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DNA總是受到內源或外源環境中多種損傷因子的攻擊,例如DNA複製錯誤、細胞代謝產物、電離輻射、紫外線照射和化療試劑等,這些因素都會引起DNA損傷的產生。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修復DNA損傷,將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誘發多種人類疾病,如腫瘤、神經退行和出生缺陷。為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生物體進化出一套保護機制來監控DNA損傷並及時修復,這一機制即為DNA損傷應答。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郭彩霞研究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唐鐵山研究組合作,通過質譜技術發現跨損傷合成DNA聚合酶Polη第457位蘇氨酸能發生一種新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氧連糖基化修飾(O-GlcNAcylation)。已知在紫外線輻射或順鉑等化療試劑暴露條件下,跨損傷合成DNA聚合酶Polη被招募到複製叉處替換高保真性DNA複製酶,在相應的損傷DNA模板對側整合正確的核苷酸,從而促進複製叉的繼續前行。但與高保真的DNA複製酶相比,Polη複製未損傷DNA模板的錯誤率顯著升高(10-2~10-3),極易導致遺傳信息不能夠正確地從親代細胞傳遞到子代細胞中,因此它到複製叉的招募和移除必須受到嚴格調控,然而關於Polη在TLS完成後如何從複製叉解離尚不清楚。研究發現,幹擾Polη的氧連糖基化修飾雖不影響其被招募到受阻複製叉處及其在損傷DNA模板對側整合核苷酸的能力,但顯著削弱Polη與CRL4CDT2 E3泛素連接酶之間的相互作用,降低第462位賴氨酸的多泛素化修飾水平,進而抑制p97-UFD1-NPL4複合體所介導的Polη與複製叉分離的過程,導致細胞內突變率上升、細胞對紫外線和順鉑試劑敏感性增強、DNA複製叉移動速率變緩等。該項研究工作揭示了Polη 氧連糖基化修飾與泛素化修飾之間的互作關係,以及DNA複製過程中多種DNA聚合酶轉換的分子機制。Polη在多種腫瘤細胞中表達顯著升高,與順鉑等化療藥物的耐藥性產生密切相關,也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負相關。

  該發現首次報導氧連糖基化修飾參與調控細胞跨損傷合成過程並維持基因組穩定性,從DNA損傷應答角度揭示了對營養水平敏感的氧連糖基化修飾調控基因組穩定性和腫瘤耐藥性的分子機制,為解決順鉑等化療藥物的耐藥性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有望改善部分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況。

  研究工作以Polη O-GlcNAcylation governs genome integrity during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等的資助。

O-GlcNAc糖基化修飾調控Polη與複製叉解離的分子機制示意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來源: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2101
  • 研究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團隊致力於植物體內O-GlcNAc信號調控春化響應及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研究。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昆明動物所等在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和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萍團隊長期關注幹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獨特機制。
  • 北京基因組所合作揭示RNA甲基化調控R-loop形成及轉錄終止機制
    R-loop是一種由RNA:DNA雜合鏈和單鏈DNA組成的特殊核酸結構,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中分布廣泛且普遍存在。R-loop在很多關鍵的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包括染色質修飾、轉錄調控、DNA損傷修復以及基因組穩定性等,但其如何被精確調控的機制尚不清楚。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2019-08-30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該研究以兒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的人間充質幹細胞為模型,探究RNA甲基化修飾m6A及其核心甲基轉移酶METTL3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變化規律,揭示細胞周期因子MIS12作為METTL3/m6A的下遊效應因子調控幹細胞衰老的新型作用機制。研究發現,m6A的修飾水平及其核心甲基轉移酶METTL3的表達在人類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中均顯著下調,暗示m6A修飾可能參與調控人幹細胞的衰老。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級中心生物信息室宋述慧課題組,研究發現了RNA的選擇性甲基化現象,並探索了其可能的產生機制。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的資助,同時還得到了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楊運桂研究組和所級中心核酸平臺的技術支持。
  • 北京基因組所合作揭示RNA甲基化調控R-loop形成及轉錄終止
    R-loop在很多關鍵的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包括染色質修飾、轉錄調控、DNA損傷修復以及基因組穩定性等,但其如何被精確調控的機制尚不清楚。m6A修飾作為信使RNA上豐度最高的修飾類型,廣泛參與哺乳動物的發育、免疫、幹細胞更新、脂肪分化、以及腫瘤生成和轉移等生命過程。
  • Nat Comm 丨揭示O-GlcNAc糖基化調控基因毒應激反應作用機制
    責編 | 酶美  O連接N乙醯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細胞內的一種重要單糖修飾
  •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現質體基因組與細胞核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
    . | 廣州中醫藥大學王宏斌/靳紅磊揭示核質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質體(或稱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具有一套獨特的自身基因組,是植物特有的半自主性細胞器。質體基因組大約包含100個基因,編碼了光合作用反應中的必需蛋白,而大量的調控蛋白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協同維持質體光合作用功能。因此,質體和細胞核基因組之間的功能協調對於植物細胞正常的功能維持至關重要。
  • 北京基因組所等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出核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及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楊運桂研究組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研究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m5C(5-甲基胞嘧啶)修飾在mRNA的分布圖譜規律及其對調控mRNA出核作用新機制。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斑馬魚母源mRNA穩定性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多種關鍵因素通過母源和合子途徑促進母源mRNA降解,其中包括合子轉錄的microRNA miR-430,次優密碼子的使用,N6-甲基腺苷(m6A),尿苷化等,但母源mRNA的穩定性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揭示人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修飾的圖譜
    2018年5月2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mapping reveals that deoxyuridine is enriched in the human centromeric DNA」的研究論文,解析了人類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的圖譜,發現該修飾在染色體的著絲粒區域高度富集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4/3206
  •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
    該研究以兒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的人間充質幹細胞為模型,探究了RNA甲基化修飾m6A及其核心甲基轉移酶METTL3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變化規律,揭示了細胞周期因子MIS12作為METTL3/m6A的下遊效應因子調控幹細胞衰老的新型作用機制。
  • Sci Adv| 神經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因子Filia
    責編 | 酶美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在前期工作中,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在胚胎幹細胞中鑑定了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關鍵多功能因子Filia,揭示了其不同的作用途徑
  • 北京基因組所研發RNA甲基化7-甲基鳥嘌呤測序技術
    m7G)修飾是轉錄後調控中最常見的鹼基修飾形式之一>mRNA的5』帽子區,對維持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開發了單鹼基解析度的m7G在真核生物mRNA內部的分布特徵,並進一步解析應激處理下該修飾對蛋白質翻譯的分子調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