以及耐藥性產生以後再加藥處理的BT-474乳腺癌細胞係為實驗材料,使用二甲基標記的定量方法和基於IMAC的磷酸化富集方法,系統分析了三種細胞系的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和激酶組(圖1),總共定量到7,800多個蛋白、9,800多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和300多種磷酸激酶,構建了完整的蛋白質表達和磷酸化修飾圖譜。

圖1 拉帕替尼處理敏感和耐藥BT-474細胞的蛋白質組分析路線圖

接下來,通過一系列生物信息學的方法,研究者分析出了一些已經報導的機制,如AXL的過表達和PI3K的再激活過程等和拉帕替尼耐藥性的產生有關。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並驗證了一些新的應對抗藥性的藥物靶標:例如,磷酸化組結果揭示出在耐藥性的細胞系中,AKT-MTOR信號通路比MEK-ERK信號通路有更強的恢復,而實驗證明的確AKT信號通路的抑制劑藥物可以更明顯地抑制拉帕替尼耐藥性細胞系的生存;此外,相比於正常的親本細胞系,拉帕替尼耐藥性細胞系對CDK1抑制劑也表現得更為敏感(圖2)。

圖2 基於拉帕替尼耐藥性模型鑑定出的針對性治療藥物靶點

最後,研究者基於磷酸化組的數據還分析出糖酵解過程相關蛋白在拉帕替尼敏感和耐藥細胞系中的磷酸化情況顯著不同,進一步檢測發現的確糖酵解的中間代謝物在兩類細胞中有顯著差異。與此相對應的是,耐藥性細胞系對於糖酵解的抑制也表現得更加敏感(圖3)。

