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 神經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因子Filia

2020-11-04 BioArt

責編 | 酶美


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


在前期工作中,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萍課題組在胚胎幹細胞中鑑定了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關鍵多功能因子Filia,揭示了其不同的作用途徑(Cell Stem Cell 2015,16(6):684-698;Cell Research 2018,28(1):69-89),並發現人類同源基因的功能突變能導致胚胎發育失敗和復發性流產(PloS Biology 2019,17(10): e3000468)。和胚胎幹細胞比較,組織幹細胞僅具備組織特異的發育潛能。但兩類幹細胞是否在基因組穩定性維持上存在一些共同調控機制?


近日,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鄭萍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孟飛龍研究員的研究成果:「Genome integrity and neurogenesis of postnatal hippocampal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require a unique regulator Filia」研究解析了小鼠神經幹/祖細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中Filia的表達和功能。



研究發現Filia僅特異表達在出生後的小鼠海馬NSPCs中。功能研究發現,Filia調控海馬NSPCs的基因組穩定。海馬區Filia缺失後,產生嚴重的DNA雙鏈斷裂及異常的神經發生。行為學實驗進一步表明,海馬相關的神經功能受損,小鼠表現出學習和空間記憶能力下降、焦慮。為了進一步理解基因組不穩定如何導致神經發生及功能異常,作者利用高通量全基因組易位測序技術(high-throughput genome-wide translocation sequencing, HTGTS),對Filia缺失誘導的DNA雙鏈斷裂位點進行了定位研究。發現很多調控神經發生和神經功能的基因受到影響,產生了雙鏈斷裂熱點(hotspots),由此可影響基因功能。最後,在獼猴NSPCs中,也發現同源基因在猴NSPCs中具有保守功能,提示人類該基因的功能變異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發育疾病。


Filia-/-小鼠海馬中NSPCs的增殖和神經分化受損


本研究揭示了Filia在調控海馬正常神經發育和功能中的重要意義,也提出不同腦區NSPCs的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可能存在區域特異性,以適應不同的神經發生功能。


