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經膠質細胞

2021-01-21 生物谷

  三、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或簡稱膠質細胞(glial cell),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量比神經元的數量大得多,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目之比約10:1~50:1。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樹突和軸突,亦沒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膠質細胞可分幾種,各有不同的形態特點,但HE染色只能顯示其細胞核,用特殊的金屬浸鍍技術(銀染色)或免疫細胞化學方法可顯示細胞的全貌(圖7-12)。

圖7-12 中樞神經的幾種膠質細胞(銀染法)

(1)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2)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

(3)少突膠質細胞(4)小膠質細胞

  (一)中樞神經系統的膠質細胞

  1.星形膠質細胞 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與少突膠質細胞合稱為大膠質細胞(macroglia)。細胞呈星形,核圓形或卵圓形,較大,染色較淺(圖7-13)。星形膠質細胞可分兩種:①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fibrous astrocyte),多分布在白質,細胞的突起細長,分支較少,胞質內含大量膠質絲(glial fiament)。組成膠質絲的蛋白質稱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用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技術,能特異性地顯示這類細胞。②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多分布在灰質,細胞的突起較短粗,分支較多,胞質內膠質絲較少。星形膠質細胞的突起伸展充填在神經元胞體及其突起之間,起支持和分神經元的作用。有些突起末端形成腳板(end feet),附在毛細血管壁上(圖7-12),或附著在腦和脊髓表面形成膠質界膜(glia limitans)(圖7-14)。

  星形膠質細胞之間的細胞間隙狹窄而迂迴曲折,寬約15~20nm,內含組織液,神經元藉此進行物質交換(圖7-14),星形膠質細胞能吸收細胞間隙的K+,以維持神經元周圍環境K+含量的穩定性,它還能攝取和代謝某些神經遞質(如γ-氨基丁酸等),調節細胞間隙中神經遞質的濃度,有利神經元的活動。在神經系統發育時期,某些星形膠質細胞具有引導神經元遷移的作用,使神經元到達預定區域並與其他細胞建立突觸連接。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時,星形膠質細胞增生、肥大、充填缺損的空隙,形成膠質瘢痕(glial scar)。

圖7-13 中樞神經系各種神經膠質

細胞的細胞核及神經纖維橫切

(脊髓白質,Nissl法染色)

圖7-14 中樞神經膠質細胞與

神經元和毛細胞血管的關係圖解

  2.少突膠質細胞 在銀染色標本中,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的突起較少(圖7-12),但用特異性的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是可見少突膠質細胞的突起並不很少,而且分支也多。少突膠質細胞的胞體較星形膠質細胞的小,核圓,染色較深(圖7-13)。胞質內膠質絲很少,但有較多微管和其他細胞器。少突膠質細胞分布在神經元胞體附近和神經纖維周圍,它的突起末端擴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經元的軸突形成髓鞘,所以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細胞(圖7-18)。新近研究認為,少突膠質細胞還有抑制再生神經元突起生長的作用。

  3.小膠質細胞 小膠質細胞( microglia)是膠質細胞中最小的一種。胞體細長或橢圓,核小,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圖7-13)。細胞的突起細長有分支,表面有許多小棘突(圖7-12)。小膠質細胞的數量少,約佔全部膠質細胞的5%左右。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時,小膠質細胞可轉變為巨噬細胞,吞噬細胞碎屑及退化變性的髓鞘。血循環中的單核細胞亦侵入損傷區,轉變為巨噬細胞,參與吞噬活動。由於小膠質細胞有吞噬功能,有人認為它來源於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4.室管膜細胞 室管膜細胞(ependymal cell)為立方或柱形,分布在腦室及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單層上皮,稱室管膜(ependyma)。室管膜細胞表面有許多微絨毛,有些細胞表面有纖毛(圖7-14)。某些地方的室管膜細胞,其基底面有細長的突起伸向深部,稱伸長細胞(tanycyte)。

