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邪,星形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的「愛恨情仇」

2020-11-28 騰訊網

星形膠質細胞,作為膠質細胞的一種,在哺乳動物的腦內普遍存在,其分布在神經細胞的胞體和樹突軸突之間,起著支持、引導和分隔神經細胞的作用。同時,星形膠質細胞也可以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和神經營養因子,增強神經元的存活,發揮調節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

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在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患者的腦組織中,存在大量狀態異常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這些細胞能破壞神經元,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罪魁禍首。但由於缺乏合適的實驗模型和精確的分子機制,其體內功能尚不清楚。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腦科學研究所的Hoon Ryu團隊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認知與社會中心的C Justin Lee團隊名為「Severe reactive astrocytes precipitate 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Alzheimer's disease via H2O2-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高度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產生的H2O2是阿爾茲海默病神經變性的關鍵決定因素

首先,研究人員通過GFAP-CreERT2小鼠和iDTR小鼠(GiD)雜交獲得白喉毒素受體(DTR)靶向星形膠質細胞的小鼠模型。iDTR小鼠注射白喉毒素,當與其他細胞類型特異性的Cre小鼠雜交後,可誘導神經元、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選擇性細胞死亡。但是,研究人員發現,GiD小鼠中包括皮層、海馬、紋狀體和杏仁核在內的幾個大腦區域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都變得肥大,而沒有死亡。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星形膠質細胞規避白喉毒素損傷可能與星形膠質細胞的高代謝和降解潛能有關

GiD模型中,星形膠質細胞肥大

與腦損傷和APP/PS1模型中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相似,研究人員發現GiD模型鼠中,星形膠質細胞顯示出MAO-B介導的異常GABA和毒性GABA釋放,表明在GiD星形膠質細胞中MAAO-B通路被激活。同時,GiDs中H2O2的水平顯著升高。

GiD星形膠質細胞中,H2O2產生

隨後,研究人員研究了GiD小鼠大腦中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對鄰近神經元的影響。結果表明,高度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產生的H2O2可介導GiD小鼠神經變性,認知缺陷,腦萎縮和死亡。在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顯示出嚴重的氧化和亞硝化應激,並存在高度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

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星形膠質細胞肥大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開發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的動物模型-GiD來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首次發現高度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產生大量的H2O2可引起神經元死亡、腦萎縮、認知障礙等,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機制的揭示和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End

參考資料:

[1] Severe reactive astrocytes precipitate 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Alzheimer's disease via H2O2- production.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往期精選

圍觀

感覺心理壓力大?嘗試一下地中海飲食!

熱文

別愁眉苦臉啦!新研究發現心態越好記憶越牢

熱文

當心了!進餐時間紊亂或將增加心臟病風險

熱文

Science:警惕!新冠病毒D614G突變株系複製能力和傳播性更強!

熱文

促炎飲食、抗炎飲食,你知多少?

醫藥

免疫療法 | 生物仿製藥 | 疫苗 | 耐藥性 | 藥物靶點 | 健康生活 | 藥企新聞 | 藥物盤點 | 製藥技術 | 藥物副作用

基礎研究/轉化醫學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結直腸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

醫療器械/生物技術

體外診斷 | 醫療器械 | 生物納米 | 3D列印 | 基因檢測 | 單細胞測序 | 基因編輯 | 輔助生殖 | 人工智慧 | 精準醫學

政策

抗癌藥 | 4+7帶量採購 | 耗材 | 備案制 | 註冊人制度 | 健康中國 | 新版基藥目錄 | AI醫療器械 | 遠程醫療 | 同股不同權

市場/資本

IPO | 融資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創板 | 創業板 | 研發投入 | 收購 | 市場&消費

