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巨噬細胞中存在兩個不同細胞亞群

2020-12-05 科學網

周圍神經巨噬細胞中存在兩個不同細胞亞群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1:13:33

比利時VIB炎症研究中心Martin GuilliamsSophie Janssens以及德國弗萊堡大學Marco Prinz合作取得新進展。他們對周圍神經巨噬細胞進行分析並發現兩個具有不同定位、轉錄組和對損傷反應的巨噬細胞亞群。該研究於2020413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研究組進行了坐骨神經巨噬細胞(snMacs)的本體、轉錄組和空間表徵分析。使用多個命運映射系統,研究組顯示snMacs並非起源於定植的CNS的早期胚胎前體,而是主要起源於晚期胚胎前體,並隨著時間而被骨髓來源的巨噬細胞所取代。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研究組確定了snMacs和兩個空間上分離的snMacs的組織特異性核心特徵:神經外膜中的Relmα+ Mgl1 + snMacs和神經內膜中的Relmα-Mgl1–snMacs

在整體上,snMacs缺乏小膠質細胞的大多數核心特徵基因,只有神經內膜亞型表達有限數量的這些基因。對於神經損傷,兩個常駐snMac群體的反應不同。而且,與中樞神經系統不同,在損傷過程中產生的源自單核細胞的巨噬細胞可以有效地植入駐留的周圍神經系統巨噬細胞池中。

據悉,儘管已經廣泛研究了中樞神經系統小膠質細胞,但是對於巨噬細胞在周圍神經系統中的分布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Profiling peripheral nerve macrophages reveals two macrophage subsets with distinct localization, transcriptome and response to injury

Author: Elke Ydens, Lukas Amann, Bob Asselbergh, Charlotte L. Scott, Liesbet Martens, Dorine Sichien, Omar Mossad, Thomas Blank, Sofie De Prijck, Donovan Low, Takahiro Masuda, Yvan Saeys, Vincent Timmerman, Ralf Stumm, Florent Ginhoux, Marco Prinz, Sophie Janssens, Martin Guilliams

Issue&Volume: 2020-04-13

Abstract: While CNS microglia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macrophages populating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Here we performed ontogenic, transcriptomic and spa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sciatic nerve macrophages (snMacs). Using multiple fate-mapping systems, we show that snMacs do not derive from the early embryonic precursors colonizing the CNS, but originate primarily from late embryonic precursors and become replaced by bone-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over time. Using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we identified a tissue-specific core signature of snMacs and two spatially separated snMacs: Relmα+Mgl1+ snMacs in the epineurium and Relmα–Mgl1– snMacs in the endoneurium. Globally, snMacs lack most of the core signature genes of microglia, with only the endoneurial subset expressing a restricted number of these genes. In response to nerve injury, the two resident snMac populations respond differently. Moreover, and unlike in the CNS,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that develop during injury can engraft efficiently in the pool of resident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macrophages.

DOI: 10.1038/s41593-020-0618-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618-6