  (二)周圍神經系統的膠質細胞

  1.施萬細胞 施萬細胞(Schwann cell)是周圍神經纖維的鞘細胞,它們排列成串,一個接一個地包裹著周圍神經纖維的軸突。在有髓神經纖維,施萬細胞形成髓鞘,是周圍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細胞。施萬細胞外表面有一層基膜,在周圍神經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2.衛星細胞 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是神經節內包裹神經元胞體的一層扁平或立方形細胞,故又稱被囊細胞。細胞核圓或卵圓形,染色較深。細胞外面有一層基膜。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神經膠質細胞?膠質細胞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也具有細胞突起,但其胞質突起不分樹突和軸突。它與神經元不同,可終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神經膠質細胞,一般可分為三類,即星狀、少突和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遠遠超過神經元。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修剪掉沒有關聯的突觸就能夠讓現有的突觸更有效地運行,這種修剪與形成新的細胞連接一樣重要。突觸形成和突觸移除之間的不平衡與發育性精神障礙(包括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神經膠質細胞,如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大腦的支持細胞,但新出現的證據提示著它們在突觸形成和修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大腦的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是由離散的單元或細胞組成的。大腦由兩類細胞組成: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其任務是接收、整合和傳遞信息;2、起支持作用的膠質細胞(其英文名稱來源於希臘語中膠水的意思)。膠質細胞的功能包括維持神經元和大腦的環境,修剪神經元的分支和末端。它們調節神經元在細胞間隙所需物質的水平,還為神經元提供了一個結構框架(特別是在發育過程中),並將神經元隔離,使其更有效地傳導電信號。
  • 群眾領導的神經膠質細胞
    造物主對人體的設計是完美中的完美,每個細胞都通過服務其它細胞來服務整個人體(坤性),或是通過服務整個人體來服務其它細胞(乾性)。正如女人通過扶助男人來扶助家庭,而男人通過扶助家庭來扶助女人。或是男人通過關愛女人來關愛孩子,而女人通過關愛孩子來關愛男人。生命的每一處都閃耀著神聖的三位一體,而愛就是三一之道。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10.1016/j.stem.2018.09.008在大腦中,兩種類型的細胞常常會保持活躍狀態,即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膠質細胞是一種支持性的細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性角色,此外,膠質細胞還參與到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
  • 華裔學者俞洪波詳解大腦神經膠質細胞新功能
    此後,研究人員又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猜想:神經元精準的功能區與星型膠質細胞的功能區匹配,由星型膠質細胞來控制局部血管的擴張,以精準控制局部血流的變化,從而為包括fMRI在內的腦功能成像提供信號來源。即使神經元反應正常,只要星型膠質細胞不反應,腦功能成像信號幾乎完全消失。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研究成果
    神經膠質細胞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其是除了神經元以外的所有細胞,主要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細胞,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比如有研究人員就發現,星型膠質細胞或可誘發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那麼近年來還有哪些和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的重要研究呢?
  • 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
    神經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豐度最大的一類細胞,在神經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篇題為「Glial responses to implanted electrodes in the brain」文章指出,神經膠質細胞在確保大腦活動合理優化中的作用超乎人類想像。
  • 研究者稱愛因斯坦大腦神經膠質細胞多於常人
    瑞士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腦細胞名為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表示:「從無脊椎動物到靈長類動物,隨著智力的提升,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的比例也會上升。」愛因斯坦大腦中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元的比例遠遠大於常人。過去一般認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就是把神經元集結起來。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向周圍的神經元輸送鈣,還可以促進神經元間的信息交流。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神經幹細胞分化圖。星形膠質細胞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發揮著很多功能的細胞,這些功能包括控制神經元突觸和血液流動,或者大腦對神經外傷或中風的反應。減少大腦組織損傷Pekny教授實驗室與合作人員開展研究,並在早期證實星形膠質細胞降低中風發作後大腦組織遭受的損傷,和通過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活性能夠極大地改善移植的神經幹細胞的整合。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從共同的祖細胞中產生,主要發生在胚胎和出生後早期。在關閉神經管後,神經上皮祖細胞建立了心室區。通過不對稱細胞分裂,神經上皮祖細胞首先產生神經元前體細胞,然後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神經元。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
  • Science: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他們證實神經膠質細胞(glia),即一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支持細胞的非神經元細胞,實際上在大腦的神經細胞發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9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lia relay differentiation cues to coordinate neuronal development in Drosophila」。
  • 神經膠質細胞功能與疾病大會即將進行,浙大團隊連續發文
    神經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在腦的功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近年來,神經膠質細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腦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和腦腫瘤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備受關注。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本文就神經炎症與澱粉樣蛋白和tau病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神經炎症對AD疾病軌跡的影響作一綜述,特別關注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炎症的主要參與者,並討論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時空變化,以及如何將這些細胞調節為AD的治療策略。
  • 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
  • 2021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神經膠質細胞
    2021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神經膠質細胞 2021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公告陸續發布,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醫療衛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醫療衛生考試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因此,神經變性疾病研究的挑戰之一即是了解這些個體在腦中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存在下,大腦是如何成功地維持正常的神經元功能的。基因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大腦內主要的巨噬細胞)可能是調控和維持神經元功能的關鍵。那麼,在AD和PD中,是否存在小膠質細胞-神經元相互作用的受損呢?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