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
-
運動學習通過少突膠質細胞促進髓鞘再生
運動學習通過少突膠質細胞促進髓鞘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12:33:05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Ethan G.
-
運動學習可通過促進少突膠質細胞再生或存活促進神經再髓鞘化
新的髓鞘不是由已經存在的少突膠質細胞產生的。為了進一步探究運動學習是如何促進少突膠質細胞的生成, 研究者在OPCs膜表達EGFP的轉基因小鼠中(NGG2-mEGFP mice),使用縱向的在體雙光子成像技術,連續5周追蹤前爪運動皮層OPC的遷移、增殖、分化和死亡(圖2 a, b)。
-
Neuron重磅長綜述: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症中扮演的角色
少突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免疫惰性的,是病原性神經膠質和免疫細胞反應的旁觀者。但是,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少突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免疫調節中起積極作用。少突膠質細胞表達多種受體,這些受體對星形膠質細胞分泌的炎症刺激有反應,反之亦然,但是兩者之間的互作機制還沒有闡明。
-
華人科學家發現,膠質細胞可以調節大腦血管再生
在時間發育上,大腦的血管系統的成熟過程伴隨著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提示膠質細胞中存在某種調節血管系統的機制。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授予了研究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e factor, HIF)的科學家。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三、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或簡稱膠質細胞(glial cell),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其數量比神經元的數量大得多,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目之比約10:1~50:1。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樹突和軸突,亦沒有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
-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5:17:38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亦正亦邪,星形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的「愛恨情仇」
星形膠質細胞,作為膠質細胞的一種,在哺乳動物的腦內普遍存在,其分布在神經細胞的胞體和樹突軸突之間,起著支持、引導和分隔神經細胞的作用。同時,星形膠質細胞也可以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和神經營養因子,增強神經元的存活,發揮調節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
-
人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傳代過程中形態學的變化
:是中樞神經系統中除了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以外的第4種膠質細胞類型,形態呈典型雙極突起,特異性表達PDGFRα和NG2,廣泛分布於白質和灰質中,佔總細胞數的5%-8%。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可分化為成熟的少突膠質細胞,是髓鞘再生的重要祖細胞庫。晚期少突膠質前體細胞:也叫前-少突膠質細胞,是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向成熟少突膠質細胞分化的中間階段,細胞突起數量增多,大於兩極且無分叉,特異性表達NG2、PDGFRα、O4等。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不像先前假設的那樣造成SCI損傷後大部分抑制性CSPG產生,而是提供關鍵的軸突支持分子。損傷環境引發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重新表達發育性突觸形成分子,例如血小板反應蛋白-1,從而導致保護性神經可塑性。
-
什麼是神經膠質細胞?膠質細胞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一樣也具有細胞突起,但其胞質突起不分樹突和軸突。它與神經元不同,可終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神經膠質細胞,一般可分為三類,即星狀、少突和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遠遠超過神經元。
-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
少突膠質細胞作為白質中豐度最高的細胞,形成包裹神經元軸突的髓鞘,促進神經信號的跳躍式傳導。對於少突膠質細胞發育機制的研究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人類大腦皮層發育,也為白質損傷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研究和治療方法探索提供依據。然而由於人腦組織樣本的難得和操作手段的有限,目前對於少突膠質細胞發育機制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嚙齒類動物為模型。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0:52 德國科隆大學Matteo Bergami、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 Elisa Moto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張素春等成功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發生
由復旦大學*、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近期在幹細胞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他們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s)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
-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51:09 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Quintana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14:47:57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Inbal Goshen課題組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節海馬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此外,星形膠質細胞還具有促進和擴大中樞神經系統病理反應的功能,例如神經毒性以及激活小膠質細胞和募集周圍促炎細胞的能力。當前,人們對於星形膠質細胞的穩態抗炎活性及其調控機制仍然知之甚少。2021年1月6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幫助神經元形成突觸
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通過在成對的神經元中誘導特定的變化,從而在成對的神經元之間開始交流。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在Neuron上,對自閉症,ADHD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發育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據認為這至少部分是由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所致。