圖3 拉帕替尼抗藥性的產生伴隨著糖酵解代謝通路蛋白中磷酸化修飾的改變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系統比較拉帕替尼敏感和抗藥細胞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揭示出AKT信號通路、糖酵解過程等可能和抗藥性的產生有關,並為拉帕替尼耐藥性癌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Lapatinib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cells is accompanied by phosphorylation-mediated reprogramming of glycolysis.
(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在蛋白質磷酸化修飾方面,該學科組與研究所相關團隊合作,綜合應用最新的蛋白和肽段分離技術、TiO2磷酸肽富集技術和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先後研究了磷酸化在藍藻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3, 12 (4):1909–1923),構建了嗜熱四膜蟲的磷酸化調控網絡(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的肝脂肪變性 2018-10-24 16:15:18 來源:Celpress 脂質代謝是在細胞細胞器之間高度劃分的,這些細胞器動態地調整其組成和相互作用以應對代謝挑戰
  • 糖酵解和糖異生解析及記憶
    第二階段為磷酸己糖的裂解和磷酸丙糖的互變,涉及2種磷酸化的三碳糖: 3-P-甘油醛和磷酸二羥丙酮。       前2個階段的5步反應,產物比較容易記憶。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糖酵解中各種物質的變化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近年來多種離子通道基因突變的發現,不僅從分子遺傳水平揭示了癲癇的發生發展機制,也為作用於離子通道的抗癲癇藥物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論依據。本文主要闡述目前癲癇診斷中常見的基因檢測項目,臨床實用性及危害,複雜性。
  • EMBO reports | 廣東省人民醫院餘學清團隊蛋白組學研究揭示Smad4...
    足細胞中條件性Smad4缺失可以保護小鼠免於2型糖腎,並且此過程與肥胖無關。高血糖會誘導Smad4定位於足細胞中的線粒體,導致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減少,並增加活性氧含量。這種結果一定程度上依賴於Smad4與PKM2直接互作,以及對具有活性的四聚體形式PKM2的減少。此外,Smad4與ATPIF1相互作用導致了ATPIF1降解減少。
  • Mol Cell丨趙英明組報導二羥基異丁醯化修飾在糖酵解調控中的作用
    EP300調控的蛋白二羥基異丁醯化在細胞糖酵解代謝調控中的重要作用。趙英明課題組迄今獨立發現超過500個組蛋白表觀遺傳學密碼,超過人類已知組蛋白表觀遺傳學密碼中的一半,是目前國際上發現組蛋白表觀遺傳學密碼最多的研究團隊。這些原創性的重要工作,極大地擴展了組蛋白遺傳密碼的信息含量,將許多代謝過程和表觀遺傳學銜接起來,同時還闡釋了一些先天性遺傳病的機理,極大地拓寬了人們對組蛋白密碼和表觀遺傳學機理的認識。
  • 糖酵解
    你所要記憶的是總反應、三步限速步驟、兩步底物磷酸化反應和總能量變化。           糖酵解途徑物質變化為葡萄糖——丙酮酸               糖酵解途徑所在部位為細胞的胞漿               1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生成2分子ATP,2分子丙酮酸。
  • 糖代謝| 糖酵解&糖異生
    說起糖異生,許多教材都會把它和糖酵解結合在一起對比,當然糖異生的底物不一定是糖酵解的產物丙酮酸,許多非糖物質都可以通過糖異生途徑逆生成糖(比如糖酵解的中間產物磷酸二羥丙酮等等)。糖酵解並不簡單是糖酵解的逆反應,糖酵解中,三種激酶為關鍵酶,包括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以及丙酮酸激酶,其中前面兩種還是限速酶,它們都催化不可逆反應。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蛋白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這一可逆過程調節著包括細胞增殖、發育、分化、信號轉導、細胞凋亡、神經活動、肌肉收縮及腫瘤發生等過程在內的所有生命活動。全外顯子捕獲測序(WES)技術以其相對較低的成本而受到大多數研究者的青睞。
  • iTRAQ蛋白質組學、GC-MS代謝組學對柑橘黃龍病影響果肉風味研究
    初級和次級代謝中下調的蛋白質 總共有123種差異蛋白參與了糖分解和糖酵解,加爾文循環,三羧酸循環,胺基酸合成和分解,UDP糖,萜烯和苯丙烷代謝途徑的生物學過程(圖2)。糖和有機酸代謝涉及45種下調的蛋白質(圖3),胺基酸代謝涉及22種下調的蛋白質,萜類代謝涉及5種差異蛋白,3種下調蛋白參與果膠代謝(圖4)。
  • 李小玲組發現組蛋白巴豆醯化促進人類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分化
    責編 | 兮細胞代謝不僅僅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還產生許多代謝中間產物來修飾組蛋白,從而影響細胞的表觀遺傳和基因表達【1,2】。因此,細胞的代謝狀態和細胞的功能及命運息息相關。研究特定生物過程中代謝的變化及其作用機理因而能為我們提供幹預這一過程的分子機理。
  • 糖酵解過程及中的重要酶類及其調控(二)
    催化糖酵解第六步的酶是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巰基酶,所以碘乙酸是其不可逆抑制劑。NAD之間有負協同效應,當NAD+不足時可以保證酵解仍可進行,而當NAD+過多時也不會過度反應造成酸中毒。
  • Nat Comm:磷酸化修飾組揭示乳腺癌細胞遷移和侵襲新機制
    腫瘤轉移包括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周圍組織、外滲到繼發部位等,是極其複雜的過程。在乳腺癌亞型中,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和三陰性乳腺癌(TNBC)具有侵襲性和易於轉移的特點,與其他亞型相比,這兩個亞型的患者復發率較高,生存率較低。若能更好地了解促進轉移的分子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抗轉移療法,以改善對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效果。
  • 直接RNA測序、串聯質譜法揭示新冠病毒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特徵
    近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的一篇論文使用直接RNA測序和串聯質譜法表明了SARS-CoV-2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的特徵,揭示了細胞通道在去除了疑似Furin 蛋白酶切位點的S蛋白中誘導的框內缺失突變的證據。
  • 生物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這種修飾對於蛋白質的功能非常重要,如:細胞識別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信號傳導和蛋白質定位。1. 蛋白質的糖基化[11, 12]糖蛋白在細胞內部,細胞膜和細胞外均有發現,實際上大部分蛋白質是糖蛋白。對糖蛋白的檢測和分析發現,糖蛋白中糖組分的結構和功能具有多樣性。糖蛋白中的糖通常是不同種類的,而且是由一些可控數量的單糖組成。糖基化的多樣性與細胞周期,細胞分化和發展的狀態有關。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作者通過轉錄組+蛋白組學技術揭示了人類天然和活化T細胞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結果顯示,初始T細胞中大多數蛋白質種類穩定、或僅緩慢更新(如核小體相關蛋白、核糖體蛋白RPL8、糖酵解酶GAPDH);僅小部分蛋白更新迅速(轉錄調節因子ETS1、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蛋白β2M等)。接著,作者進一步分析了初始T細胞組成型蛋白質的降解情況。作者使用環乙醯亞胺(CHX,核糖體可逆抑制劑)和硼替佐米(PS-341,蛋白酶體特異性抑制劑)處理細胞24小時,並進行蛋白組學分析。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先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協會(NCI-CPTAC)的研究人員已將這種蛋白質組學方法廣泛應用於癌症研究。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我們的分析包括磷酸化和乙醯化的鑑定,以揭示單個蛋白質活性信息的蛋白質修飾。先前在乳腺癌中未進行蛋白質乙醯化的研究。這些新方法有望提供新的生物學見解,以解決難於治療的乳腺癌及其反應的異質性。」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互作組:NCI-H446細胞,PKA-Cα、PKA-Cβ和PKA-R1A分別拉下來的蛋白複合物;4. 磷酸化蛋白質組:NCI-H526細胞和NCI-H69細胞;cAMP的長效類似物(8-Br-cAMP)處理組和對照組。技術方法:激酶組,RNA-seq,互作組、磷酸化蛋白組實驗路線圖研究結果1.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近日,貝勒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強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深入了解了乳腺癌的生物學複雜性。在此基礎上,他們能夠對已知的靶標提出更精確的診斷方法,開發侵襲性腫瘤的新治療方法,並揭示乳腺癌耐藥性的新機制。
  • 綜述:基於質譜技術的糖蛋白質組學與糖組學研究進展
    糖蛋白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在很多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蛋白質的摺疊、細胞之間的相互識別、炎症反應等。同時,糖基化修飾在疾病中,特別是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疾病診斷標誌物及治療的靶標都是糖蛋白質。糖蛋白質組學和糖組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