相關焦點

  • 特殊巨噬細胞或能在關節中形成保護性細胞屏障 有望幫助開發風溼性...
    2019年8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噬細胞就好比是淨化劑細胞一樣,其具有吞噬特性,能夠消化並移除機體損傷的細胞,日前一項刊登在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Culemann等人通過研究發現,關節中存在的巨噬細胞或許會扮演一種意想不到的不同角色。
  •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3 16:29:37 義大利IRCCS-基金會Enrico Lugli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體中兩個幹細胞樣CD8
  • 研究鑑定出多發性硬化症中的單核細胞致病亞群
    研究鑑定出多發性硬化症中的單核細胞致病亞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2 12:27:22 2020年4月20日,《自然—免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Alexander Mildner
  • 背根神經節巨噬細胞參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生和持續
    最新研究表明,外周神經損傷在激活背角小膠質細胞的同時,同側背根神經節(DRG)中的巨噬細胞數量也會顯著增加,提示DRG中也存在前痛覺神經元和非神經元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DRG中巨噬細胞的增加在神經損傷所誘導的疼痛表型中的作用。
  • 肺部巨噬細胞能否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當時,他的實驗室正在研究一組類似的巨噬細胞,不是在肺部,而是在脾臟,即淋巴系統中的血液過濾器官。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的小鼠組織上,巨噬細胞在脾臟富含免疫細胞的區域周圍形成藍環。「它們看起來像星雲,」卡納說。這些單元不僅在視覺上令人印象深刻。當研究人員採用遺傳策略消除巨噬細胞時,小鼠在感染了少量通常會清除的李斯特菌後僅兩天就死亡了。
  • Science & Immunity:巨噬細胞的兩個不同來源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白細胞在機體發育和免疫力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近日來自新加坡A*STAR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新型技術證明了,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成體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有兩種來源。巨噬細胞是人體包括大腦、肺部和腸道在內主要器官的重要組分,其可以「巡視」機體中的病原體,幫助誘發防禦機制並且吞食掉損傷的細胞;巨噬細胞同樣還可以抵禦多種疾病的發生,並且參與了多種癌症的發生過程,因此根據必要的反應,新型療法就會限制或者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
  • 文獻精讀 | 背根神經節巨噬細胞參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生和持續
    是誘發和維持周圍神經損傷後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外周神經損傷在激活背角小膠質細胞的同時,同側背根神經節(DRG)中的巨噬細胞數量也會顯著增加,提示DRG中也存在前痛覺神經元和非神經元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DRG中巨噬細胞的增加在神經損傷所誘導的疼痛表型中的作用。
  • 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在人和小鼠中定義的單核細胞亞群(頂部)和心臟巨噬細胞(底部)的概述和比較及其各自的表面標記)後者是存在於胚胎卵黃囊中的原始造血祖細胞的後代,而在胚胎(卵黃囊、胎兒肝臟)和成年人(骨髓和脾臟)中都可以找到確定的造血祖細胞。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產前發育過程中,紅系髓樣祖細胞產生「巨噬細胞」(pMacs),即巨噬細胞前體,它們同時定居在整個小鼠胚胎的不同器官中,然後在本地獲得其組織特異性身份。
  • 巨噬細胞與樹突細胞形態學
    巨噬細胞的形態與其活動狀態、功能狀態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在骨髓中,有兩種形態和功能不同的類型,即定居型巨噬細胞和遊走型巨噬細胞。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前研究已經證明了巨噬細胞群體作為一個整體與預後的相關性,但對腫瘤組織中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進行亞群分類後,發現具有不同預後意義的不同亞群的巨噬細胞在腫瘤組織中共存。  研究者總結巨噬細胞在人類癌症中發揮預後預測功能的證據,旨在解析巨噬細胞的特徵以及多樣性。
  • 新研究揭示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在乳腺癌骨轉移中的表型和作用機制
    腫瘤微環境對於腫瘤細胞定植、轉移灶生長、惡化和治療拮抗具有決定性作用,並成為免疫治療的主要靶點[1]。其中,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對於轉移灶的生長至關重要,將這些細胞作為靶點也在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研究也指出,不同癌症不同器官中的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具有不同的表型和作用機制[2, 3],這種異質性為設計靶向巨噬細胞的免疫治療方案帶來了嚴峻挑戰。
  • 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胚胎巨噬細胞參與組織重建,而成體巨噬細胞主要協助宿主防禦。除了這些差異外,我們還觀察到胚胎巨噬細胞和成體巨噬細胞在許多不同的器官中共存。不同的巨噬細胞存在於免疫豁免部位,如大腦、眼睛和睪丸,這些部位在組織重塑和動態平衡中起著核心作用。這些組織特異性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碎片、外來抗原和材料,組織炎症過程,並根據需要招募更多的巨噬細胞。
  • 脂肪調節細胞:抑制成脂分化的脂肪幹細胞特殊亞群
    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脂肪幹細胞中,存在著一個具有抑制成脂分化能力的脂肪幹細胞亞群——脂肪調節細胞。首先,作者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根據基因表達的不同,把脂肪幹細胞分成三個細胞亞群——P1,P2和P3。
  • 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新療法:電擊迷走神經,20多年來神經和免疫系統...
    如今,不少研究者認為電刺激治療領域正在擴大,對迷走神經或其他周圍神經的脈衝刺激或可為許多疾病提供治療,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卡特琳是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位70歲的健身教練,她於五年前加入了一項臨床試驗。
  • 蘭州中醫白癜風醫院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新技術發布
    某種細胞亞群所佔百分比過高或過低,都提示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亂,可以輔助診斷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惡性腫瘤、血液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對分析發病機制,觀察療效及檢測預後有重要意義。T淋巴細胞亞群常見的有5個項目,包括T細胞、B細胞、CD4+T細胞、NK細胞和CD8+T細胞。其中T細胞總數變化及亞群變化所代表的意義不同。
  • Cell:長期存在的細胞發育難題終破解!揭示神經嵴細胞在胚胎發育...
    2019年9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無論是人類、魚類還是任何其他類型的脊椎動物,在其一生當中,細胞都會死亡,從而為新細胞騰出空間來進行重要的過程。但是死細胞必須被清除,在胚胎階段之後,細胞碎片是通過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系統細胞清除的。然而,處於胚胎階段的有機體還沒有發育出巨噬細胞和免疫系統。它們是隨後在有機體的進一步發育過程中產生的。
  • 北京大學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的新稀有細胞亞群
    責編 | 十一月幹細胞的異質性是指同一種幹細胞存在不同狀態細胞亞群的現象2012年,科學家們發現體外培養的胚胎幹細胞中有佔比大約1%的一個細胞亞群,它們具有更高的潛能,既能分化成為胚胎細胞,又能分化成為胚外組織細胞(如胎盤)【1】。由於它們在基因表達和染色質調控方面與2細胞胚胎期存在有許多共性,這些細胞也被稱為「全能樣幹細胞」或「2細胞樣幹細胞(2CLC)」。
  • 三、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或簡稱膠質細胞(glial cell),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量比神經元的數量大得多,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目之比約10:1~50:1。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樹突和軸突,亦沒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
  •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研究發現新巨噬細胞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9:59:53 比利時根特大學Charlotte L. Scott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一個新鑑定出的Th17細胞亞群或是抵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關鍵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輔助性T細胞的一個亞群,這可能有助於人們重新認識和治療慢性的衰弱性炎症性疾病。如今,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鑑定出Th17細胞中的一個新的亞群,它在功能和代謝上不同於與慢性炎症相關的Th17細胞。他們報導這兩個Th17細胞亞群表達獨特的調節不同基因活性的轉錄因子。他們證實基因表達和細胞功能部分上是由代謝調節的。代謝活性調節基因表達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Chi及其同事們之前的研究結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