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的新稀有細胞亞群

2020-10-14 BioArtReports


責編 | 十一月


幹細胞的異質性是指同一種幹細胞存在不同狀態細胞亞群的現象。近年來採用單細胞測序及報告基因示蹤等技術研究發現,這是基因表達調控的內生隨機性、細胞生長微環境的差異性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各種幹細胞的普遍特性。

小鼠胚胎幹細胞是一種萬能(pluripotent)幹細胞,在嵌合體胚胎實驗中可以發育成為動物胚胎細胞。2012年,科學家們發現體外培養的胚胎幹細胞中有佔比大約1%的一個細胞亞群,它們具有更高的潛能,既能分化成為胚胎細胞,又能分化成為胚外組織細胞(如胎盤)【1】。由於它們在基因表達和染色質調控方面與2細胞胚胎期存在有許多共性,這些細胞也被稱為「全能樣幹細胞」或「2細胞樣幹細胞(2CLC)」。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解析2CLC產生的分子機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代謝、表觀遺傳調控因子、轉錄因子以及類泛素化修飾等都被發現在2CLC產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汪陽明實驗室先前的工作發現類泛素化修飾酶PIAS4和轉錄因子DPPA2分別抑制和激活2CLC產生,並且發現細胞的氧化還原狀態通過影響PIAS4的穩定性調控2CLC的激活【2,3】。

既然胚胎幹細胞培養過程中會少量自發生成「2細胞樣幹細胞」,那麼是否也會生成模擬其他胚胎時期的幹細胞呢?2020年9月29日,北京大學汪陽明研究組在Cell Proliferation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KLF3 promotes the 8-cell-liketranscriptional stat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支持了這一可能性。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生郝菁楊熹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在研究轉錄因子家族蛋白KLF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達模式時,汪陽明研究組發現,儘管KLF3的信使RNA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較為均一的表達,但是KLF3蛋白僅在8細胞胚胎顯著升高,接著又在隨後的發育過程中逐漸消失。有意思的是,作者們發現在胚胎幹細胞中,儘管絕大多數細胞不表達KLF3蛋白,卻有少量接近0.04%的細胞亞群高表達KLF3蛋白。利用反應KLF3蛋白表達的KLF3-GFP融合蛋白報告基因,作者們成功獲取了這些少量細胞並進行了轉錄組測序分析。與絕大多數的KLF3-GFP陰性細胞相比,KLF3-GFP陽性細胞上調了大量在8細胞胚胎期激活的基因表達。當在胚胎幹細胞中人為提高KLF3蛋白表達時,部分8細胞胚胎期特異激活的基因也被上調,這些基因啟動子區域富集了KLF3偏好結合的DNA序列,暗示KLF3可能直接參與激活部分基因的表達。