原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4/eaba0682


製版人:琪醬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所等在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和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萍團隊長期關注幹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獨特機制。
  • Sci Adv:新型動態Fas信號網絡調節神經幹細胞增殖及記憶
    哺乳動物齒狀回未成熟神經元中的Fas活化引發哺乳動物帕雷黴素靶點mTOR激活及隨後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泌。持久的Fas活化誘導神經幹細胞外的信號調節酶Erk磷酸化。這種信號網絡的重複激活導致小鼠神經幹細胞增殖並短暫增加空間工作記憶。該研究證實了一種齒狀回新型Fas信號網絡,並闡明了該信號網絡對成年神經發生和記憶增強的影響。
  • 研究發現STING信號通路對神經幹細胞的調控作用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被基因與外部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確地調節,任何異常的刺激均可能改變神經幹細胞的命運,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已有研究證明,DNA損傷會影響神經幹細胞的增值與分化。STING信號通路已被證實是動物細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在DNA損傷的情況下可被激活。STING信號在多種細胞類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如心肌細胞、腸上皮細胞、癌細胞。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根據人胚胎幹細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基因組表達的動態變化,將hESCs神經分化過程劃分為五個重要階段(modules),並找到了決定hESCs神經分化過程的關鍵階段以及核心決定因子。  在人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神經外胚層的出現發生在受孕第三周的末期。
  • Sci Adv丨MHC-非限制性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調控因子
    T細胞來殺傷腫瘤細胞,已成為當前腫瘤治療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與T細胞不同的是,MHC-非限制性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包括自然殺傷(NK)細胞)可以不受MHC的限制而殺死對T細胞有抗性的腫瘤細胞。探索MHC-非限制性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的機理對於發展免疫治療的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現質體基因組與細胞核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
    . | 廣州中醫藥大學王宏斌/靳紅磊揭示核質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質體(或稱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具有一套獨特的自身基因組,是植物特有的半自主性細胞器。質體基因組大約包含100個基因,編碼了光合作用反應中的必需蛋白,而大量的調控蛋白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協同維持質體光合作用功能。因此,質體和細胞核基因組之間的功能協調對於植物細胞正常的功能維持至關重要。
  •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飾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分子機制
    DNA總是受到內源或外源環境中多種損傷因子的攻擊,例如DNA複製錯誤、細胞代謝產物、電離輻射、紫外線照射和化療試劑等,這些因素都會引起DNA損傷的產生。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修復DNA損傷,將導致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誘發多種人類疾病,如腫瘤、神經退行和出生缺陷。
  • ...Regen Res:神經營養因子3誘導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的分化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於2012年7月19期出版的一項關於「Effects of neurotrophin-3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to neurons and oligodendrocytes」的研究報告。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這篇文章對神經幹細胞代謝、遺傳調控和微環境對其衰老與再生的影響因素,以及目前已知的幹預神經幹細胞衰老、恢復記憶與認知能力的靶點與措施進行了詳細總結。通訊作者:Anne Brunet(圖片來源於網絡)摘要衰老對大腦具有長久且破壞性的影響。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的幹細胞分化的基因調控網絡建模成果。  幹細胞為人類疾病治療帶來了希望,然而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普通醫學科學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基金監管人Marion Zatz說:「幹細胞研究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調控幹細胞轉變為一種特異的細胞類型」。
  • 研究鑑別幹細胞生物學調控基因
    近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MIT)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Peter Reddie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研發的一種新方法鑑別了渦蟲幹細胞中的潛在遺傳調控因子,
  • JBC:AMPK信號通路參與調控神經幹細胞增殖
    無論是在胚胎發育階段還是成體階段,神經幹細胞的自我增殖都受到內因基因表達水平及外因微環境的精細調控,這種調控作用與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腦功能的維持和修復都有密切關係。近日,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員、南發俊研究員和馮林音研究員課題組等協作進行的對小分子化合物調控神經幹細胞命運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中,首次發現了小分子化合物AICAR對永生化神經幹細胞C17.2及來源於不同發展時期,及不同部位來源的神經幹細胞均有明顯誘導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該作用可能並不依賴於其傳統胞內靶點AMPK信號通路。
  • Cell Reports:研究揭示組蛋白伴侶調控神經幹細胞機制
    正常胚胎大腦皮層發育對於維持皮層功能十分關鍵,全面深入了解胚胎大腦皮層發育機理及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胚胎大腦皮層發育過程受到細胞內外多種信號分子的精準調控,以保證大腦正常發育的時序性。表觀遺傳調控是皮層發育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素。
  • 【學術前沿】吃豆人不能沒有剎車:RNA降解的全新負調控機制
    近日,林承棋、羅卓娟課題組在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JMCB)發表了題為「RNF219 interacts with CCR4‒NOT in regulating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成果,發現了脫腺苷酸化酶CCR4-NOT的負調控因子RNF219及其在幹細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SCs)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身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是由關鍵因子,包括轉錄因子(TF),多聚複合物,microRNA和組蛋白修飾物調控的。這些因子還包括ATP依賴性染色質重塑複合物,其水解ATP可以改變染色質的構象,從而調節TF對染色體DNA的接近。哺乳動物開關/蔗糖不可發酵(SWI-SNF)複合物,也稱為BAF(Brg或Brahma相關因子)複合物,代表ATP依賴性染色質重塑超家族的一個亞家族,並形成多達15個具有不同功能的亞基的多態組裝。基於亞基組成的特異性。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金穎課題組的研究論文Stk40 links the pluripotency factor Oct4 to the Erk/MAPK pathway and controls extraembryonic endoderm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腦脊髓等所有神經組織中,不同的神經幹細胞類型產生的子代細胞種類不同,分布也不同。 神經幹細胞的治療機理是:(i)患病部位組織損傷後釋放各種趨化因子,可以吸引神經幹細胞聚集到損傷部位,並在局部微環境的作用下分化為不同種類的細胞,修復及補充損傷的神經細胞。
  • Molecular Cell導讀:基因組穩定性、基因編輯等
    撰文 | 鹹姐責編 | 十一月北京時間2020年9月4日,Molecular Cell在第79卷第5期共發表11篇研究性文章,內容涉及基因編輯、蛋白質應激、轉錄調控、細胞信號、基因組穩定性以及姐妹染色單體聚合。
  • Sci. Adv. | 有趣的複製叉減速器cGAS
    cGAS-STING通路還是衰老和炎症介質釋放的重要調控因子【3,4】。所以,胞漿中的cGAS就像一個防盜報警器。細胞核裡的cGAS雖然仍然和DNA結合,但是並不有效激活STING介導的免疫反應 【5,6】。cGAS為什麼存在在核內?在核內有什麼功能?為什麼STING在很多腫瘤中被抑制,cGAS不受影響?
  • 中國科學家這項研究讓神經幹細胞乖乖「修補大腦」!
    沈君的研究團隊 「基因敲除」讓神經幹細胞「聽話」   神經幹細胞移植給腦梗死病人帶來新的希望。研究者們期待,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在梗死的腦組織內,可以分化成為新的神經元,替代死去的神經元發揮作用,「修復大腦」,恢復神經功能。  然而,神經幹細胞在複雜的大腦環境中卻沒那麼「聽話」,它們多數都分化成了沒什麼用的神經膠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