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2020-11-27 健康界

●     ●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endogenous retrovirus, ERV) 是轉座子的一種。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ERV呈現動態的變化,很可能在胚胎發育中有重要的功能。 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後通過卵裂繼續發育到2細胞胚胎,在小鼠2細胞胚胎中基因組開始激活轉錄( 合子基因組激活) ,最早激活的轉錄本就包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MERVL。 MERVL,是2細胞胚胎的標記,同時也是胚胎幹細胞中的「2細胞樣幹細胞」的標記。
之前的發現,多集中於研究H3組蛋白變體、修飾及對應的分子伴侶對ERV的表達調控,而對於其他組蛋白分子伴侶是否參與調控ERV的表達仍然未知。 此外,2細胞胚胎與2細胞樣細胞中存在大量與MERVL融合的轉錄本,這些MERVL融合轉錄本是如何被抑制的也尚不清楚。

近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呂鑫屹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雜誌上發表論文「Histone chaperone FACT represses retrotransposon MERVL and MERVL-derived cryptic promoters」。該研究證實,H2A/H2B組蛋白分子伴侶FACT (Facilitates Chromatin Transcription)複合體,可以抑制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反轉座子MERVL和MERVL衍生的隱秘啟動子,驅動MERVL融合基因的表達,以此揭示了胚胎幹細胞中ERV的一個新的調控機制,並為MERVL融合轉錄本的抑制提供了解釋


首先,作者分別敲低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FACT複合體兩亞基(Ssrp1與Supt16),發現均可上調ERV的表達,其中MERVL上調最為顯著。同時,敲除Ssrp1可完全破壞FACT功能。分析其轉錄組發現,FACT複合體破壞後,可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激活MERVL的轉錄,並同時激活與MERVL融合的隱秘轉錄本的表達(包括2細胞基因。這樣可以促進胚胎幹細胞向2細胞樣細胞轉變。隨後,研究人員發現,Ssrp1能夠直接結合在MERVL上發揮抑制作用。

為了探究FACT調控ERV的機制,作者接著分析鑑定了與Ssrp1相互作用的蛋白。結果發現,Ssrp1對H2Bub去泛素化酶Usp7具有較強的相互作用,並將其招募到Ssrp1的靶基因上發揮抑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抑制Usp7可得到與Ssrp1缺失相一致的表型,即均可顯著上調MERVL及其融合的2細胞隱秘轉錄本的表達。

作者進一步發現,Usp7作為一種去泛素化酶,可通過去除H2Bub這一激活修飾,來抑制MERVL及MERVL融合基因的表達。

由此得出結論,FACT複合體可招募Usp7到染色質上,並且通過Usp7的泛素化酶作用,去除H2Bub這一激活性修飾,以抑制MERVL及MERVL融合轉錄本的表達。

FACT複合體通過招募Usp7調控MERVL和MERVL融合轉錄本表達的示意圖

FACT複合體,通常被認為與基因表達激活相關。然而,該研究發現FACT可以沉默MERVL和MERVL融合轉錄本的表達,並且闡述了FACT複合體介導的表觀遺傳沉默的調控機制。

2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理解胚胎幹細胞中ERV的沉默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MERVL融合轉錄本的抑制提出了新的解釋,並且拓展了FACT複合體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功能。

據悉,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呂鑫屹為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陳福泉、張煒煜、謝丹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碩士生高婷婷、董智強對本文也有重要貢獻。

原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a732/5902438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ERV呈現動態的變化,很可能在胚胎發育中有重要的功能。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後通過卵裂繼續發育到2細胞胚胎,在小鼠2細胞胚胎中基因組開始激活轉錄(合子基因組激活),最早激活的轉錄本就包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MERVL。
  •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 2020-07-08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人民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姜泓冰)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研究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2020-12-2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類似於宿主細胞核小體,HBV cccDNA通過結合HBx和HBc等病毒蛋白以及組蛋白3/4等宿主蛋白,在肝細胞核內形成HBV cccDNA微小染色體,這種HBV cccDNA微小染色體的結構使HBV cccDNA更加穩定和完整,從而實現B肝病毒的轉錄和複製。
  • 北京大學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的新稀有細胞亞群
    2012年,科學家們發現體外培養的胚胎幹細胞中有佔比大約1%的一個細胞亞群,它們具有更高的潛能,既能分化成為胚胎細胞,又能分化成為胚外組織細胞(如胎盤)【1】。由於它們在基因表達和染色質調控方面與2細胞胚胎期存在有許多共性,這些細胞也被稱為「全能樣幹細胞」或「2細胞樣幹細胞(2CLC)」。
  • 中國科大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BTB and CNC homology 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階段中胚層和內胚胎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中國學者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Bach1維持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分化的機製圖。校方提供中新網上海3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14日披露,該校基礎醫學院孟丹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寧副主任醫師合作,揭示了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 基因篩查新工具:南開大學團隊研獲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
    日前,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帥領研究團隊利用可誘導過表達轉錄因子Cdx2的方式在體外獲得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這種新型單倍體幹細胞可在體外無限增殖並具備分化成為胎盤譜系各種細胞的潛能,並且只有一套基因組,因此該研究為胎盤發育、功能分析及胎盤疾病的致病機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體外模型,也對相關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金穎課題組的研究論文Stk40 links the pluripotency factor Oct4 to the Erk/MAPK pathway and controls extraembryonic endoderm
  • 科學網—基因調控可讓小鼠單倍體幹細胞不「脫單」
    本報訊(見習記者辛雨)近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帥領聯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于洋、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範勇在
  • [大公網]中國科大發現胚胎免疫耐受新機制
    大公網合肥3月5日電(記者 柏永、通訊員 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日對外宣稱,該校生命學院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魏海明教授、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對維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和《自然-通訊》上。
  • PNAS: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近期,周軍教授領銜的南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Science Bulletin發表了題為「A cilium-independent role for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88 in regulating angiogenesis」的研究論文,發現在纖毛形成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IFT88對於小鼠體內的血管新生十分重要,並發現IFT88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2018年11月,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軍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文章Ciliary defect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O-GlcNAc mod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首次報導O-GlcNAc修飾這一細胞營養感受器與纖毛這一細胞天線之間的密切關係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在哺乳動物中,端粒的保護是由關鍵蛋白TRF2所介導的,TRF2會結合在染色體的末端,確保基因組的穩定性【1,2】。迄今為止,在被檢測過的所有細胞系中,TRF2的敲除都會使得染色體出現末端融合的現象。但是TRF2的敲除在胚胎幹細胞中的表型是什麼樣的還不得而知。
  • 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發現,利用胚胎幹細胞體外整合外源基因,研究基因功能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相結合,對於研究基因在胚胎發育中的表達|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這項技術可以將一些在發育過程中特定的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在動物體內進行基因功能缺失的研究,這對於揭示以前不能在體內充分證明的分子調控機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在幹細胞水平上利用基因功能獲得性突變使特定基因在體內瞬時或長期表達,來研究基因在胚胎不同發育時期的作用。中科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