相關焦點

  • 《自然-神經科學》:反應性星形膠質產生雙氧水促進老年痴呆
    研究人員表示,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AD)中神經膠質增生的細胞成分。在AD的早期甚至在神經元死亡之前就已檢測到它們,並且在整個疾病進展過程中普遍被發現。但是,除了形態變化外,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的範圍還涵蓋了廣泛的分子和功能變化。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從共同的祖細胞中產生,主要發生在胚胎和出生後早期。在關閉神經管後,神經上皮祖細胞建立了心室區。通過不對稱細胞分裂,神經上皮祖細胞首先產生神經元前體細胞,然後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神經元。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表達的多巴胺 D2受體通過調控aB-晶狀體蛋白...
    大腦正常生理功能和狀態的穩定維持離不開腦內膠質細胞(包括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精細調節和保護,但這兩種膠質細胞的異常活化和多種炎症因子的釋放所構成了神經炎症反應常常對大腦健康不利。無論在自然衰老還是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的大腦中,神經炎症反應均普遍存在,並異常活躍,促進免疫功能的失調和疾病的發生發展。大腦的免疫應答功能為什麼會在中老年逐漸失調?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小膠質細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或將給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轉機。但無論是第一種特徵還是第二種特徵,小膠質細胞都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小膠質細胞由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演化而來,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特殊的免疫細胞,也是神經炎症的主要調節因素之一,在生理學上對宿主防禦和組織修復至關重要。
  • 目標再次瞄向星形膠質細胞
    但是,Frailin生物醫學研究所健康、疾病和癌症神經膠質生物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並沒有關注生病的神經元,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組為保持最佳大腦健康而聞名的大量腦細胞上。他們集中研究了一種叫做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的膠質細胞,這種膠質細胞可能會被澱粉樣斑塊破壞,從而無法支持大腦的循環系統,最終也無法支持神經元。
  •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51:09 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Quintana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反應性星形膠質產生雙氧水促進老年痴呆
    Justin Lee、Hoon Ryu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嚴重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通過產生H2O2來促進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病理特徵。2020年11月17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星形膠質細胞吃掉連接,保持成人大腦可塑性
    突觸前為綠色,星形膠質細胞為白色,小膠質細胞為藍色。被膠質細胞吞噬的突觸前膜為紅色。來源: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所(The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處於發育期的大腦持續萌發出新的神經元連接(名為突觸)。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此外,星形膠質細胞還具有促進和擴大中樞神經系統病理反應的功能,例如神經毒性以及激活小膠質細胞和募集周圍促炎細胞的能力。當前,人們對於星形膠質細胞的穩態抗炎活性及其調控機制仍然知之甚少。2021年1月6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5:17:38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星形膠質細胞研究手段的最全總結!
    目前已有幾種星形膠質細胞轉錄和翻譯譜的相關研究,包括使用體外培養的星形膠質細胞分子圖譜進行早期評估、體內星形膠質細胞分子圖譜的選擇性基因靶向研究、以及單細胞水平星形膠質細胞的分子特徵。這部分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研究星形膠質細胞的必要步驟是純化細胞,且不在此過程中引入分子改變,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完整轉錄情況可能無法通過純化的星形膠質細胞體現,從而影響後續分析。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儘管缺乏證據表明單純基於神經元的療法足以完全再生,但神經中心範式認為星形膠質細胞是SCI後近一個世紀治癒的障礙。但是,如果在SCI環境中去除或阻止了貶義的星形膠質細胞瘢痕的形成,不僅軸突無法通過病變自發再生,而且在存在刺激性生長因子的情況下,軸突也無法再生。星形膠質細胞。 安德森等。
  • 星形膠質細胞首次轉為功能性神經元
    科技日報北京6月28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一項再生醫學領域的突破:研究人員首次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成功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這項技術被證實可以逆轉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狀,為人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巨大希望。
  • 與星形膠質細胞有關
    據報導,研究小組從試管受精餘留的捐贈胚胎中提取出神經膠質細胞,並將其注入幼鼠體內,從而得到了這種「雜交」小鼠。神經膠質細胞可為神經元提供支持和保護,並發展成為形狀像星星、帶有長長卷鬚的星形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協助統籌神經元之間電脈衝的傳輸,對於思維過程來說至關重要。人類星形膠質細胞是小鼠的20倍大,卷鬚的數量是小鼠的100倍。
  • Stem Cells:星形膠質細胞控制神經幹細胞產生的新神經元
    神經幹細胞分化圖。星形膠質細胞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發揮著很多功能的細胞,這些功能包括控制神經元突觸和血液流動,或者大腦對神經外傷或中風的反應。減少大腦組織損傷Pekny教授實驗室與合作人員開展研究,並在早期證實星形膠質細胞降低中風發作後大腦組織遭受的損傷,和通過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活性能夠極大地改善移植的神經幹細胞的整合。
  • Neuron重磅長綜述: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症中扮演的角色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概述了星形膠質細胞在CNS炎症中的多方面作用,重點介紹了星形膠質細胞亞群及對其進行調控的最新發現,探討了神經炎症和神經變性背景下中星形膠質細胞與其他細胞之間的互作機制,並討論了這些互作如何影響病理結局。
  • 過度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解釋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不可預測性
    而且,關於星形非神經元細胞(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為何從AD發病初期就改變其形狀和功能,並在整個AD進展過程中繼續保持這種反應性狀態,還從未有確切的解釋。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和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認知與社交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的嚴重程度是AD發病的關鍵指標,這對目前AD機制的理論提出了深遠的意義。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在吃掉你的突觸!
    此前已有學者報導小膠質細胞在突觸吞噬中的作用,而近期有研究提出星形膠質細胞具有更強的吞噬功能。這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影響?能不能通過調節這一過程來幹擾記憶進程呢?近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Hyungju Park團隊合作的名為「Astrocytes phagocytose adult hippocampal synapses for circuit homeostasis」的研究,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選擇性吞噬成人海馬體興奮性突觸的功能及其可能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