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20-12-05 生物谷

圖片來自Jeff Stogsdill, Duke University。


2017年11月12日/

生物谷

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

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當在培養皿中一起培養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時,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將形成複雜的星形結構。當單獨培養星形膠質細胞或者將它們與其他類型的細胞一起培養時,它們變得矮小。

為了發現神經元如何影響星形膠質細胞的形狀,美國杜克大學

細胞生物學

與神經生物學副教授Cagla Eroglu及其團隊將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放在一起培養,同時調整神經元的細胞信號轉導機制。他們吃驚地發現即便他們直接殺死這些神經元,但保留它們作為支架的結構,這些星形膠質細胞仍然完美地在它們上面形成複雜的星形結構。

Eroglu實驗室博士研究生Jeff Stogsdill說,「無論神經元是死還是活,這都不重要:星形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之間的接觸允許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形成複雜的結構。這告訴我們這兩種細胞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調節著這種過程。」

這些研究人員從現存的基因資料庫中尋找已知的由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細胞表面蛋白,並且鑑定出三種候選蛋白可能有助確定著它們的形狀。這三種被稱作神經連接蛋白(neuroligin)的蛋白NL1、NL2和NL3在形成神經突觸中發揮著作用,而且與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存在著關聯。在此之前,針對它們的功能的研究主要是在神經元中開展的。

為了發現神經連接蛋白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發揮的作用,這些研究人員調整了星形膠質細胞產生這些蛋白的能力。他們發現當他們關閉神經連接蛋白產生時,這些星形膠質細胞變得矮小。當他們增加神經連接蛋白產生時,這些星形膠質細胞的大小几乎是之前的2倍。

Stogsdill說,「這些星形膠質細胞的形狀直接與它們表達的神經連接蛋白水平成正比關係。」

調整神經連接蛋白的表達並不僅是改變這些星形膠質細胞的大小和形狀。它們也對星形膠質細胞接觸的神經元之間形成的突觸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當這些研究人員關閉NL2表達時,興奮性突觸的數量下降了50%。抑制性突觸的數量保持不變,但是它們的活性增加了。

Stogsdill說,「我們如今了解到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和癲癇症等神經疾病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之間存在著不平衡。我們了解到這些疾病相關分子潛在地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發揮功能,從而改變著這種平衡。」

在理解神經元與星形膠質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能夠影響突觸形成上,這些發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革命性突破。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11月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strocytic neuroligins control astrocyte morphogenesis and synaptogenesis」。(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eff A. Stogsdill, Juan Ramirez, Di Liu et al. Astrocytic neuroligins control astrocyte morphogenesis and synaptogenesi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08 November 2017, doi:10.1038/nature24638