該研究在胚胎幹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異質性狀態,為研究8細胞胚胎期特異事件如基因調控和極化提供了潛在的體外模型,同時暗示翻譯及翻譯後調控在決定幹細胞異質性狀態方面有重要作用。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3652184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中 培養出含4%人類細胞的胚胎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將兩種不同動物物種的基因構建模塊混合在一起,聽起來像是一部科幻電影的開端,但這正是一個研究小組剛剛通過將人類幹細胞注入小鼠胚胎所做的事情。僅僅兩個多星期後,該團隊就獲得了更成熟的小鼠胚胎,其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ERV呈現動態的變化,很可能在胚胎發育中有重要的功能。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後通過卵裂繼續發育到2細胞胚胎,在小鼠2細胞胚胎中基因組開始激活轉錄(合子基因組激活),最早激活的轉錄本就包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MERVL。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ERV呈現動態的變化,很可能在胚胎發育中有重要的功能。 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後通過卵裂繼續發育到2細胞胚胎,在小鼠2細胞胚胎中基因組開始激活轉錄( 合子基因組激活) ,最早激活的轉錄本就包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MERVL。
  • Proteomics: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具有相似發育潛能
    該文章報導了使用miRNA晶片和蛋白質組技術分析了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和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在miRNA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證明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在轉錄後水平高度類似。體細胞核移植可以利用特異個體的分化細胞構建克隆胚胎從而可能得到病人特異的核移植胚胎幹細胞系,已有的報導已經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中基於這種技術成功實施了治療性克隆。
  • 周圍神經巨噬細胞中存在兩個不同細胞亞群
    周圍神經巨噬細胞中存在兩個不同細胞亞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1:13:33 比利時VIB炎症研究中心Martin
  • 胚胎幹細胞轉染
    如何將一段螢光標記的寡核苷酸轉染入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實驗中該寡核苷酸有24個鹼基,沒有編碼蛋白質的功能,僅僅是起到誘導基因甲基化的作用。幹細胞纏繞方法有有三種,電穿孔法、脂質體轉染辦法、核轉染辦法,其中電穿孔法和脂質體轉染率僅為20%左右,核轉染法轉染率達到80%左右。
  • 幹細胞的種類有很多,胚胎幹細胞才是幹細胞中的「王者」
    海外醫療的崛起,紛紛宣傳自己家的最好、最有效,但是幹細胞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並不是所有幹細胞作用都一樣,決定這一點的因素有渠道、專利技術等。最底層的幹細胞,是取自動物體內的幹細胞,先不說錢,就是這個渠道也會讓人產生懷疑,動物和人的免疫機制是否一樣,有沒可能存在併發症的風險,如發熱、打嗝等。而且這個渠道可以大量採集,收費肯定會便宜。
  • 胚胎幹細胞保護染色體末端的獨門秘笈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基因組遺傳學實驗室的Stadtman研究員Eros Lazzerini Denchi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在DNA受損時,大多數的細胞修復暴露的端粒,而胚胎幹細胞與之不同,胚胎幹細胞啟動了特殊的基因,後者通常指在發育的早期發揮作用,進而避開不想要的DNA修復。研究團隊的發現來源於小鼠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發表在2020年11月25日的《自然》雜誌(Nature)。
  • 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31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的韓建永團隊,將小鼠在植入子宮前3.5天囊胚在體外培養,得到三種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系,而這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並啟動著床,同時
  • 陳曉課題組發文發現了全新的再生特異的線粒體相關細胞亞群
    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 昨天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陳曉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構建了蠑螈肢體再生細胞動態圖譜,並發現了全新的再生特異的線粒體相關細胞亞群。探索蠑螈肢體再生過程中的細胞動態變化,已成為肢體再生研究的重要部分。然而,由於對再生過程中涉及的細胞亞群的特性研究還不充分,人類肢體再生的關鍵驅動因素仍不明確。
  •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分化發育能力低於胚胎幹細胞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東京農業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利用老鼠進行的實驗中發現,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相比,分化發育成全身各類細胞的能力較低
  • 胚胎幹細胞美容 陷阱
    這就是被國內一些美容機構吹得神乎其神的胚胎幹細胞美容。而筆者經過調查發現,這種動輒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美容特效產品只不過是美容業的又一個騙局而已。    利用高科技概念設下的陷阱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士開始尋求一種能夠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煥發青春活力的產品,一些商家正是抓住了這一心理,將胚胎幹細胞這一概念從大洋彼岸引入到中國的醫療美容行業。很多美容機構聲稱幹細胞移植技術能達到除皺、祛疤等效果,並大造聲勢。
  • Cell Stem Cell:發現一種新的中間胚胎幹細胞類型,有望開發新的...
    2020年1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五邑大學、江門大健康國際創新研究院、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從多種物種中獲得一種新的「中間(intermediate)」胚胎幹細胞類型,它可以在培養皿中產生嵌合體,並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前體細胞
  • 蘭州中醫白癜風醫院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新技術發布
    蘭州中醫白癜風醫院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新技術發布 時間:2020-12-30 09:16:55 蘭州中醫白癜風醫院 2021鉅惠來襲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新技術發布+白癜風公益普查抗白援助通知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但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免疫功能紊亂相關,但其發病原因卻複雜多樣,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論述在《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
    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記者黃光輝)美國紐約時間10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與九位國際知名學者聯合署名的論述文章。隨著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嘗試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基礎研究以及疾病治療和預防中。其中,在疾病治療和預防方面,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應用於恢復成體病變器官的功能以及預防未來後代的遺傳病發生。與其他醫學進步一樣,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隨之而來的都有它特定的利益、風險、規則、倫理和社會影響等問題。
  • 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發現,利用胚胎幹細胞體外整合外源基因,研究基因功能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相結合,對於研究基因在胚胎發育中的表達|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這項技術可以將一些在發育過程中特定的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在動物體內進行基因功能缺失的研究,這對於揭示以前不能在體內充分證明的分子調控機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在幹細胞水平上利用基因功能獲得性突變使特定基因在體內瞬時或長期表達,來研究基因在胚胎不同發育時期的作用。中科博生。
  • 《人胚胎幹細胞》標準發布,將規範幹細胞行業發展
    繼《幹細胞通用要求》之後,我國幹細胞領域又一標準——《人胚胎幹細胞》團體標準於2月26日發布。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籌)、北京幹細胞庫、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建議,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組織制訂,是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
  • 發現新型效應性Treg細胞亞群
    已有報導表明,Treg細胞要經歷類似CD4 T細胞一樣的活化過程,最終分化為效應性Treg細胞,可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行使免疫抑制功能。TGF-β、IL-10是被普遍研究的免疫抑制因子。近年來研究發現,Treg細胞會分泌一種新型抑制性細胞因子IL-35,該因子已被證實在體內和體外都具有很強的免疫抑制能力,能夠在感染性疾病和腫瘤中引起傳染性免疫耐受。
  • 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2016年3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和紐約幹細胞基金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產生一種新類型的胚胎幹細胞,它只攜帶單拷貝人類基因組,而不是通常在正常幹細胞中發現的兩個拷貝人類基因組。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有望從哺乳動物中獲得更多幹細胞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