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鑑別幹細胞生物學調控基因

2020-12-06 科學網

 

近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MIT)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Peter Reddie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研發的一種新方法鑑別了渦蟲幹細胞中的潛在遺傳調控因子,揭示出了影響幹細胞兩項重要功能分化與自我更新能力的基因。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其中有三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與已知在哺乳動物中參與調控胚胎幹細胞的蛋白極其相似。這些幹細胞生物學的新見解或將推動實現幹細胞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3月2日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

 

MIT生物學副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青年科學家Reddien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將渦蟲構建成為了可用於解析幹細胞調控因子作用的體內系統。在了解幹細胞生物學的宏偉計劃中,我認為這是探索所有動物利用的普遍生物學原理的開始。我們現在正在這一進程的起步階段。」

 

渦蟲是一種微小的淡水扁形蟲,能夠通過裂變進行繁殖。在將其一分為二後,渦蟲可利用一類稱為cNeoblasts的幹細胞再生缺失的組織和器官,最終在1周作用形成兩條完整的渦蟲。

 

與完全分化的肌肉、神經及皮膚細胞不同,某些幹細胞例如cNeoblasts和胚胎幹細胞具有多能性,能夠形成機體內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研究人員長期以來對利用這一能力再生人類損傷、患病或缺陷的組織充滿興趣。

 

當前存在有幾個問題阻礙了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包括使幹細胞在適當的位置分化為理想的細胞類型,並將這樣的細胞成功地與周圍組織融合,且不引起腫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需要更好的了解幹細胞在分子水平,尤其在活生物體環境內的行為。然而迄今為止,大量的胚胎幹細胞研究還僅是在培養皿這種高度人為的環境中開展。

 

擁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及超過一半具有人類同源物的基因,渦蟲似乎是開展這一研究的合理選擇。然而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都無法高效地尋找調控渦蟲幹細胞系統的基因。

 

在這項新研究中,文章的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人員Dan Wagner和Reddien設計了一種巧妙的方法鑑別了遺傳調控因子,確定了這些基因對於幹細胞的兩項主要功能:幹細胞群的分化和自我更新的影響。

 

在鑑別出cNeoblasts的活性基因後,Wagne讓渦蟲接受了輻射處理,使得每個渦蟲僅存一個cNeoblast。研究人員發現每個cNeoblast以非常特異的分化和自我更新速率形成了新細胞克隆。

 

研究人員隨後通過在每個渦蟲中基因敲除一種活性基因的方法,觀察了存活cNeoblasts的響應。通過與正常的cNeoblasts比較分化和幹細胞自我更新速率,研究人員確定了每個基因的功能。如果敲除某種基因導致了克隆幹細胞數量較少,則表明這一基因在幹細胞自我更新過程中發揮作用。如果敲除某一基因導致分化細胞數量較少,則表明其與分化相關。

 

Wagner 說:「因為這是一種定量的方法,我們現在能夠精確確定每種基因在幹細胞功能不同方面的作用。相比於從前的方法,新方法能夠更直接的用克隆來衡量幹細胞的活性。」

 

通過這一方法,Wagner鑑別出了10個影響cNeoblast自我更新的基因,發現了2個在自我更新和分化中均發揮作用的基因。據Wagner所說,其中有3個幹細胞自我更新基因特別有趣,因為它們編碼的蛋白質與一種已知在哺乳動物胚胎幹細胞和其他幹細胞系統中調控幹細胞生物學的重要因子多梳抑制複合體2(PRC2)的元件非常相似。

 