相關焦點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成年人大腦可塑性發生以及潛在的神經紊亂發生的分子機制。小膠質細胞能扮演一線防禦細胞的角色,其主要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則是一種星狀細胞,其能通過幫助控制神經元間的信號來促進大腦結構的構建並維持機體的內平衡;據研究者介紹,人們普遍認為,小膠質細胞能吞噬突觸來作為吞噬作用/過程的一部分。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05:24 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在吃掉你的突觸!
    簡單地來講,記憶依託於人類大腦皮層中神經元之間大量的突觸,其不斷的生成和消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神經環路、形成了一段又一段的記憶。是的,你沒看錯,突觸是會消失的!此前已有學者報導小膠質細胞在突觸吞噬中的作用,而近期有研究提出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更強的吞噬功能。這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影響?能不能通過調節這一過程來幹擾記憶進程呢?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大腦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兩種細胞不僅功能互補,還支持神經元和突觸。小膠質細胞是免疫防禦的前線,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的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星形外觀)幫助構建大腦,控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以此維持內環境穩態。Chung教授說,通常人們認為小膠質細胞吞噬突觸(名為吞噬作用),而該過程則作為清除功能的一部分。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研究成果
    神經膠質細胞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其是除了神經元以外的所有細胞,主要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細胞,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比如有研究人員就發現,星型膠質細胞或可誘發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那麼近年來還有哪些和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的重要研究呢?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神經幹細胞分化圖。星形膠質細胞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發揮著很多功能的細胞,這些功能包括控制神經元突觸和血液流動,或者大腦對神經外傷或中風的反應。減少大腦組織損傷Pekny教授實驗室與合作人員開展研究,並在早期證實星形膠質細胞降低中風發作後大腦組織遭受的損傷,和通過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活性能夠極大地改善移植的神經幹細胞的整合。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儘管研究人員正在設法找到一種方法,以人為方式將軸突引導至正確的靶標並誘導可塑性,但有一種細胞類型通常會協調這些過程。星形膠質細胞表達一系列對軸突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分子,這些分子對於正常發育和成人神經系統的塑料重組至關重要。它們為生長的神經元提供了物理粘附底物,分泌了波形蛋白等細胞外神經吸引劑,以及硫酸軟骨素蛋白多糖(CSPG)和信號燈等驅避劑。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導言:帕金森氏病(PD)影響全球600多萬人,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 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
    2018年2月7日/生物谷BIOON/---在兩到四歲時,人類大腦估計有一千萬億個突觸---神經元之間的電連接。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修剪掉沒有關聯的突觸就能夠讓現有的突觸更有效地運行,這種修剪與形成新的細胞連接一樣重要。突觸形成和突觸移除之間的不平衡與發育性精神障礙(包括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
  •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20:40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CHUV)和洛桑大學精神病學神經科學中心Nicolas Toni、Kevin Richetin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豐富細胞,在神經元代謝相關的發育和體內穩態中具有調節神經活動、突觸形成、限制膠質細胞維護血腦屏障等作用,這些穩態機制的失調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發病機制。此外,星形膠質細胞還具有促進和擴大中樞神經系統病理反應的功能,例如神經毒性以及激活小膠質細胞和募集周圍促炎細胞的能力。當前,人們對於星形膠質細胞的穩態抗炎活性及其調控機制仍然知之甚少。2021年1月6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多巴胺 D2受體通過調控aB-晶狀體蛋白...
    12月16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嘉偉研究員課題組的題為「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多巴胺 D2受體通過調控aB-晶狀體蛋白抑制神經炎症反應」的論文,展示了他們在神經炎症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
  • 理解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從獲取到詮釋|腦科學頂刊導讀64期
    頂刊導讀目錄 1,神經表觀基因組的在體基因座特異性編輯2,衛星神經膠質細胞—在認識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和功能障礙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3,皮層內和離皮投射的GABA能神經元的多樣性和功能4,星形膠質細胞在髓鞘再生中的作用5,理解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從獲取到詮釋1,神經表觀基因組的在體基因座特異性編輯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該研究強調了腦星形膠質細胞在帕金森病病理學中的作用以及iPSC衍生細胞在疾病建模和藥物研發中的潛力。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是科學家在帕金森病病理學中已經確定了幾種分子機制,其中包括神經炎症、線粒體功能障礙、蛋白質降解功能障礙和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病理學。該疾病的主要特徵包括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以及路易小體和路易神經突起的出現。
  • 過度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解釋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不可預測性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官網近日消息許多AD藥物的目標是消除β-澱粉樣蛋白(Aβ)或澱粉樣蛋白斑塊,它們在突觸處阻斷細胞間信號傳導。但是,即使去除了澱粉樣斑塊,一些AD患者仍繼續表現出神經變性和認知能力下降。相反,即使在很高的A?水平下,許多人也沒有神經退化和認知障礙的跡象。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2,小膠質細胞介導AD突觸丟失在AD中,突觸丟失和功能障礙具有區域特異性及早期發生的特點,並與認知障礙密切相關。β-澱粉樣蛋白(Aβ) 寡聚體和/或tau被發現在突觸中聚積和引起突觸功能障礙和丟失。目前半數以上的AD遺傳危險因素是由髓樣細胞表達的。
  • 三、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或簡稱膠質細胞(glial cell),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量比神經元的數量大得多,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目之比約10:1~50:1。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樹突和軸突,亦沒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2,小膠質細胞介導AD突觸丟失 在AD中,突觸丟失和功能障礙具有區域特異性及早期發生的特點,並與認知障礙密切相關。β-澱粉樣蛋白(Aβ) 寡聚體和/或tau被發現在突觸中聚積和引起突觸功能障礙和丟失。目前半數以上的AD遺傳危險因素是由髓樣細胞表達的。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因此,乙醇暴露的劑量和持續時間似乎會不同地影響神經免疫激活和小膠質細胞促炎信號轉導。小膠質細胞有很多功能。當存在損傷或感染時,它們在抑制大腦反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小膠質細胞有很多功能。我們的大腦混雜著死亡的細胞和堆積的化學物,它們都需要清除。小膠質細胞的任務是保持我們大腦的清潔和健康。科學家們最近還發現,小膠質細胞參與維持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稱為突觸)。這些突觸是至關重要的通訊樞紐,以便讓腦細胞相互交談並傳輸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