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記憶還好嗎?Nature:星形膠質細胞在吃掉你的突觸!

2021-01-15 科技與生活視野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呢?簡單地來講,記憶依託於人類大腦皮層中神經元之間大量的突觸,其不斷的生成和消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神經環路、形成了一段又一段的記憶。

是的,你沒看錯,突觸是會消失的!此前已有學者報導小膠質細胞在突觸吞噬中的作用,而近期有研究提出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更強的吞噬功能。這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影響?能不能通過調節這一過程來幹擾記憶進程呢?

近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Hyungju Park團隊合作的名為「Astrocytes phagocytose adult hippocampal synapses for circuit homeostasis」的研究,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選擇性吞噬成人海馬體興奮性突觸的功能及其可能的機制。

研究人員使用病毒標記了興奮性及一致性突觸的前、後結構,發現在成年小鼠海馬的CA1區域,興奮和抑制性突觸可被膠質細胞消除,其中星形膠質細胞與小膠質細胞在生理狀態下功能相當。並且,它們「吃掉」的興奮性突觸更多。

使用病毒標記突觸結構

於是,研究人員利用環境刺激小鼠海馬CA1區神經元活性。結果表明,星形膠質細胞對興奮性突觸的吞噬作用增強、對抑制性突觸的作用無明顯變化。有趣的是,在神經元激活狀態下,小膠質細胞的吞噬功能並未進一步增強,反而弱於星形膠質細胞。

環境刺激下兩種膠質細胞的突觸吞噬

研究人員敲除了星形膠質細胞上的MEGF10受體後,其吞噬減低、興奮性突觸增多,與此同時,抑制性神經突觸的數量卻不被影響。這種變化引起海馬神經環路連接失調、阻斷記憶的形成。這表明,MEGF10介導了星形膠質細胞對興奮性神經突觸的吞噬,並且,星形膠質細胞的這種吞噬作用對於保持認知功能及支持海馬記憶具有重要的作用。

示意圖

這一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關於星形膠質細胞的許多更深層次的問題,如:MEGF10如何特異性介導興奮性突觸吞噬,而不作用於抑制性突觸?在衰老或神經系統疾病中,星形膠質細胞的能力是否發生變化?

其實,具有過多突觸連接的大腦可表現出突觸可塑性降低、認知功能下降。下一步,或許通過調節 MEGF10 來恢復突觸的修剪,這或許是突觸相關大腦疾病的治療新策略。這一研究也為老年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Nature:神經連接蛋白控制星形膠質細胞形狀和突觸發生
    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存在的時間幾乎和大腦一樣長。即便是一些簡單的無脊椎動物,如秀麗隱杆線蟲,也有原始的星形膠質細胞包圍著它們的神經突觸。當我們的大腦進化成複雜的計算機器時,星形膠質細胞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星形膠質細胞的複雜性依賴於它們的神經元夥伴。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05:24 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小膠質細胞能扮演一線防禦細胞的角色,其主要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則是一種星狀細胞,其能通過幫助控制神經元間的信號來促進大腦結構的構建並維持機體的內平衡;據研究者介紹,人們普遍認為,小膠質細胞能吞噬突觸來作為吞噬作用/過程的一部分。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3D圖像展示小鼠海馬中人類突觸吞噬作用的報導分子。突觸前為綠色,星形膠質細胞為白色,小膠質細胞為藍色。被膠質細胞吞噬的突觸前膜為紅色。大腦灰質含有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這兩種細胞不僅功能互補,還支持神經元和突觸。小膠質細胞是免疫防禦的前線,負責吞噬病原體和死亡的細胞,而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星形外觀)幫助構建大腦,控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以此維持內環境穩態。Chung教授說,通常人們認為小膠質細胞吞噬突觸(名為吞噬作用),而該過程則作為清除功能的一部分。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20:40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CHUV)和洛桑大學精神病學神經科學中心Nicolas Toni、Kevin Richetin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儘管缺乏證據表明單純基於神經元的療法足以完全再生,但神經中心範式認為星形膠質細胞是SCI後近一個世紀治癒的障礙。但是,如果在SCI環境中去除或阻止了貶義的星形膠質細胞瘢痕的形成,不僅軸突無法通過病變自發再生,而且在存在刺激性生長因子的情況下,軸突也無法再生。星形膠質細胞。 安德森等。
  •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14:47:57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Inbal Goshen課題組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節海馬
  • 亦正亦邪,星形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的「愛恨情仇」
    星形膠質細胞,作為膠質細胞的一種,在哺乳動物的腦內普遍存在,其分布在神經細胞的胞體和樹突軸突之間,起著支持、引導和分隔神經細胞的作用。同時,星形膠質細胞也可以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和神經營養因子,增強神經元的存活,發揮調節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豐富細胞,在神經元代謝相關的發育和體內穩態中具有調節神經活動、突觸形成、限制膠質細胞維護血腦屏障等作用,這些穩態機制的失調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發病機制。此外,星形膠質細胞還具有促進和擴大中樞神經系統病理反應的功能,例如神經毒性以及激活小膠質細胞和募集周圍促炎細胞的能力。當前,人們對於星形膠質細胞的穩態抗炎活性及其調控機制仍然知之甚少。2021年1月6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3】Cell:小膠質細胞通過吞噬胞外基質為新的突觸形成讓出空間doi:10.1016/j.cell.2020.05.050為了製造新的記憶,我們的腦細胞首先必須找到彼此。從神經元長長的有分支的觸角末端伸出的小突起將這些神經元連接在一起,這樣它們就可以交談。
  •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5:22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Scott H.
  • 【最新】Nature:星形膠質細胞的線粒體通過大麻素控制社交行為
    作為分布最為廣泛的星形膠質細胞卻只能通過糖酵解來滿足能量需求。更為慘烈的是,它居然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並不是主要為了自己,而是為神經元活動提供能量,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星形膠質細胞奉獻意識強,敢於犧牲。 在大腦中由葡萄糖或糖原在星形膠質細胞中形成乳酸後迅速轉移到神經元上 ,因此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存在緊密的代謝耦合。先前研究表明激活大腦的線粒體膜相關的大麻素受體1(mtCB1)後直接調控線粒體能量活動。
  • 24小時熱門|這些人類看不懂的立體圖,AI能看懂了;星形膠質細胞,正在吃掉你大腦中的神經突觸
    「領研網」今日熱詞:自動立體圖、AI、星形膠質細胞、神經突觸、醫療小丑、癌症、顏色、大腦、氣候變化、物種進化等,點擊標題即可閱讀~@量子位
  •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51:09 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Quintana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陳功教授:體內重新編碼活性星形膠質細胞為大腦修復的功能性神經元
    神經膠質細胞在成人中樞神經系統中很豐富,與神經障礙後有限的神經元更新相反,神經膠質細胞可被激活,重新進入細胞周期並為組織修復提供新的細胞來源。為了增強神經膠質細胞的潛在神經元轉化能力,已有研究者通過在腦或脊髓神經膠質細胞中原位異位表達神經轉錄因子(TF)來完成成體腦神經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化。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 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經過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谷巖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朗副研究員課題組首次發現,用於免疫的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並進一步發現補體信號通路參與了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經過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谷巖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朗副研究員課題組首次發現,用於免疫的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並且進一步發現補體信號通路參與了小膠質細胞介導的遺忘,並且依賴於記憶印跡細胞的活動。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