「這非常的有趣,因為它表明了渦蟲和哺乳動物中的幹細胞作用機制存在著類似性。這表明有可能渦蟲的cNeoblasts和哺乳動物幹細胞在功能,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維持乾性(stemness)上也具有相似性,」Wagner說。(來源:生物通 何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Cell Reports:研究揭示組蛋白伴侶調控神經幹細胞機制
    正常胚胎大腦皮層發育對於維持皮層功能十分關鍵,全面深入了解胚胎大腦皮層發育機理及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胚胎大腦皮層發育過程受到細胞內外多種信號分子的精準調控,以保證大腦正常發育的時序性。表觀遺傳調控是皮層發育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素。
  • 科學網—基因調控可讓小鼠單倍體幹細胞不「脫單」
    《幹細胞報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發現通過基因調控抑制細胞凋亡,可減少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在日常培養和分化過程中的二倍化現象。因此自然情況下,細胞中具有兩套染色體,這也是哺乳動物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並通過減數分裂來抵禦環境變遷,保障物種繁衍。但是,對於二倍體細胞的遺傳學研究,尤其是隱性遺傳基因功能的探索往往由於其存在等位基因而受限。 「兩套染色體相當於『雙保險』,如果對其中一個基因進行調控,由於存在對應的等位基因『備份』,使得被改變的基因不能立刻突顯功能。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範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植物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幹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幹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
  • 現今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向
    什麼是細胞生物學毫無疑問這是門研究細胞的學問,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研究這門學問呢?通俗講:因為我們在乎生命,而細胞是生命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研究它。那麼什麼是細胞生物學呢?定義:細胞生物學是研究和揭示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生態學並列被稱為生命科學的四大基礎學科。其中,細胞的研究更是生命科學的起點和出發點。早在1925年,生物學大師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答案「。可見,細胞生物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之前的發現,多集中於研究H3組蛋白變體、修飾及對應的分子伴侶對ERV的表達調控,而對於其他組蛋白分子伴侶是否參與調控ERV的表達仍然未知。此外,2細胞胚胎與2細胞樣細胞中存在大量與MERVL融合的轉錄本,這些MERVL融合轉錄本是如何被抑制的也尚不清楚。
  • 山東農大揭示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的機理—新聞—科學網
    植物也有幹細胞,而且和動物幹細胞一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是高等生物生長發育的細胞來源。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之前的發現,多集中於研究H3組蛋白變體、修飾及對應的分子伴侶對ERV的表達調控,而對於其他組蛋白分子伴侶是否參與調控ERV的表達仍然未知。 此外,2細胞胚胎與2細胞樣細胞中存在大量與MERVL融合的轉錄本,這些MERVL融合轉錄本是如何被抑制的也尚不清楚。
  • 研究發現STING信號通路對神經幹細胞的調控作用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被基因與外部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確地調節,任何異常的刺激均可能改變神經幹細胞的命運,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已有研究證明,DNA損傷會影響神經幹細胞的增值與分化。STING信號通路已被證實是動物細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在DNA損傷的情況下可被激活。STING信號在多種細胞類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如心肌細胞、腸上皮細胞、癌細胞。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命運決定受到特殊微環境調控,在大多數組織中,微環境的形成和維持機制並不明確。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的幹細胞分化的基因調控網絡建模成果。  幹細胞為人類疾病治療帶來了希望,然而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普通醫學科學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基金監管人Marion Zatz說:「幹細胞研究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調控幹細胞轉變為一種特異的細胞類型」。
  • MicroRNA調控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老年衰弱症臨床試驗執行負責人。長期致力於表觀遺傳學與幹細胞的研究,相繼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Cell Stem Cell和Cell等發表研究論文。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是一類非胚胎來源的成體多能幹細胞,存在於骨髓、肌肉、脂肪、臍帶、皮膚等多種組織中。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端粒與成體幹細胞衰老及其相關疾病之間的關係。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損傷、端粒功能障礙等條件下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的研究 ;幹細胞代謝與生物體壽命的研究。造血幹細胞(HSC)是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擔負著維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異常是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根源。
  • 研究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細胞源。
  • 研究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細胞源。
  • 遺傳發育所發現轉錄中介體調控幹細胞不對稱分裂和根形態建成的機理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的研究表明,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轉錄中介體亞基MED31通過控制SHR-SCR介導的時空特異性轉錄輸出而調控幹細胞的不對稱分裂。與動物幹細胞類似,植物幹細胞的不對稱分裂和特性維持通常由少數幾個核心轉錄因子控制。因此,核心轉錄因子如何與RNA聚合酶II通用轉錄機器「密切溝通」從而實現對靶標基因時空特異性表達的精確控制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  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幹細胞組織中心及其周圍的幹細胞共同構成了根尖幹細胞微環境。其中的皮層/內皮層幹細胞通過不對稱分裂產生皮層和內皮層兩層細胞,它們共同被稱為根基本組織。
  • 中科院:研究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細胞源。
  • 這個關於植物幹細胞明星基因的故事「火了」!!
    首次解析明星基因WUS與STM互作關係植物幹細胞兩大基因「星星」相「吸」植物幹細胞研究不僅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核心研究命題,也是作物分子遺傳改良和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基礎。STM與WUS是調控植物幹細胞發育的兩個明星基因。
  • 2基因與細胞周期調控
    對癌變機理的研究及其實際意義一直是當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對細胞周期調控機理的研究是癌變機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細胞周期調控是在各種細胞周期調控因子在細胞周期檢驗點的監控下忠實而順序地啟動和完成細胞周期事件。隨著對細胞周期及其調控的深入認識,學者們提出了「癌症可能是一類細胞周期異常性疾病」的觀點。
  • 研究發現TAF3調控ES細胞命運重要功能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轉錄因子TAF3在決定胚胎幹細胞(ES cells)的分化命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細胞分化和幹細胞生物學
    細胞分化細胞分化是生物發育的基礎,其問題也是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與遺傳學的重要匯合點。如:「一個受精卵通過分裂和分化是如何發育成為複雜的有機體的。「細胞分化的本質是基因組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選擇性表達,通過不同基因表達的開啟或關閉,最終產生標誌性蛋白質。一般情況下,細胞分化過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條件下,分化了的細胞也不穩定,其基因表達模式也可以發生可逆性變化的,並又能回到其未分化狀態,這一過程被稱為去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